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布尼茨:什么是“前定和谐”

时间:2023-11-29 12:29:02

莱布尼茨提出“前定和谐”的理论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说到“和谐”,我们都能理解,就是一种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状态。

莱布尼茨:什么是“前定和谐”

那“前定”呢?

“前”就是前世今生的那个前,前世已经规定好了,命中已经注定了单子和单子之间是以一种井然有序的和谐状态共处的,就好比说早在单子这个精神实体产生之前,单子之间的规则,彼此的相处方式就已经像编程一样编好了,单子只需要按照这个命中注定的规则运行就可以了,自然就不会四处乱撞而发生冲突了。

“前定和谐”其实就是一个先验性的规定。在经验之前就已经先天地规定好了,单子和单子之间是和谐统一的。

回忆一下之前讲的斯宾诺莎的“身心平行论”,这个“身心平行论”和“前定和谐”是不是有相似的地方呢?没错,斯宾诺莎的“身心平行论”是一体两面,实体的内在协调性保证了事物系列和观念系列的和谐统一,保证了身和心之间的统一。在斯宾诺莎这里就是一种先验的协调。莱布尼茨的这个“前定和谐”其实就是沿着斯宾诺莎的这个脉络提出的。两者都提倡一种先验的协调。但不同的是,斯宾诺莎的实体是一个,就是自然,在自然这个唯一的实体下的两个属性的彼此协调;而莱布尼茨的单子论说的是有很多个单子,是多个实体,无限多个实体,是一种多元论,因而前定和谐是实体的多元论的先天协调。

我们把前面的内容再整体回顾一下,以便大家形成一个整体的框架。在说到实体之间的协调方面,总共说到这么几个观点。

首先是笛卡尔“身心二元论”,身体和心灵是彼此独立的,但又提出了身心交感说来解决身心互动的问题,保证两者的协调一致。

而后,马勒伯朗士提出了偶因论,通过上帝的不断干预不断调整来保证身和心之间的协调统一,这有点像把上帝比作是古希腊悲剧里的“救急神”,一旦哪里出现问题就赶紧把上帝搬出来,因此上帝显得非常忙碌,一会协调一下身,一会协调一下心,这样反而把上帝神圣的地位给贬低了。

第三种观点便是斯宾诺莎提出的“身心平行论”。在莱布尼茨看来,他不太认同前两种观点,因此他沿着斯宾诺莎的路线,提出了“前定和谐”,把实体之间的协调一致的问题由经验层面推向先验层面。就好比一个交响乐队一般,在演奏乐曲时每个乐器都按照自己的演奏方式,比如有人拉小提琴,有人弹钢琴,有人吹单簧管等等,每个乐器都按照自己的谱子进行演奏,当大家一起合奏时就出现了美妙和谐的交响乐。

这个“前定和谐”,就好比是交响乐的乐谱,这个乐谱是在交响乐演奏之前就已经谱写好了的,每个乐器的演奏者只要按照这个乐谱进行演奏,演奏出来的整体就是一个和谐的交响音乐。而上帝就好像是这个谱写乐谱的作曲家,他安排好了一切,然后形成一个和谐的音乐出来。

在“前定和谐”中,这个安排好一切的原始推动者就是上帝,上帝的先验安排,让每个单子之间都按照统一的规则运行,不发生冲突。这样,即使每个单子内在有一股欲望之力,在上帝的先验协调下,单子和单子之间也可以和谐发展;且单子的等级由低级向高级排列,这个欲望之力驱动着单子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从而构成整个单子系列,形成一个整体,单子和单子之间是具有连续性的。

单子论,其实是一种多元论,因为有无数的单子,每个单子都是独立的,这是不同于斯宾诺莎的“神即自然”这个一元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