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哲学

时间:2024-12-03 08:17:07

关于康德哲学,我们可抓住两个背景去理解:康德面临的问题和康德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这是两个大的方向,也是理解康德哲学的一个整体思路,先去看看他究竟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一定要结合着当时的历史背景去理解,当时的哲学史上发生了什么让康德开始陷入沉思?他后续的哲学著作又是如何解决他遇到的问题的?

康德哲学

理性和自由

康德面临的时代问题有两个:一个是理性的危机,一个是自由的失落。

理性和自由,这是贯穿康德哲学整个脉络的两个关键词。从一开始康德面临的问题到康德解决问题的方向,都是沿着这两个关键词而展开的。

康德哲学

康德面临的问题

理性的危机,表现为当时的经验论和唯理论各自走向死胡同的境地。在当时看来,理性主义似乎走到了尽头,当两派认识论哲学家各执一词走向极端后,唯理论的独断主义和经验论的怀疑主义都各自违背了初衷,理性的根基受到了动摇,自然科学的根基受到了动摇,如何解开这个困局?这是康德面临的第一个问题——理性的危机。

第二个问题,便是自由的问题。理性的启蒙运动过分夸大了理性的作用,除了自然科学领域,理性甚至要对所有领域,包括人的道德和实践领域予以规定性。当一切本来可以发挥人的自由可能性的领域,都被理性蒙上一层挥之不去的面纱时,就会出现一个严重的后果:人将不再有主观能动性,人只是在按照一套客观的准则、一套客观的法则进行实践,那么人的价值和尊严将何去何从?人之所以为人,不仅仅是因为人是一个有血有肉的自然存在体,也是一个有着七情六欲的精神存在体。在精神的领域,人是自由的,有着各种能动性。但当理性的能力过于强大,是否会压抑住人的自由精神呢?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理性和自由,就是康德要直接面对的两个大的哲学主题。这也可以表现为传统的形而上学遇到的困境,探寻事物背后的本质规律并试图将其上升为一种科学准则,推而广之。这些问题康德看到了,那么他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现象界和自在之物

康德把理性和自由的问题融入他的三大批判之中。与此同时,他把这个世界划分为两个不同的世界,一个是可以认识的现象的世界,一个是不可知的自在之物的世界。

康德哲学

康德对问题的解决

在现象界中,探讨的就是理性(广义的“理性”)的问题。《纯粹理性批判》通过对纯粹理性的考察,对经验论和唯理论的问题进行了一个调和。康德发起的那场“哥白尼式的革命”颠覆了人们对主客关系的理解,他提出了“先天综合判断”便很有力地解决了当时的矛盾。既有普遍必然性,又具有经验新内容的命题,便是先天综合判断。这吸收了经验论和唯理论各自的优点,同时也终结了两派一直的争论。

紧接着,康德要去探讨有哪些先天综合判断,这些判断是如何成为可能的?于是,后面的论证就开始晦涩起来,这也是康德哲学最为经典的地方。

面对着纯数学问题、纯自然科学问题以及纯形而上学问题,康德分别从感性、知性和理性进行了论证,要去探究的是这些认识形式的条件是什么,有哪些纯粹的认识形式问题可以让这些认识得以成立。

感性层面的纯形式是时间和空间;知性的纯形式是范畴;而在理性层面,则是分为两点,一个是传统的形而上学问题,理性的秉性会产生先验理性的幻相,另一个是作为科学的形而上学问题,那是理性在实践领域的运用,关于自由、道德和信仰。这个层面,已经涉及实践和自由领域的内容了。

通过这一系列的论证,最后康德得出结论:因为感性的纯形式时间和空间是可能的,所以纯粹数学问题的先天综合判断是可能的;知性的纯形式范畴是可能的,所以纯自然科学问题的先天综合判断是可能;而理性层面,传统的形而上学作为一种自然倾向是可能的,只是理性的误用导致了幻相而已,而未来的形而上学作为科学的形而上学正是康德要在实践领域去探讨的。

在现象界,康德通过《纯粹理性批判》的论证将理性在现象界的运用做了一个深入的剖析,不是批判理性,而是去考察理性的使用范围、条件等等,从而才能更好地运用人类的理性。

康德哲学

纯粹理性批判的逻辑脉络

康德哲学的一个巨大贡献,就在于他对世界的二元划分:知识的问题是现象界讨论的,这个领域是可以认识的,但到此为止,康德立了一块碑,为知识划界,超越经验的边界,便到了一个不可认识的自在之物的世界。在这个领域,康德去解决的是他遇到的第二大问题——自由的问题。

康德哲学

自由与道德的关系

这是一个实践的领域,人有没有自由?有没有一套实践的法则去评判我们的普遍的实践行为?在第二本批判作品《实践理性批判》中,康德要去探讨的就是这些问题,关于自由的问题,关于道德、信仰的问题。

康德认为,人是有自由的,而且自由是人的一种先验设定,这是人不同于动物、植物这些自然存在物的地方。在自由的基础上,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得人们按着各种主观的准则去行事,这些主观的准则都是私人的,如何将其上升为一种客观的法则呢?一旦到了客观法则可以推而广之的地步,这就是一个道德法则了。康德探究了其中的奥秘。

绝对的命令,把人自身当作目的而非手段,自己立法自己遵守。通过这些,我们可以挖掘出康德一个至深的信念基础:把道德本身当作一种信条,为了道德而道德,对道德有一种纯粹的热爱,并将之实践。康德并没有告诉我们什么是道德,并没有说道德的内容包括哪些,康德只告诉我们道德的一种形式上的体现——“你应该”怎么样。所以康德的道德哲学也是一种动机论,去看看这个人的动机是什么,动机不纯就不是道德的体现。

在《实践理性批判》里除了自由和道德话题,康德还讲到了几条道德公设——意志自由、灵魂不朽和上帝存在。这三条公设也恢复了关于上帝存在的伦理学证明,所以我们说康德为知识划界,在不可知的领域为道德和信仰留下了地盘,这个领域是人主动的、能动的一种体现,人的道德行为和人的信仰都是一种自由的体现。

我们要强调一点,康德对实践领域的关注其实要远远超过他对认识论层面的关注,理性在实践领域的运用才是最为主要的,那些关于理性的理论问题相比实践哲学是微不足道的。但对于我们大众来说,学习康德的理论哲学会大大提升我们的思辨能力,这也就是《纯粹理性批判》是一部绝对的经典巨著的原因。

总的来说,康德的哲学分为了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这也是跟他对世界的二元划分相一致的。理论哲学,探讨的就是理性认识论问题;实践哲学,探讨的是自由的可能性问题——道德和信仰。

我们会发现康德所有的这些问题,其实都离不开人这个大的主题,正如我们在之前说到的那样,康德不同于以往的哲学家只是沉迷于哲学的文字游戏,他是一个温暖的哲学家,他的境界指向的是人的终极问题——人是什么。从认识、实践到人的希望,他给我们呈现出了立体而富有思辨张力的哲学画卷。

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康德的那句名言,还是要再分享一次: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越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头上的星空便是康德对自然的探索,心中的道德律便是康德对自由的追寻。

正是这么一位看似古板、不苟言笑的人,为人类呈现了一幅丰满的哲学画卷。这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一座丰碑,是人类思想的一座珠穆朗玛峰。

康德打开了无数后世哲学家的思想之门,开启了思想的无限可能。康德之后,所有的德国人都开始谈论形而上学,席勒和歌德研究康德,贝多芬把对康德的敬意体现在他的音乐中,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和叔本华都深受康德影响,继而开启了百花齐放的现代哲学。

仔细研究康德会发现,康德哲学中也有不够严密的地方,也有能挑出问题的地方,但康德对我们思维的启发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一种对过往思维方式的颠覆,也是一种全新思维模式的开启。

读康德的著作,你能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哲学家,什么是真正的哲学该有的胸怀和气度。

让我们记住这位在思想上带给我们震撼的伟大哲学家,记住“哥白尼式的革命”,记住人类这朵理性之花,记住对自由和道德的那份神圣之感。

星空在天上,道德律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