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根据自己的理解,解释了人工智能与人类的思考过程的区别。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来思考一下人类与人工智能今后要如何相处吧。
首先要确认的一点是,人工智能通过深度学习获得的成果,人类是否也能学到。
也就是说,人类不仅要学习人工智能导出的结论,而且要通过这些结论认识到自身思考的盲点,改变自身的审美。
不过,这可能办到吗?
如今在将棋界发生的事情,也许可以作为参照。
说到底,将棋界极力宣传技术导入,并不是自人工智能诞生才开始的。在我成为棋手之后,就出现了电脑普及带来的棋谱数据化及利用网络进行在线对局这两项大型改革。
那么,在这之前的将棋界,是怎样一幅光景呢?回顾我刚开始接触将棋的小学时代,当时的我一直只能靠自己钻研罢了。当然,那时候既没有数据库,也没有互联网。所以,当时的我几乎每天都在练习解残局。
日本江户时代成书的《将棋图巧》,是一本集结了经典残局的书。的100道题都非常难解,甚至有些题解开一道要花个一个月左右。
残局题与实战不同,某种意义上是作为消遣鉴赏被创作出来的。虽然是古人创作的问题,艺术性却很高。被这种美所俘获,也是我能够一个人埋头解题的原因之一。
另外,江户时代的将棋界基本采用宗家制度,它与茶道、花道一样,是世袭制的,家主的位置代代相传。家主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每年一次在将军面前表演其技艺。据说,集结一门之力来创作残局题,并献给将军,在当年也是家主的工作目标之一。
形成现在这种以对局为中心的将棋文化,其实是最近的事。这样一想,可以说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登场之前,将棋就已经在跟着时代转变了。
不过我觉得,解残局作为练习手段,就好像蛙跳训练之于体育界。解残局的训练主要也就是培养了持续思考的能力,并且可以学习和吸收残局作者的审美。
但是从提高将棋水平的观点来看,这种方法未必有效率。或者说,我当年所使用的学习法,可能在今后会变得毫无意义。我想,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已经放弃这种学习方式了。这就像是体育界的变化,除了注重与体能相关的锻炼之外,运动员还慢慢地开始注重营养管理。
之后,我虽然进入了将棋联盟培养专业棋手的奖励会,但将棋与工匠一样,是没有具体课程的。虽然有师父,但师父却不会手把手地教你,基本都要靠自学。不过,自学的环境是完备的。这就是将棋界的传统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