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现象界,一个是自在之物

时间:2023-11-29 14:09:02

通过“哥白尼式的革命”衍生出了康德为知识划界——现象界和自在之物。

现象界

一个是现象界,一个是自在之物

现象,就是我们看到的感性表象。我们看到的这个实实在在的大千世界,我们看到的花草树木,看到的星空,看到的大地,看到的人等,所有能看到的东西组成的这个世界就是现象世界。而这个现象界,是我们可以认识的领域。

这里强调一点,康德所说的现象是通过人的感性形式获得的一种感性杂多,这是表象层面的。在这个表象背后是不是有一个本质的东西呢?现象的背后究竟是什么样子?康德认为,这个领域是不可知的,这就是“自在之物”,或者说叫“物自体”。

自在之物

花的背后,是不是有一个花的模型存在,所有的花都是照着这个样子来的?康德认为,一定是有这么一个领域存在,但这个领域具体是什么样子不得而知。花的背后,也可能就是我们看到一个花的样子的东西,也可能不是,或者一个其他的什么东西。这些我们都不得而知,这个领域不能被认识。

但这个“自在之物”起到一个作用,刺激了我们的感官,使我们在感性层面形成各种表象。我们看到的花,其实是花的背后有一个不可知的东西在刺激着我们的眼睛,而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表象,这朵花是一个显现。我们能看到的,能认识的只是花的现象,而花的背后的那个“自在之物”是什么,不可知。

前面讲到,受到人的认识形式限制的这部分领域是现象界,人的认识形式就好比是一面认识之网,被这面网捕捉到的,受到限制的才是现象界,而没有被人的认识形式限制到的,不在这面网上的是“自在之物”,是无法认识的领域,你看不到,也不知道长什么样。康德就是在逻辑上假设“自在之物”存在,但不知道长什么样。

柏拉图也把世界划分了两个世界:一个是现象界,一个是理念的世界。你看到的万事万物是现象界,这背后有一个理念的型相,这是一个精神的实体世界。比如各种各样的苹果背后,一定有一个苹果的原型,你看到的各种各样的苹果是对原型的模仿。所以理念论里的理念是什么,是万千事物背后的那个终极存在,这是一个理念的实体。

在柏拉图这里,现象界是千变万化的,是不确定的,唯有理念世界中那个理念的实体是唯一不变的,是具有可确定性的,是终极的存在,这个理念的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因为你知道他长什么样。所以柏拉图这里的理念世界,是一个可知而不可感的世界。

但在康德这里,“自在之物”是一个可感但不可知的世界。你能确定的是这个“自在之物”是存在的,但你不知道它究竟长什么样,这是你无法认识到的,或者说这个领域已经超出了你认识的范围了。你唯一能认识的,就是现象界看到的千万个长成各式各样的花朵,这花朵的背后有一个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在刺激着你的感官,让你产生了一种关于花朵的表象。

可是,我们不禁要问,康德为什么要这样去划界?是不是多此一举?我们只要认识到现象就够了,为什么还要划出一块名为“自在之物”的领地,而且还不可知?

这跟康德整体的逻辑体系有关。

康德的初衷是什么?是为了解决理性的危机和自由的失落问题,为了解决传统形而上学面临的困境,为未来的形而上学找到出路。

在当时,休谟的怀疑论已经动摇了传统形而上学的基础,休谟只认经验领域的内容,经验背后的那个东西是什么,他不承认,而形而上学探究的是什么,就是经验外的那部分,超验的领域。

所以康德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形而上学的危机,但这个论证的步骤却需要脚踏实地地进行。

“哥白尼式的革命”仅仅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是一个假说,要如何一步一步论证呢?先对理性的认识范围进行考察,哪些东西是可以认识的,哪些是不能认识的。康德发现如果“哥白尼式的革命”是正确的,也就是说“对象要符合主体的认识形式”是成立的,那么就要去研究主体的认识形式是什么,客体是怎样符合主体的认识形式的,如果这条路走通了,就证明“哥白尼式的革命”这个思维方式是行得通的。于是,就要先划清界限,在哪些领域,我们是可以通过人的认识形式认识知识的,哪些领域是不能的。划清界限后,在各自的领域再进行探讨。

在现象界的边缘,康德立了一块碑,知识到此为止,人的认识范围到此为止,超过这个界限,就是“自在之物”的不可知的领域。

可以说,两个世界的划分是个二元论的问题,也是康德哲学的一个前提。这并不是康德误入或不得已而陷入的二元论境地,康德本身采取的就是这么一个二元世界的设置,在这个基础上才有其他各自领域的论证。

当划分了这两个世界后,康德哲学脉络也就清晰可见了。

在现象界,“纯粹理性批判”主要探讨认识论的问题,拯救的是康德面临的理性的危机问题,解决的是经验论和唯理论各执一词走向死胡同的问题,哲学威胁到科学知识根基的问题。

而在不可知的自在之物领域,康德探讨的是不被科学理性规定的那部分内容——自由、道德和宗教信仰。这是一个本体界的领域,是一个有着无限性的领域,拯救的是康德面临的自由可能性的危机问题,最后达到康德的理想——建立一个道德的形而上学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