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谟:知觉是什么

时间:2024-12-03 07:44:04

休谟1711年出生于爱丁堡,早年受过良好的教育,他年轻的时候就写出了那本著名的著作《人性论》,但当时出版后并没有引起反响,以至于他后来在自传中写到“这在印刷机上就已经死掉了”,但休谟并没有灰心,他的性格也比较乐观和豁达,所以经历这样的打击,他其实不以为然。

后来在意大利的一个图书馆当馆长期间,休谟把《人性论》的几部分内容分别抽离出来,用通俗的语言又写了一遍,《人类理解研究》这出版后引起了轰动,休谟也因此一炮而红。《人类理解研究》讲的便是他的认识论的问题。

休谟:知觉是什么

休谟(1711—1776年)。苏格兰不可知论哲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被视为苏格兰启蒙运动以及西方哲学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代表作有《人性论》《英格兰史》

什么是知觉

休谟认为,知觉就是经验的对象。

在洛克和贝克莱那里,经验的对象是观念。只不过在休谟这里,将其换了一种说法而已,叫知觉。这个知觉,其实就是呈现在心灵中的任何东西,比如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概念,或者一种开心喜悦的情绪,等等。

知觉有两个类型:一个叫印象,一个叫观念。

印象:感觉印象和反省印象

印象是什么?就是第一次出现于我们心中的一切感觉、情感和情绪。具体又分为两类:一类是感觉印象,一类是反省印象。

感觉印象,就是当下的最直接的感受,无论是对物还是对自己的心理活动。比如看到的、听到的,关于事物色香味的感觉,还有关于情绪的感觉,快乐和痛苦等。

反省印象呢?是建立在感觉印象的基础上,从感觉印象得出的各种情感、态度的印象。比如,“快乐和痛苦”属于感觉印象,基于此得出的“热爱和仇恨”就属于反省印象了。因为对一个事情的热爱或者对一个人的仇恨,这不是你第一次当下的体会,而是在你高兴或痛苦的感觉印象基础上,得出的一个结论。所以诸如热爱、仇恨、骄傲、嫉妒或者大方、希望、恐惧等这些印象,都属于反省印象。

无论是感觉印象还是反省印象,这两者都属于印象,是人们强烈生动的知觉。

观念

知觉的另一个类型就是观念。观念是对我们的感觉、情感和情绪在思维和推理中较为微弱模糊的意象,也就是说,当我们反省一个不在场的对象时出现于我们心灵中的东西就是观念,观念是对印象的忠实摹写。

怎么理解呢?印象是当下的一种直接的感觉,比如你看到了一个西瓜,西瓜是绿皮的、圆的、硬的,这是你当下的感觉,你形成了关于这个西瓜的感觉印象。这时,这个印象在心中留下了一个复本。当这个西瓜消失后,你眼前没有西瓜了,留下来的复本就起作用了,这个复本就是你曾经看到的那个西瓜的印象,你回忆的过程就是一个思维的过程,你头脑中那个复本又回来了,就形成了一个西瓜的观念。

刚刚说的“不在场”是什么意思,就是不在当下,当西瓜不在你眼前时,这个曾经的西瓜印象的复本,留在你心中的东西就是观念。

印象和观念相比,有什么区别呢?就是生动程度的差别。当一个实实在在的西瓜出现在你眼前的时候,你产生的感觉印象是非常强烈和生动的,这个印象是很刺激的;但当西瓜不在你眼前时,你要回想起西瓜是什么样,就需要一定的思维能力去回忆,这个时候的知觉就有些不太强烈和生动了,因为你只能回忆个大概的印象,心中留下那个复本就是关于西瓜的观念。

再举一个例子,大家都应该听过演唱会吧。在演唱会现场,你感受到的是一种震撼,无论是歌星的现场演唱还是粉丝们的呐喊,让你真的感受到了一种刺激。但是当演唱会结束你回家睡了一觉后,再回忆起昨晚的那场演唱会时,你有什么感觉?肯定就不那么强烈了,这种刺激的感觉就减弱了,你心中一定还能回忆起那种激动的感觉,但和现场的那种激动相比呢,肯定不如现场那么刺激了。总结一下,现场听演唱会让你产生的是感觉印象,但事后回忆当时的场景,你心中留下的就是观念。

通过这两个例子,应该可以理解印象和观念的差别了。说白了,就是知觉在心灵中的强烈程度的差别。一个是当下的直接的,一个是间接的。但要明确,两者都是知觉,印象和观念都是同一个东西,都是经验的对象。

我们再来梳理一下。在休谟这里,经验的对象叫知觉,这个知觉也就是洛克那里的观念。知觉又分为了印象和观念。印象分为了感觉印象和反省印象。反省印象的来源是感觉印象,感觉印象是一切知识的来源。在回忆一个不在场的对象时,印象在心中留下一个复本,复本的继续存在就形成观念。

但是,既然一切知识的来源是感觉印象,那么感觉印象又是从何而来呢?

如果是按照我们的常识去理解,这个感觉印象当然是从外物而来,就像我们之前在洛克那里讲到的,外物的刺激形成了感觉经验,或者说内心反省形成了反省经验。在休谟这里呢?他并不同意这种观点,休谟认为这是经验范围外的部分,这个来源是一个不能回答的问题,是不可知的。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