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性
说到知性,先抛开康德的说法,我们用常识去理解知性,或许你会认为知性一般都是用来形容有知识有内涵的女性,知性在现代人看来往往是一个形容词。
但在康德这里,知性是一种比感性认识更高级的认识形式,是把感性杂多的经验材料整合起来、综合起来的那个认识能力。也就是说通过感性认识我们获得了许多感性表象,这是感性的直观能力导致我们具有了一种接受经验杂多的能力。而知性呢?就是把接收到的感性杂多综合起来,按照一定的规则使得这些感性材料都被统摄其中,从而构造出知识的一种能力。
知性是对直观的经验杂多进行一种加工和整理,这些经验杂多符合知性的规则,加工整理的过程就是知性的认识过程。
可能大家会认为,这不就是我们说的理性认识吗?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看到的现象去挖掘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问题,达到一种理性的认识阶段。乍一听上去,没错,从便于理解的角度,大家可以这么去理解,但其实不然。我们常识里的理性认识是怎么来的呢?是先有感性认识,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去总结其中蕴含的道理、规律等,而后这些规律规则才成为一种理性的认识。
但康德这里不是这样的,不是说先有了感性认识后才有知性的认识,不是从感性杂多中去总结出其中蕴含的一套规律。而是这些规律和规则先天地就存在了,知性的这套规则先天地就构成了经验内容的条件,经验的杂多符合知性的先天的认识形式,而后才形成经验的知识。
不同的概念间如何联结起来,都遵循着一个规则,这个规则就是知性认识要去探讨的。那么这个先天的规则问题不就是逻辑的问题吗?
这里,我们来讲讲两种逻辑——形式逻辑和先验逻辑,便于大家理解。
形式逻辑和先验逻辑
形式逻辑是什么?形式逻辑是一种判断,这个判断只关注判断的两个概念在形式上是否是正确的,而不关乎内容。
比如,“飞马会飞”,这就是一个判断,在形式逻辑上这是成立的。“飞马”是一个概念,那么飞马怎么样——会飞。没错,你挑不出任何毛病,因为这个句式没有问题。“会飞”只不过是对“飞马”这个概念的一个解释罢了,不会产生什么新的知识。
但实际上呢?如果你去探究这个判断所说的内容呢?“飞马会飞”就有问题了,这并不符合实际情况。所以,能不能有一种逻辑是关乎内容层面的呢?从内容层面去判断其中蕴含的逻辑是否正确的问题,这就是先验的逻辑,这也正是知性的层面要去探讨的思维和对象的关系问题了。
先验逻辑是真理性的逻辑,是要去探究真理的知识的;而形式逻辑是探究形式上的正确性,不一定是真知识。
通过这两种逻辑的比较,我们要得出一个结论,对知性的探讨其实是对先验的逻辑形式的探讨,不仅要探讨形式上,还要探讨内容上的逻辑是否正确的问题。一旦涉及内容层面的逻辑,这就需要有一个承载者或者说要有一个形式来承担关乎内容逻辑的论证。感性的经验杂多肯定无法承担这个作用,因为感性的杂多仅仅只是一种表象罢了,顶多感性的纯形式时间和空间起到的作用是使感性直观成为一种可能,到此结束。真正让所有感性杂多综合整理统一起来的正是知性的作用,是知性的纯形式在起着作用。所有对感性杂多的综合整理都要遵循一个统一的规则,在这个规则下进行综合整理。那么这个起到规则作用的东西是什么呢?
康德提出,这就是知性的纯形式——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