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我的理解,人工智能机器人,就是在人工智能开发的问题上加上一些物理硬件的问题。”
在询问羽生先生对人工智能机器人实现的可能性的看法时,他是这样回答的。这个回答可以说是直指人工智能机器人开发的问题核心。
像工业机器人那样在特定场所进行特定动作的机器人,早就在世界各地的工厂中获得了广泛应用。不过就像大家都知道的那样,如人类那样可以在何种情况下随机应变做出行动的机器人,目前来说还是不存在的。
其中一个关键的原因就是,人类是对基于五感取得的信息进行统合整理后,再做出判断决定如何行动的。比方说,我们在做菜的时候,会在厨房内通过看、闻、触摸等,来感觉温度、判断气味,在几乎无意识的状态下接收了大量外部信息,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烹饪这个动作。正是由于有五感带来的信息,人类才能够做出好吃的菜肴。
然而,普通的电脑并不具备人类那般高精度且多维度的“传感器”。例如,一个设备可以接有摄像头和麦克风,但却没有可以提供嗅觉或触觉信息的机器可以接入。所以,就算我们想让机器人来做菜,它们也无法像人类那样运用全部的五感来进行烹饪作业。
正如报告1介绍的那样,近年来,将温度传感器、嗅觉传感器等终端设备接入互联网的事业发展得如火如荼——这被称为物联网。此前,网络只能连接电脑或智能手机等设备,但在今后,关于五感的数据也将被输入到电脑里,并进行储存和传递。将来可能就像羽生先生说的那样,“拥有比人类更加优秀的五感的人工智能”终将出现。这虽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但也绝不是痴人说梦。
不过,想要实现这个目标,还存在一些其他难题有待解决,例如机器人要如何基于复杂内容(状况)做判断。当我们人类闻到焦味的时候,可以马上判断那是刚烤好的面包的焦香味,还是火灾的前兆,基本不会出错。但是现阶段的电脑还是做不到的。
有没有必要让人工智能根据场景迅速正确判断焦味是面包香与火灾前兆的功能(这个功能还真是挺难实现的)?大概会有不少人认为,让人工智能如此近似人类,并没有什么意义。人类擅长的事情就让人类来做——这也是一种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