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幸福是什么

时间:2024-12-03 06:44:02

无论是在哲学、伦理学领域,还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幸福”始终是人们喜欢讨论的一个话题。

那么,到底什么是幸福呢?在现代人看来,幸福是一种心理上的感受,是一种内心的愉悦和满足的状态,幸福通常跟甜蜜的感觉联系在一起。有的人认为有一份美满的爱情就是一种幸福,有的人认为能和家人团圆就是一种幸福,有的人认为拥有很多金钱就是一种幸福,还有的人认为精神富足才是一种幸福。

亚里士多德:幸福是什么

每个人其实都有追求幸福的自然倾向,幸福以自身为目的,同时也是其他一切目的之目的。这样的观点——把幸福当作是伦理活动的终极目的观念——就是幸福主义。在哲学史上,大多数哲学家都是持有幸福主义的观点的,只不过每个人的出发点不同,对幸福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

亚里士多德对于幸福的问题,进行了完整而系统的阐释,下面我们来看看《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的幸福理论。

幸福就是至善

首先我们要了解,亚里士多德对幸福的定义——幸福就是至善。

在《尼各马可伦理学》第一卷中,亚里士多德指出:“一切技术、一切规划以及一切实践和抉择,都以某种善为目标。因为人们都有个美好的想法,即宇宙万物都是向善的。”人们的任何实践活动都是有目标的,而这个目标就是至善。

善又有不同的等级,较低级的善要服从较高级的善。人们的实践活动,最终都走向了一个最终的目的,即最高的善。而最高的善到底是什么呢?

亚里士多德认为:行为所能达到的全部善的顶点,就是幸福。幸福是生命的自然目的,这个最终的自然目的就是至善。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锻炼身体的目的是为了身体健康,健康的目的是为了追求快乐,而快乐的目的就是幸福。

三种与幸福相关的生活

每个人的生活实践的维度是不同的。这里,亚里士多德总结了三种与幸福相关的生活。

第一种,追求财富和满足各种欲望的生活。有些人以赚钱为最高目的,追求各种欲望的满足,以为这样就能得到幸福。但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这种幸福就等同于感官的生理快乐,这与他的幸福理念是相悖的。因为幸福是自由的,但以满足欲望得到幸福,人很容易成为欲望的奴隶,无法获得真正的幸福。

第二种,政治生活。参与公共事业、参与政治活动也可以实现幸福。政治生活中的幸福就是追求荣誉,荣誉是政治生活的目的。亚里士多德认为“荣誉取决于授予者,而不是接受者”。善或者幸福应该是人们固有的,而不是轻易能被取走的东西。

第三种,思辨的生活。这是亚里士多德最为推崇的,这是一种求知的生活。把思辨活动当作是人存在的最大快乐和最高幸福。思辨是理智的德性,理智是人的最高贵的部分,是我们各部分中最重要、最合德性的。

亚里士多德说:“快乐和荣誉虽然都是可选择的目的,但都是自身以外的它物,唯有思辨生活才是为自身的选择,才是不累于它物的最大幸福。”

获得幸福要遵循的原则——中道

中道原则,是亚里士多德在总结了古希腊历史和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提出的获得幸福要遵循的著名原则,有点像中国文化中的“中庸”。

“中道”不是数学上的“中值”,而是从人的情感和行为这个层面去强调要适中、适度,既不要过度与放纵,也不要不及。这个原则对人的理性要求非常之高,人只有在充分认识自己的情况下,才能真正做到既节制不放纵,又不畏手畏脚。

以情感为例,自信就是骄傲和自卑的中道,骄傲是一种过分的状态,而自卑又是一种不足的状态。在骄傲和自卑之间,恰到好处的一种状态,就是自信。这就像一个天平一样,自信在这中间,稍微盲目自信一些就成了骄傲,而不太自信一些,就陷入了自卑。当然骄傲和自卑都是极端的状态,自信才是最为适度和适中的最佳状态。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只有遵循中道原则才能真正获得幸福。这样的幸福观,对当今的人们来说也有很大的价值。每一个现代人如果能读一读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或许能收获对快乐、幸福更深刻的理解。

幸福就是至善,每个人心存善念,我们的发心动念和行为都会受到约束,在遵循中道原则的基础上,去追寻一种思想的乐趣,这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