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批判“理性”

时间:2023-11-29 13:59:03

理性与自由

18世纪,近代理性主义发展到一个死胡同的境地。

为什么要批判“理性”

唯理论只注重逻辑演绎,忽略经验内容,发展到极端便是莱布尼茨-沃尔夫体系的独断论,知识只剩下空泛的形式,没有新的内容;而经验论只注重经验的归纳,不注重逻辑形式,发展到极端便是休谟的怀疑主义,只认可经验到的内容,对那个经验背后的东西持不可知态度。

两派哲学家各执一词,知识要么是具有普遍必然性不具有新内容,要么是具有新内容不具有普遍必然性。唯理论和经验论的初衷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寻找知识可靠的基础。但现在两个派别最后得出的结论都违背了自己的初衷。各自的理想都破灭了,哲学到这个阶段就出现了问题——认识论上的死胡同。

当时,科学已经兴起,科学知识就是一定要具有普遍必然性,又要有经验内容的真理性知识。那认识论上的死胡同,岂不是让科学知识的基础发生了动摇吗?

哲学发展到这个阶段,就真的有问题了。这是理性的危机。因为科学知识也是理性的产物,但问题是科学知识的根基开始受到动摇,而且启蒙运动在当时兴起了,启蒙运动是理性启蒙,崇尚理性,崇尚科学,告别愚昧落后的封建状态。但唯理论和经验论的争论,最后的结果是导致理性能力受到动摇,科学知识的普遍必然性的根基受到了怀疑。在那个时代,大家是相信自然科学知识存在的,只是哲学没办法证明科学知识的确定性和可靠性。那怎么办?这个局面该如何打破?

这是康德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人类理性的危机。康德在思索着,努力找寻着解决的办法。

除了理性问题外,康德还面临着另外一个问题——人自由的可能性。

当时启蒙运动风生水起,提倡理性和自由。针对愚昧落后和封建专制,启蒙思想家自觉承担起了教化大众的历史使命。当然我们要承认启蒙运动对人类思想文化的积极影响,但消极的负面影响我们也要反思。启蒙运动,最主要的理论就是强调理性和自由。这个理性更多的是强调科学理性,是一种科学主义和科学精神的体现。

当理性被普遍化,被推到极端后会怎么样?科学理性就会拓展到科学知识以外的领域,拓展到人类知识的所有领域(自然、社会、人性等领域),但一切都被科学理性规定成一套法则时就会出现问题。比如,人的实践领域或人性的领域,如果被科学理性规定成一套法则,那么人这个鲜活的个体就会被条条框框框住了,一切都会受到束缚,人反而失去自由了。而启蒙运动的初衷是什么,就是用理性去告别愚昧落后,去解放思想,这是一个通向自由的过程。但最终启蒙本身也违背了初衷,过度的理性反而让自由无处生存了。自由到底还有没有可能性呢?如果一切都被科学的法则规定,那人还能拥有自由吗?人本身的价值和尊严去哪里寻找?

这是康德面临的第二个问题——自由的可能性的危机。甚至第二个问题会比第一个问题更为严重。

理性不是万能的,科学的理性只能在科学的领域奏效,在其他领域似乎失去了作用,反而成为障碍。我们也可以看出,理性自身也是有局限性的,理性并不是无限的。

在自然法则面前,人究竟有没有自由,有没有独立的价值和尊严?是不是人的实践法则也可以被科学理性所规定?这些问题,康德也一直在默默思考着。

按照常识去理解,人是有自由的,而且一定是有自由的。哪怕我们没有学过哲学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日常生活中,我们做出的各种决定就是我们自由选择的体现。

当启蒙运动导致理性被极端化以后,理性取代了自由的空间,人的自由便逐渐失落。康德看到了这个问题。

但康德绝不是反对“启蒙”。恰恰相反,康德从一开始就是“启蒙”坚定的拥护者,但他也发现了启蒙的问题,因而他成为严厉的批判者。他批判“启蒙”不是为了埋葬“启蒙”,而是为了拯救“启蒙”。理性,只有在被重新审视时才有可能重建权威。

所以,理性的危机也好,自由的失落也罢,其实有一个更为根本的问题:我们一直探讨的理性主义(唯理论和经验论)是不是因为没有对理性本身进行审视,才导致理性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康德思索着,他看到了这些问题并深深地体会到这些问题带来的影响。这其实也是传统的形而上学面临的困境。

传统形而上学的困境

传统的形而上学,自柏拉图以来探究的都是现象世界背后的本质问题,这期间运用的方法就是理性的方法,试图把形而上学当作一种科学来实践,历代的哲学家也都是这么去做的。但实际上呢?形而上学无法成为科学,以往的哲学家们争论不休、众说纷纭,有争论的余地就说明这并不是科学,科学的答案是唯一的,怎么会争辩不休还得不出一个确切的答案呢?所以传统的形而上学,只是人类的一种理想罢了。

这些问题,康德都看到了。

他试图批判传统的形而上学,同时也要为形而上学寻找出路。因为康德并不否定形而上学的意义,对形而上学的追求是人试图超越自身有限性达到对无限性的向往的体现,这甚至比形而上学追求科学更有意义,因为这关乎的是人自身的问题。

那么,康德该怎么办呢?

一方面对旧有的形而上学进行批判,另一方面也要努力建立起新的形而上学体系。于是,这就成了康德哲学的出发点。面临着理性的危机和自由可能性的危机,审视着传统形而上学的困境,康德终于爆发了!

他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对理性进行批判。因为之前的哲学家都在运用理性,无论是唯理论还是经验论,都是用理性的方式去探讨哲学,但这个理性是否运用对了,是不是有些地方超出了理性运用的范围呢?康德意识到了,只有先对理性本身有一个全方位的审视和考察,才能得出后面的结论。先来看看理性自身的原理是什么,人认识世界时哪些是可以用到理性的,哪些不是理性的运用范围,搞清楚这个之后,才有后面更为宏大的形而上学体系的构建。

康德用了10年时间思索这个问题,答案就在他的那本《纯粹理性批判》之中。

康德面临的问题,一个是理性的危机和自由的失落,一个是传统形而上学的困境。康德开始寻找出路,第一步就是要对“理性”本身进行考察。这也是一个漫长的晦涩的过程,那么康德采用的是什么方法?或者说康德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则是什么?

“哥白尼式的革命”,这是理解康德哲学的一个总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