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伟大的“哥白尼式的革命”

时间:2023-11-29 14:09:01

什么是“哥白尼式的革命”呢?

哥白尼在历史上最大的贡献是提出了“日心说”。我们知道,当时“地心说”是占据着统治地位的,每个人都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是围绕着地球转的。但哥白尼一反常态,提出了“日心说”,地球围绕着太阳转,这是一个具有颠覆性的观点。

一场伟大的“哥白尼式的革命”

哲学史上,也有这么一场颠覆传统认识方式的认识论的革命,康德正是这场革命的发动者。

从17世纪开始,理性主义登上历史的舞台,相继出现了经验论和唯理论,这两大派别的哲学家都以探寻真理性的知识为目的,只是各自的方法不同。双方各执一词,最后走向了死胡同,两者都没有获得最终的真理性的知识。我们知道,真理性的知识是既具有普遍必然性,也具有经验内容的知识,这两个派别都无法达到。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这背后是不是有一个更为根本的问题没有找到?康德思索着,他逐渐发现,所有的探讨都是在传统的认识模式下进行的,什么模式?知识要符合对象,也就是说主体要符合客体。无论是经验论还是唯理论,都是先承认了一个客观的实在,在这个基础上再去探究客观实在背后的规律、本质等这些知识问题。客体是客观存在的,所有的知识都要去符合客观存在,主体努力找寻客观存在背后的真理。

比如唯物主义,承认先有物质再有意识,思想的意识是对物质的一种反映。这种反映论,就是传统的思维方式。但康德觉得,按照传统的思维方式不行,解决不了问题,不然为什么唯理论和经验论都走向死胡同了?这是无解的难题。

康德突发奇想,他觉得以往都是主体对客体的符合,知识对对象的符合,那为什么不能颠倒过来?主体可以在先,客体符合主体,但不是简单的颠倒,而是说客体要符合主体的认识形式,这样是不是就可以解决科学知识的普遍性和必然性的问题?于是,康德提出了这么一个假说。

这里我们再好好理解一下客体符合主体的认识形式的问题。

人这个主体,是不是有一些先天的认识形式呢?这个认识形式是不依赖于客观经验内容的,也就是先天存在的一种形式。而知识,就是客体符合了人的主体的认识形式后形成的。就好比说,人的思维里先天就有一个模子,这个模子只是一个空壳,就像模具一般,里面有凹陷的各种形状,但没有东西。而关于客观物体的知识,就是按照人思维里的这些模子填补出来的结果。

再举一个例子,可以把人的认识形式看作是我们头脑中的一面认识之网。我们用认识之网去捕捉对象提供给我们的经验材料。这个网有一个过滤的作用,最后通过这面认识之网,留在这面网上面的东西才是知识。经过这面网,要经过人的认识形式后才能形成知识。

换句话说,知识的形成必须要借助人的认识形式才能完成。这就不同于以往传统的知识符合对象的观点了,以往都是人被动地去接受知识,或者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人只需要去发现就好。但康德就颠倒过来了,人是有着一些先天的认识形式的,客观对象符合人的认识形式后才能形成知识。这样就强调了人的认识形式的能动性。

那么人这个主体,有哪些先天的认识形式?这是我们后面要详细介绍的,比如人的感性的纯形式是时间和空间,人的知性的纯形式是范畴。人的这些先天的认识形式是逻辑上在先的,只有在这些形式的基础上,才能认识到客观的事物。比如人认识世界无论如何都逃脱不了时间和空间的约束,你能说游离于时间和空间外去认识这个世界吗?当然,不能。

为什么康德如此伟大呢?正是因为他颠覆了前人的思考模式,提出了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并且能很好地自圆其说论证出来。正如哥白尼完成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转变一样,康德完成的是哲学上的革命,这是认识方法的转变,同时也是世界观的转变。

那么,康德通过“哥白尼式的革命”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就是知识要通过人的认识形式才能被认识到,知识的形成是客体对人的先天认识形式的符合过程。

有一部分知识我们是可以通过认识形式认识到的,那是不是还有一部分知识没办法通过主体的认识形式被认识到?也就是说还有一部分领域是未经认识形式限制而形成的?

还是借助认识之网来理解。有一部分知识,我们可以通过这面认识之网捕捉到,经过这面网的时候,通过过滤的作用,这个过滤其实就是对知识的一种限制,留在这面网上面的东西才是知识。那是不是还有一部分知识,是通过这面网的缝隙溜走了,没有留在这面网上面?这部分内容是不受认识形式限制的,有没有这部分领域呢?

康德认为,是有的!

于是,从人的主体性这个角度来说,世界被划分为两个世界。当然这个前提是从人的主体性来说,从人的认识角度来说的,因为本来就是一个世界,只不过从人自身来说,是有两个世界的。

被认识之网过滤后留在网面上的是现象界,而被认识之网过滤后飘走的那部分就是自在之物了。

现象界,是我们能直接感知到的,是一个可以被认识的领域;自在之物,是我们无法感知到的,是一个不可知的领域。经过我们认识的形式认识到的事物是现象界,但现象背后是什么,这个领域是存在的,但我们无法认识,不可知。

所以,康德在知识的范围上划了一个界,有一部分知识是可以认识的,有一部分领域是无法认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