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存在是什么

时间:2023-11-29 09:59:01

哲学在当时是一个广义的范畴,亚里士多德大体上将其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理论的科学;第二类是实践的科学;第三类就是艺术。

理论的科学分为数学、物理学和逻辑学的知识,还有形而上学(后来被称为第一哲学);实践的科学包含伦理学、政治学的知识;艺术则是指包括制造工艺在内的一切技艺。

亚里士多德:存在是什么

在第一类的理论科学中,第一哲学(形而上学)是最为根本也是最为重要的,它构成了所有哲学、所有科学的共同的前提。那么,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也就是形而上学,到底说了些什么呢?

第一哲学(形而上学)也叫存在论或实体哲学。首先弄清楚“存在”这个概念,我们结合着它与第二哲学研究的不同对象来理解。在亚里士多德看来,第二哲学指的是物理学。物理学研究的是具体的事物和自然的事物是“怎么样”的。例如,大地是怎么样的?大地是固态的;河流是怎么样的?河流是液态的,是流动的。这就是第二哲学物理学要研究的问题,即具体的事物以什么样的形态存在。而第一哲学研究的是更为根本的问题——“存在是什么”。山川和河流是存在的不同形态,或者说是存在的不同的表现形式。在描述山川是固态和河流是液态之前,我们先要弄清楚山川和河流这个存在“是什么”,才能去描述它们“怎么样”的问题。所以第一哲学就是研究存在“是什么”的学问。

举个例子来说,“李雷是一个性格开朗的人,韩梅梅是一个热爱音乐的人”。“性格开朗”和“热爱音乐”都是对李雷和韩梅梅的特点的描述,是属于第二哲学的范畴。那么在描述他们之前,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人是什么。如果连人是什么都弄不清楚,怎么去描述每个人不同的特征呢?只有弄清楚了人是什么之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即研究每个人都有哪些特征。那么,研究人这个存在是什么的问题就是第一哲学的范畴了。

这也就理解了为什么第一哲学是一切哲学的根基,因为这个是逻辑的起点。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是什么”的问题比“是什么样”或者“怎么样”的问题显得更加重要和根本。

其实,前面的哲学家也有讨论存在的问题的。比如赫拉克利特提出的“逻各斯”,毕达哥拉斯提出的“数”以及巴门尼德提出的“存在”,包括柏拉图提出的“理念论”,但这些都仅仅提出了存在,并没有去追问存在到底是什么。只有亚里士多德去进一步追问,这个存在到底是什么。

亚里士多德把存在分为了两类。

第一类,是偶然的属性,叫偶性。从“偶”的字面上大家或许就可以理解,偶然的属性,不是必然的概念,是具有可变化性的、没有独立存在性的概念。例如,“雪花是白色的,香蕉是软的”。“白色的”和“软的”作为属性是存在的,但这种存在并不能独立存在,必须要依附于某一个主体。即使这些属性改变了,也不会影响到主体本身的存在。这种存在就是一种偶然的属性,叫偶性。

第二类,是必然的本质,叫范畴。所谓范畴,已经上升到一种抽象思维的层面了,是对事物总结后抽象出来的一些概念。亚里士多德认为,必然的本质才是存在最重要的要素。

必然的本质中,有十个范畴,任何事物都可以归为这十个范畴中,它们分别是:实体、数量、性质、关系、地点、时间、姿态、状态、动作和遭受任何事物都逃脱不了这十个范畴。

亚里士多德:存在是什么

广义上的哲学

在这十个范畴中“实体”范畴是最为重要的。因为实体承载了其他所有的范畴。实体就意味着“是什么”,而其他范畴是解释“怎么样”的问题。例如,数量,是解释实体的数量是什么;性质,是说明实体的性质是什么。“实体”这个范畴是更为根本的存在,是最重要的。因此,亚里士多德解释“存在是什么”就转向要解释“实体是什么”的问题。

可以看出,哲学的广义定义中,任何学科都可归到理论科学中最重要的第一哲学“形而上学”的问题,从存在到必然的本质问题再到实体问题,经由这么一个由大到小的范围,我们逐渐把问题的核心落到“实体”层面。

所以,第一哲学也叫实体哲学。要了解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就是去了解实体哲学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