光明与温暖,黑暗与严寒

时间:2023-11-30 01:49:01

要命的是,这种天真的失去看起来是必然会发生的。

光明与温暖,黑暗与严寒

怎么办?

这首先是一个人生哲学的问题,就像我在第2讲中问过的那个问题:你到底是愿意做一头终日快乐的猪,还是一个愁眉苦脸的苏格拉底?

其次,这也是一个政治哲学的问题:你希望生活在一个没有自由,但是从摇篮到坟墓都有保障的社会,还是一个有自由,同时也要承担很多个体责任的社会?

必须承认,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选择。人类思想史上有一则轶事,据说德国大文豪,同时也是著名的启蒙主义者歌德在生命弥留之际,曾经大声疾呼:“光明,光明,多一些光明!”你们知道启蒙的英文是enlightenment,就是照亮的意思,五四运动时期人们是用“大光明时代”来翻译启蒙运动的。

前两天我在台湾“中研院”访问,顺道去胡适先生的陵墓拜谒,那天适逢胡适先生诞辰126周年,胡适先生的墓志铭是这样写的:

这个为学术和文化的进步,为思想和言论的自由,为民族的尊荣,为人类的幸福而苦心焦思,敝精劳神以致身死的人,现在在这里安息了!

我们相信,形骸终要化灭,陵谷也会变易,但现在墓中这位哲人所给予世界的光明,将永远存在。

这里的关键词是学术、思想、自由和光明,启蒙运动就是用光明取代黑暗,用知识取代无知,用自由取代奴役。

可是后来西班牙作家乌纳穆诺听到了歌德的临终遗言,竟然反驳道:“不,温暖,温暖,多一些温暖!因为我们是死于寒冷,而不是死于黑暗。让人致命的不是夜晚,而是严寒。”

按照常理,光明带来温暖,黑暗产生寒冷。但是乌纳穆诺居然反驳歌德与常识,认为我们要的不是光明而是温暖,也就是说他把光明和温暖对立起来,认为光明不但不会带来温暖反而会带来严寒,而黑暗呢,不但不会带来严寒反而会带来温暖。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如果我们用知识去取代光明,用无知去取代黑暗,用幸福去取代温暖,用不幸去取代寒冷,也许会更好地理解歌德与乌纳穆诺之间的分歧。简单说吧,歌德认为,知识带来幸福,无知带来不幸,而乌纳穆诺则认为无知带来幸福,知识带来不幸。

有没有发现,歌德与乌纳穆诺的这段跨时空对话,与坦塔罗斯和智慧之树的故事存在着惊人的相似性。关于知识和幸福的关系,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立场:一种观点认为只有知识才能带来幸福,另一种观点则怀疑知识并不总是会带来温暖,相信保持某种无知是一种福分。

回到古希腊政治,我们最为熟悉的两个古希腊城邦雅典和斯巴达,某种意义上就在实践这两条不同的思路。雅典民主制认为光明总是会带来温暖,斯巴达的贵族军事专制则相信保持某种无知是一种福分。从现实政治的效果来看,雅典民主制虽然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但是它在人心秩序上的混乱和政治秩序的不稳定,也是一目了然的;相比之下,斯巴达政体却是万众一心,保持了长达400年的政治稳定。两相比较,对于内乱频仍、渴望稳定的希腊人来说,斯巴达政体显然更有吸引力。

好了,现在我们可以问一个问题:如果让柏拉图在雅典和斯巴达之间二选一,你认为他会倾向于哪种制度?罗马时期的作家普鲁塔克认为,柏拉图把斯巴达的制度视为社会政治的理想状态。这个说法过于夸张,但是柏拉图心仪斯巴达的精英统治、秩序稳定和政治廉洁,从斯巴达那里汲取了很多的思想资源,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