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范畴的图式是什么?实在之物在时间中的持存性。
这个时间是一种先验的时间规定,不是我们经验到的时间(过去、现在和将来)。先验的时间就是经验性时间的基底,在这个基底的层面上有一样东西是保持不变的。无论其他东西怎么变化,唯有这个东西保持不变,持续存在,这个东西就是实体。
实体就是在时间中持续存在的那个东西。换言之,如果时间持续存在消失了,那个东西还是实体吗?不是了。
这就是实体范畴的图式。用这个图式去联结的是范畴和经验杂多。经验杂多只有符合了这个规则——时间的持存性,才能叫实体。所以图式最终的规定性在什么地方?在时间层面。
原因和结果范畴的图式
因果性的图式是什么?是那种实在之物,只要愿意设定它,就总是有另外的东西接踵而来,所以这个图式就在于杂多之物的相继状态。
相继状态讲的就是时间的先后顺序。凡是某一种现象发生后,另外的一个现象紧跟而来,这两种现象在时间上前后相继,这是一种规则,符合了这样规则的状态就是因果性的范畴。
比如,“太阳照射大地,大地变暖”。我们寻找到一个最根本的先验形式问题,排除所有的经验内容后,不去考虑大地变暖是因为太阳光的热能等因素,只去考虑一个纯形式的问题,那就会落到什么层面——时间的层面,正是在时间的规定性下,有这么一个前后相继的时间先后状态,才符合因果性的范畴。
所以因果性范畴的图式最终的规定性在什么地方?时间性。
我们再来整体梳理一下:康德在知性领域要解决的一个总问题是探讨知性认识形式的先验性的问题,为什么知性的纯形式范畴能够应用于感性的杂多,是什么使两者的结合具有合法性?只要证明出这个问题,就能得出客体对主体的形式的一种符合。客体对象,我们形成的经验知识本身就是客体对主体认识形式符合后的综合产物。
所以,康德找到了一个中介,那就是想象力,通过想象力的图式的作用,将这种既具有感性特征又具有知性特征的图式做沟通的桥梁。怎样沟通?通过一种时间的先验规定性,范畴符合感性杂多,就要符合时间的先验规定这条原则。时间图式便是先验知性论的一个落脚点。
最后,康德论证出来了,时间的先验规定性的问题使得范畴应用于对象是合法的。于是,我们得到的经验知识是什么?具有先天的范畴形式又具有后天经验杂多的内容。这不就是先天综合判断的知识吗?既具有普遍必然性,又具有新知识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