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实现的兴趣与道德

时间:2024-06-29 07:08:05

自我实现的本能会发展成自我实现的兴趣,即我们所知的精神追求(一种精神上的兴趣)。个人的精神追求多体现于对幸福和慈善事业的兴趣上。自私或无私之人都有精神追求及做善事的仁慈之心,这是人之常情,也是人最终的需求。个人精神上的兴趣(自我实现)关系着他人和社会的福祉,这是其特点。保持这种兴趣是个人获得幸福的条件。通常而言,这种需求最终会发展成独特的个人需求。

道德行为是关系到社会福利的行为。每个社会成员的道德行为都会影响这个社会。社会必须确保各个成员可以随时为其提供高效的服务,就像一个人需要确保他的各个器官运作正常一样,因此,社会制定了每个人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自我实现的兴趣与道德

道德判断是社会的判断,对过去的惯例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即继承了一部分社会传统和社会习俗。

由于我们的天性,当我们受到了其他成员的褒奖或批评,或者听到了其同意或反对的意见时,我们会变得很敏感。一般而言,我们要考虑他们的意愿,如果不这样做就会受到各种惩罚。通过暗示和模仿,我们接受了种族经验中关于明辨好坏的信条和传统。

一个人从别人的建议中获得了一些行为规则。当他意识到这种规则实际上是为了协调集体和个人的福利时,他可能会严格地依据规则办事。很多情况下,一个人在做事时需要顾及他的行为究竟会得到集体的认可还是反对。

情绪和冲动需要道德去约束和规范。它们的发展受到各种利己和利他的本能的驱使。我们之所以愿意遵守道德规范并约束自己的冲动和情绪,是因为我们具备利他的意识或神性,当然,我们也是为了避免被集体惩罚。

普遍的生存意愿体现在所有的生命中。生命的冲动性力量体现于各种本能之中。在我们的头脑中,我们能意识到这些本能的冲动及因此而具备能力。随着经验的增长,在满足本能的过程中,智力会给人们提供指导,此外,社会也决定了我们的道德规范。

满足本能作为获得幸福的一种方式已经在进化的过程中发展了起来。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福利与某个事物有关时,他要么会产生一种想要获得这个事物的愿望和冲动,要么会产生远离该事物的愿望和冲动,这取决于该事物对他的福利来说是有利还是不利。

与福利有关的事物是按照一种大概的顺序排列的,也就是说,我们只是按照类别为这些事物划分了一个顺序。这些不同类别的事物会激起人们不同的欲望和冲动。

据说,个人适应于环境靠的是本能,那么反过来,环境可以利用自身的条件去限制人的本能。要切实保障自己的福利需要一定的经验,而在此之前,本能为实现自己的福利提供指导。人的本能指导人们去满足自身感受到但未曾经历过的需求。当人的某种本能并未到应该获得满足的时机,为了自身的福利,人的意识就会干涉并阻止它。

当一个人带着明确的意识去做自己关心的事时,他一定是受到了本能的诱导。意识过程是有趣的,因为人们会在这个过程中从事满足本能的活动。如果一个人认为他的满足感来自行动,他就会去采取行动。为了提前在一种本能上获得满足感,人们可以认为自己或想象自己实现了某个愿望,也可以认为自己实现了某个有趣或想要达到的目标。这种预设的满足感会激励人们采取行动,使自己获得期盼已久的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