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阿奎那的理性主义倾向使经院哲学达到了顶峰,但随着在共相问题上面的分歧,出现了实在论和唯名论两大学派,经院哲学的衰落正是以唯名论的兴盛开始的。
唯名论后来走了一条非常极端的路线,就是坚决认为理性和信仰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前面一直在强调,基督教哲学中无论是教父哲学还是经院哲学,其最终的目的是什么,是调和信仰和理性的矛盾。基督教是信仰,哲学是理性,基督教哲学便是用理性去证明信仰的部分,证明上帝存在。
而唯名论,尤其是极端唯名论就坚决认为理性是不能证明上帝存在的,它把共相当成一个名词,当成空气,当成声音,认为共相根本不存在,只有个别的事物是实实在在的。这样一来,唯名论尤其是公元14世纪下半叶开创的唯名论思潮,认为理性和信仰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通过理性来证明上帝存在是不可能的。这样就逐渐动摇了经院哲学的基础,从内部瓦解了经院哲学。自然,经院哲学逐渐走向衰落。
这一时期,唯名论的代表人物叫威廉·奥康。
威廉·奥康,是英国的经院哲学家,是新唯名论的创始人。关于威廉·奥康,我们先去了解他最著名的理论——“奥康的剃刀”。
“切勿浪费较多的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这句话被人们概括为“如无必要,切勿增加实质 。这就是“奥康的剃刀”。
威廉·奥康(约1285—1349年)。英国的经院哲学家,新唯名论的创始人。提出“奥康的剃刀”:切勿浪费较多的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
剃刀是什么?就是剔除不必要的东西的工具。剔除什么呢?剔除实在论所设立的那个普遍实质。他认为实在论假设的那个实质是不必要的,要说明一个事物不用在这个事物背后再设立一个实体,就是不用再把共相设立成一个实体。在个别事物之外,没有必要再设立一个普遍的实质,用不着这样做。这就是“奥康的剃刀”,后来也被称为思维经济原则。
可以说,唯名论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意识到了信仰和理性之间的矛盾很难调和,甚至认为这很有可能会危害到信仰。威廉·奥康认为,不仅仅是上帝的存在,上帝的属性如全知、全能、全善、无限、永恒等,也不能通过理性的哲学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