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布斯:如何形成知识

时间:2024-06-30 01:17:02

英国经验论的第二位哲学家是托马斯·霍布斯。

可能大家最为熟悉的是霍布斯的社会契约理论,尤其是他的那本著作《利维坦》。当然这个是他政治哲学的一部分,这本《利维坦》也是西方政治学的奠基之作。霍布斯在哲学方面也有着自己的见解,他是近代唯物主义第一人,其理论也带有明显的机械论的色彩。

霍布斯:如何形成知识

霍布斯是一个早产儿,当时他的母亲听说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已经开到,在惊慌之中生下了霍布斯,或许是早产,造就了霍布斯忧郁的个性。公元17世纪的英国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成长于历史转折时期的霍布斯更加沉湎于思考,后来成为一个特立独行的思想家。

托马斯·霍布斯(1588—1679年)。英国政治哲学家、经验主义者,其代表作《利维坦》为西方政治学的发展奠定了根基

霍布斯是经验论哲学中承前启后的一位哲学家,他把培根开创的经验论向前推进了一步,系统地阐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而知识形成的过程其实就是我们认知的过程。

霍布斯和培根一样,认为一切知识都先是从感觉经验开始的,感觉经验是一切知识的最初来源,在感觉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对某个事物的印象,然后对这种印象命名,最后形成概念。

霍布斯把知识形成的过程做了一个完整的解释,总结起来就是这么个过程:从“感觉经验”到“印象”再到“概念”。但其实到这里还没有完,要推出一整套知识体系,需要用到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一整套完整的知识体系。举个例子,我们看到一个苹果——圆圆的、红色的、硬的、香甜可口的这么一个物体,这是通过视觉这个感官经验而形成的印象,然后把所有具有同样印象的物体命名为苹果,苹果就是一个概念。形成了苹果这个概念后,我们再用同样的方法形成诸如香蕉、梨等概念。概念和概念之间连接形成一个判断,比如“苹果和香蕉都是水果”就是一个判断。最后再从一个判断推导出另一个判断,比如从“苹果和香蕉都是水果”这个判断我们可以推出“具有什么样特征的物体是水果,不具备这些特征的物体不是水果”等等,这个推导的过程可以无限下去,最后形成一整套知识体系。

这就是霍布斯对经验论的理解。建立在概念和判断上,进行归纳和推理,最后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知识,这也是霍布斯理解的哲学。

我们再深入思考一下会发现,霍布斯的这一套推理是完全不同于中世纪亚里士多德主义的理性演绎的推理方式的。中世纪经院哲学的那一套推理,是从形而上学的原则出发,其前提与经验毫无关系,这样的推理最后变成一种玄学,我们也无法验证推理的结果到底是正确还是错误。这仅仅只是一种证明的方法,得不出新知识。

但霍布斯不同,他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无论是从原因推导到结果还是从结果推导到原因,都是立足于经验基础,尤其是结果可以在经验中去验证,得出的结论也是能扩展我们的知识的。

接下来说一说霍布斯关于实体和偶性的概念。

实体和偶性

实体这个概念,我们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已经讲到过,霍布斯和亚里士多德关于实体概念的界定基本一致,就是某种独立实在的个体事物。实体既不能述说一个主体,又不依存于一个主体。实体只能是被说明,而不能说明别的主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实体是不生不灭的。

偶性是什么?偶性是物体所具有的各种物理特性,比如广延、颜色、气味、运动、静止等都成为偶性。偶性都是要依赖于实体的。除此之外,霍布斯还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观点:偶性是实体所具有的某种能力刺激我们感官的结果这个观点非常新颖,其实就是提出了偶性要依赖于感官的经验。比如我们看到一个苹果,苹果是红色的、圆形的、硬的、甜的等,这些苹果的偶性是源于苹果这个实体本身具有的能力刺激我们的视觉、味觉和触觉而形成的。

在所有的偶性中,广延是最基本的属性,广延就是物体具有的长、宽、高,其他的偶性比如色香味、硬软等是属于第二类的偶性,这两类偶性不同。

广延是本质偶性,是和实体共存亡的。而第二类的偶性,如色香味等是和物体的存在没有必然关系,或者说没有本质性的关系。第二类的偶性已经和人们认识世界的主观化的方式联系在一起了。比如不同的人吃相同的水果,有人认为这个水果很甜,有人则认为不甜,甜和不甜可能跟不同人的味觉系统有关,但水果本身这个实体,它的广延属性却是一直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