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壁鸠鲁主义,是古希腊唯物主义者和无神论哲学家伊壁鸠鲁创立的哲学学派。
伊壁鸠鲁(前341—前270年)。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学派创始人。主张达到不受干扰的宁静状态,并要学会快乐
大家一听到伊壁鸠鲁,可能会联想到纵欲主义。罗马共和国晚期,有一位哲学家西塞罗把“伊壁鸠鲁主义”与纵欲主义相提并论,这败坏了伊壁鸠鲁的名声。西塞罗是一位斯多葛主义者,而斯多葛主义又是跟伊壁鸠鲁主义对立的,所以从西塞罗开始,伊壁鸠鲁主义的名声就逐渐被败坏了。而且,后来公元18世纪法国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鸠在《罗马衰落原因论》中认为,伊壁鸠鲁主义侵蚀了希腊、毒害了罗马,两个伟大民族先后都被伊壁鸠鲁主义断送了性命。基于这样的历史,“伊壁鸠鲁主义”才被人们当作纵欲主义的代表。
但实际上,伊壁鸠鲁本人并不是一个纵欲主义者。他倡导的理念非常理性,他提倡过一种节俭、朴素的生活。他虽然主张快乐,但他追求的快乐是一种有节制的快乐,是一种清心寡欲的道德快乐。
如何寻找一种生活的宁静之道
伊壁鸠鲁是一个快乐主义者,他的伦理学也被叫作快乐主义。这样的哲学思想跟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关。在当时城邦制度瓦解的背景下,人们已经不再过多关注国家政治的发展,转而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关注自己是否快乐和幸福。所以,哲学的目的也改变了,不再是像之前一样关注世界的本原问题,关注世界发展的客观的最一般规律问题,而是转向了一种生活的宁静之道——如何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快乐和幸福。伊壁鸠鲁哲学也是探讨这个,那么如何寻找到一种生活的宁静之道呢?
在伊壁鸠鲁看来,要获得生活的宁静就要去探索生活之道,从而消除心中的纷扰,获得幸福和快乐。
幸福就在于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要达到身体的无痛苦,就要过一种有节制的生活,不暴饮暴食,不过度享乐,而是要采取劳逸适度的生活方式。这样身体才能处在一个舒服的状态。而灵魂的无纷扰,这个就比较有难度了。想想看,生活中大多数的痛苦都是精神上的痛苦,比如我们会因为自然灾害(地震、海啸)而恐惧,我们会因为亲人的意外死亡而崩溃,我们也会因为恋人的背叛而伤心。这些都是对人精神上的折磨。
伊壁鸠鲁分析了对我们心灵产生纷扰的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就是对自然灾害的恐惧。就像我们说的地震、海啸、水灾等,这些是人无法预测的,人在自然灾害面前是渺小和无助的。在灾难面前,人的内心是恐惧的。
第二个原因,就是对死亡的恐惧。因为死亡是未知的领域,每个人都有面对死亡的那一刻,但恰恰是因为每个人都不知道死后是什么感觉,所以死亡的恐惧时时刻刻都会围绕着我们,让我们的内心产生不安的情绪。
第三个原因,就是人际关系的不和谐,这也会导致我们的内心产生纷扰。人生活在社会中,难免要与人打交道,难免会跟人发生口角和摩擦。比如,我们从小生活在集体中,难免会和小伙伴闹别扭;长大后,我们谈恋爱了,如果恋人出轨了或者背叛了自己,这也难免会让我们痛苦不堪。
伊壁鸠鲁认为,要从哲学的道路上解开这三个困扰,克服困扰我们心灵的三个要素,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才是哲学要去做的事情。
如何解决心灵的困扰
首先,在面对自然灾害的时候,人们因为无知,会以为这些自然灾害的降临是因为得罪了神灵,神灵发怒了,才致使地震海啸、天崩地裂。伊壁鸠鲁则运用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来解决这一问题。因为伊壁鸠鲁本身就是一个原子论者,他继承了德谟克利特的思想,同时对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有所发展。世界说到底就是由一大堆原子组合而成,但他又不否定神的存在,只是说神不干预原子构成的世界,那么在自然界中发生的一切现象,如地震海啸、电闪雷鸣都是有着自然的原因的,跟神无关。因此伊壁鸠鲁虽然承认神存在,但把神从自然世界中赶出去了。
关于伊壁鸠鲁的原子论思想,他其实是发展了德谟克利特的思想,他认为原子和原子之间,除了形状和排列方式的差别,还有重量上的差别。德谟克利特过分强调原子的必然性,认为原子世界的运动是直线运动,而伊壁鸠鲁则认为原子的运动轨迹也可能发生偏斜,这就增加了偶然性的成分。
通过原子论的思想,伊壁鸠鲁将世界万物看作由无数原子组成,从而排除神在自然界的干扰,获得一种心灵的解脱。
针对死亡的恐惧而引起的心灵纷扰,伊壁鸠鲁则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解决这个问题。
伊壁鸠鲁认为,感觉才是最可靠的,感觉是真理的来源,我们的感觉是怎样的,这个世界就是怎样的。如果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出现了偏差,错误不在于感觉,而在于理智对感性知识的错误理解。
如果我们通过感觉来认识世界,那么我们也通过感觉来认识死亡。伊壁鸠鲁认为:人活着的时候,从来没有感觉到死亡,一旦人死了就消散为一堆原子了,因此也就对死亡没有任何感觉了。那为什么还会对死亡产生恐惧呢?对死亡的恐惧,主要是因为对死亡的无知,不知道死后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所以才会有所恐惧。
针对人际关系不和谐的要素,伊壁鸠鲁提出要建立一个和谐社会的主张。如何建立呢?通过社会契约来建立社会。人人都遵守契约,人人都具有契约精神,都按照规章制度来办事儿,那就会少很多纷争,人们彼此之间的关系也会更加友善与和谐,心灵的困扰也就解决了。
伊壁鸠鲁希望通过对身体和灵魂纷扰的克服,找到一种快乐的生活方式,把追求快乐和幸福当作是哲学的信条,但他又反对把快乐和享乐等同。从头到尾,伊壁鸠鲁也没有提倡享乐主义或纵欲主义,只是到了后世,伊壁鸠鲁主义才被歪曲、诋毁,以致成为纵欲主义的代名词。
总的来说,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虽然在当时解决了一些通向美好生活的问题,但具有强烈的个人主义倾向,它只关注个人的快乐,而不关注社会和国家的发展,这难免会有些小家子气。不过,哲学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或许这是适合当时历史境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