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灵魂是实体”到底错在哪里呢?

时间:2023-11-29 14:59:01

当范畴运用到灵魂这个理念后,或者说把灵魂当作一个现实对象去认识后,会产生四个谬误推理:灵魂的实体性、不朽性、人格性和观念性这是理性心理学的角度

我们重点去讲第一个谬误推理——实体性。

>①“灵魂是实体”到底错在哪里呢?

根据前面讲到的知性范畴表,实体是知性的范畴,那么当实体这个范畴运用到灵魂这一理念时,就会得出一个结论——灵魂是实体,这就会产生一个逻辑的错误。

“灵魂是实体”到底错在哪里呢?

我们先来看看是怎么得出“灵魂是实体”这个结论的,理性的论证方式我们前面也提到过,就是进行推理,通过一种三段式的推理而来。

大前提:实体是只能作为主体而被理解的东西

小前提:灵魂(思维存在者)是一种只能作为主体而被理解的东西

结论:灵魂是实体

从这个三段式的推理得出结论:灵魂是实体。

梳理一下三段论的逻辑:大前提首先说实体是什么,是只能做主体的那么一个东西,最后的落脚点在“主体”这个词上面。在大前提里的“主体”是事物的独立存在,也就是说实体是一种独立存在物。只有满足了这个条件,才能叫实体。

那么灵魂满不满足这个条件?在小前提里说到了,“灵魂是一种只能作为主体而被理解的东西”。对啊,既然小前提这么说,就得出结论:灵魂就是实体了。

但康德找出问题了,这个小前提里说到的“灵魂是主体”的这个“主体”和大前提里的“实体是主体”的这个“主体”是不同的。

小前提里的“主体”是一个认识的主体,是一个逻辑的主体。当你在说“灵魂是主体”时,已经假设了一个逻辑主体存在了。谁在说?你在说,或者我在说,或者他在说。因为“灵魂是主体”这个判断一定是被述说出来的,那么灵魂又是谁的灵魂呢?你的灵魂,我的灵魂或他的灵魂。而大前提里说的“实体是主体”的“主体”是一个实际的主体,是一个实际的存在物。

那么一个实际的主体怎么能跟一个逻辑的主体、一个下判断的主体画等号呢?

理性的心理学混淆了这两个概念,把灵魂当作了实体。灵魂是思维的主体,思维的主体怎么能当作实际的客观的主体呢?这就是理性心理学的谬论,这也是灵魂理念出现的幻相。

总的来说,当知性范畴“实体”运用到理性的理念“灵魂”时,就会出现客观主体和下判断的主体相混淆的结果,从而导致逻辑的错误,这就是一种理性的幻相。“灵魂”这个理性的理念,按理说是不能当作被认识的对象的,但你偏偏要用一套规则去规定“灵魂”,去说其所以然,康德认为这就不行了,不能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