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绝望,去死一次怎么样?-自杀

时间:2024-12-02 12:08:06

【精神病自测】

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

面对绝望,去死一次怎么样?-自杀

请你找一处安静的地方,回忆你最近的情形,根据实际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你是否有冲动性地引起自我伤害的可能,如挥霍金钱、赌博或者自伤身体?

2.你是否在人际关系中经常贬低别人,为一己之私利用别人?

3.你是否总是不适当的暴怒或缺乏对愤怒的控制?

4.你是否有身份识别障碍,表现为在性别认同、自我认同、选择职业等方面变化无常?

5.你是否情感不稳定,如突然抑郁或焦虑,持续数小时或数日,随后又转为正常?

6.你是否不能忍受孤独,孤独时即感到抑郁?

7.你是否有自伤身体行为,如自残、屡次发生事故或殴斗?

8.你是否长期感到空虚和厌倦?

以上8个问题中,如果你的回答有3个以上为“是”,那么你可能有边缘型人格障碍倾向;如果你的回答有5个以上为“是”,那么你很有可能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建议到专业机构做一下鉴定。

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是会出现自杀次数很多的一个人群。他们总是不断去尝试自杀,并且并不害怕真的死亡。对他们来说,只要能够获得关心就可以了。

【问 题】

绝望型自杀?解决型自杀?边缘型人格障碍?

那天是某个小妹第三次威胁我,学着《爱情公寓》中关谷神奇的口头禅:“你再不答应我的话,信不信我分分钟切腹自尽!”看着她认真的模样,我实在不忍心再无动于衷了,于是默默地到厨房拿了把菜刀,“需要我为你介错吗?”

她可怜巴巴地去角落里画圈圈了。

玩笑归玩笑。事实上,自杀是个沉重的话题。汉姆雷特那句著名的“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可谓道尽了自杀者的内心世界。

也正是上面说起的这个小妹,画完圈圈后蹭到我身边很认真地问:“为什么有人会去自杀啊?那多疼啊!”我没想到很多年后,她竟然会尝试去自杀。问她原因,她只是摇摇头。再问,她就发火了。几次之后,她终于哭了出来,反反复复只说一句话:“我好后悔啊!”

我始终没有明白,她的后悔是她想要自杀的原因,还是指她自杀这件事情。但是,从此以后,我经常想起她尚且懵懂的时候问我的那句:“为什么有人会去自杀啊?”

自杀的原因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利他型自杀,如革命时期有一些人以自杀来唤起民众的警醒,或者现在一些人患了绝症而不愿意拖累家人,于是选择自杀;二是自我型自杀,如一些人觉得生而无趣,再无留恋,或者忍受不了孤独,为了自我解脱而自杀;三是失调型自杀,指突然遭遇重大变故导致人们稳定的社会关系遭到了破坏,如亲人去世、失恋、失业等,这是精神无法承受巨大压力、无法自我调节而进行的自杀;四是宿命型自杀,如为了宗教而自杀献身的行为。

而对于自杀,我们也可以将原因表述得更为简单:绝望、解决、获利。

对于自杀者来说,最常见的一个原因就是绝望。什么是绝望呢?简单来说,就是永远地失去了希望。绝望并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态度。大多自杀者认为自己“对生活已经彻底绝望了”。他们觉得自己可以一眼望到人生尽头,而自己的生活不仅不会改变,还将更加灰暗。“已经绝望了,这种糟糕的境地再怎么努力也不会改变,所以去死。”这是大多数自杀者的心理。

很多患有严重抑郁症的病人就是为此选择自杀的。严重抑郁症病人往往长期情绪低落、悲观,对于任何东西都提不起兴趣来,感到无力、无助和无价值感,他们最容易感到绝望,最终走上自杀的道路。

深受人们喜爱的明星张国荣,就是因为深受抑郁症折磨而感到了绝望,最终选择了自杀。事实上,他为我们演了大量优质电影,给我们演唱了很多好听的歌曲,是跨时代的偶像。对我们而言,他的存在很有意义和价值。因此,我们说,绝望并不是当时的客观状态,而是当事人的主观心态。世界上并不会存在真正的绝望,因为希望一直都在。

导致自杀的第二个原因就是解决问题。你可能会觉得好笑:自杀能解决问题吗?在我们看来,自杀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可是,对于很多自杀的人来说,自杀就是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比如,有的人欠了很多钱,他认为自己没有可能还得上,于是选择自杀。再如,我们在新闻中常听到的“自杀性袭击”,自杀者也认为这是一种解决方式,其中还带着殉道的意味。

我们再说说前面提到的自杀的那个小妹。我们姑且叫她COCO。

COCO就是典型的把自杀当成解决问题方式的例子。COCO在生活中屡遭不顺。她大学毕业后找工作处处碰壁,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一份合适的工作。工作中却备受同事的排挤,让她每天都十分压抑。后来,她和上级秘密恋爱了,虽然是地下情,但是每天终于有了色彩。可是,她后来才发现自己竟然无意中做了别人的小三!COCO想要结束这种关系,上司威胁要是那样就直接炒了她。

COCO形容自己当时都要崩溃了。在反复思考应该怎么做之后,她脑子里只剩下一个词,那就是“自杀”。

自杀看似能解决问题,实际上却只是遗留了问题。比如,自杀后她就能摆脱“小三”的身份吗?她能够有一个更好的工作环境吗?她能够获得一份完满的爱情吗?她的家人朋友怎么办?诸如此类。

最后一个自杀的原因就是获利。你可能要笑出声来了:自杀还能获利?事实上,获利性质的自杀并不在少数。

你可能要问,一个人自杀骗保,这样算不算是获利型的?这种,我更倾向于将其归为解决型的,因为其是将自杀作为一个解决方案。而这里所说的获利,是指通过自杀行为获得周围人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往往发生在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身上。

这里我们要先介绍一下边缘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也是人格障碍的一种,以女性患者居多。他们是一个十分不稳定的群体——不论是心理还是行为都是如此。他们时刻处于崩溃的边缘,是一种破坏性的精神状态。他们相信自己在童年时期被剥夺了关爱,他们认为自己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扭曲了对自己的印象,缺乏价值感,极其渴望别人的关爱和认同。一旦无法获得这些,他们就会沮丧、怀疑、愤怒、冲动,轻易肯定一切也会随时否定一切,并且倾向于自我毁灭。

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脆弱孤独,害怕失去他人的关心。他们往往有严重的自杀倾向,并且会付诸行动。在自杀失败或被救起时,会感到周围人,如家人、朋友、医护人员等对他们的巨大的关心爱护,这让他们获得充分的安全感。他们渴望关怀的心理得到充分的满足。他们感到可以从自杀中获利,于是经常会进行自杀。而由于他们自身的无价值感,他们对于自杀成功也没有任何的恐惧。因此,他们会反复进行自杀行动。

在下面的案例中,我们将介绍一位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的经历。

【案 例】

自杀24次的“超级玛丽”

要离开,毋宁死

H先生是一位公务员,虽然不善言辞,但是办事严谨,才华横溢,上级重用,下级敬畏。并且,他还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妻子美丽,儿女双全。很多人都很羡慕H先生。可是,他却传出了自杀的消息!

很多人都不敢相信。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竟然是他第24次自杀!

“你玩过超级玛丽吗?”他显得很疲惫,但是表情平静,“如果他在游戏中犯了错误,碰到了那些怪物,就会死掉,他就必须重新来过。我就像他一样。做错了事情,就只能去死,只有死亡才能让人重获新生。”他不肯再说,只是声音颤抖地问:“她……来了吗?”

H先生口中的“她”指的是他的妻子。他之所以会如此紧张,那是因为在他自杀之前,两个人大吵了一架,而吵架的原因是H先生招妓被抓。

事实上,H先生招妓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在这方面他也没什么忌口,路边的野花随便采。“我的心里只有她一个人,我发誓!我不是要背叛她,我只是需要发泄。她根本就不理解我,也不想理解我。她从来不在意我的感受,也不在意我为她做了些什么。我很郁闷,我很难过,我很彷徨。我也是个人啊!我只是想要一个情感的宣泄口。我只是去外面找女人发泄一下,让自己的身心都放松下来。但是在我的心里就只有她一个,她就是我的女神。我爱她,我不是想要背叛她。她就是我的全世界,她不能跟我离婚!要离婚,我宁可死!”

谁让我不够好

H先生其实对妻子非常依赖,甚至可以说是崇拜。在描述妻子的时候,他用了很多非常美好的词语。比如,“绝世佳人”“倾国倾城”“天生丽质”“兰心蕙质”“秀外慧中”……几乎用了好几页的成语。在他眼里,她就是天使,是一个完美的女人,甚至是女神。她是那样光芒万丈,是那样完美无瑕。相对而言,他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什么都不是,他的自我价值很低。他对所有的事情都怀有深深的负罪感,认为身边人所有的不幸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是我自己不够好。我什么都做不好。在单位里,我的工作也做不好,我们单位在评比中失利都怪我,我本该注意到的,我应该多督促一下的……我的丈母娘摔倒了也都怪我,要是我那天没有加班的话……一切都是因为我不好。我只会给别人带来不幸,只会把他们都拖入苦海。像我这样的人……”

H先生痛苦地抱住头,堂堂男儿竟也流下了泪水。但是,他很快又把这种自责转换成了对妻子的愤怒:

“可是,我这么痛苦,她却视而不见!我恨她!我那么爱她,她却这么对我!她想跟我离婚!离就离!我就要离开她!”似乎心意已决,再无转变的可能了。

可是,等到离婚协议送到他面前的时候,他却拒绝签字,“不!我要回家!我要见她!让我见她!不然我就马上死,现在就死!”

死在你面前,你才会看到我

“为什么要用自杀的方式?这问题真可笑。”H先生目光空洞地笑了一下,“只有我死了,你们才会看到我啊。只有我毁了我自己,你们才会注意到我的存在,才会关心我。只有死的时候,我才能知道我活着。这真是个悖论,不是吗?但是于我而言,这却是个真理。”

“我每次都会留下遗书,告诉她我是多么爱她。我记录下我们的每一个点滴,每一个开心或者吵架的时刻。我想永远都和她在一起,她却总是推开我!她还想要离婚……想要抛下我。我唯有用死才能表达我的爱。死亡就是我的语言,就是我的宿命,就是我和她之间最深的羁绊。”

“我并不想死啊!可是,我没有办法!我已经破破烂烂,什么都没有。我只剩下这一种方式可以倾诉了!”

【现 象】

大学生为何是自杀的高发群体

大学匆匆那年,人生就此别过!

每不到两分钟的时间里,我们国家就有一人自杀死亡,八人自杀未遂。可能在你刚刚看完这句话的时间里,在我国的某个位置,已经又有人在试图自杀了。而现在我国自杀的人群逐渐呈现低龄化趋势,青少年自杀比例不断上升。尤其是在大学校园中,自杀事件竟屡见不鲜。

前两年,几位清华和北大学子相继自杀,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有人感叹道:“清华学子鹰击长空跳楼,北大学子鱼翔浅底投湖,竟是殊途同归。”虽说是带了些许戏谑的成分,却也引人深思。

大学生号称“天之骄子”,大学时光本是人生中最为美好的时光,为何却有如此多的大学生选择以自杀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呢?

引起大学生自杀的原因主要有四条:

1. 全新环境,“自由”竟成为了杀手

某校大学新生小小,开学仅仅一周,便认为自己无法适应这样的生活,心灰意冷之下,便纵身一跃,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大学新生自杀多半都是因为面对全新的环境无法适应。在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的十几年时间中,学生们过的都是被紧密束缚的生活,老师们填鸭式教学,家长们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十几年的时间中,学生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模式。到了大学,他们要学会独立生活、自主思考,要独自面对全新的、陌生的环境,而这个环境甚至是和自己的家乡远隔万里的。因此,很多新生往往会出现环境适应困难的现象,以致产生轻生念头。

2. 巨大落差,无法接受不再“优秀”的自己

到了大学之中,尤其是名牌大学之中,五湖四海的优秀学子齐聚一堂。在这种情况下,竞争压力会瞬间增加。或许自己曾经是稳坐母校的“第一把交椅”,是老师和父母眼中绝对的骄傲,可是到了新的环境中,泯然众人矣。过去也许轻松便可摘得桂冠,现在经过不懈努力竟然依旧居于人后。他们无法接受不再“优秀”的自己,压力也排山倒海地袭来,自杀的念头开始徘徊不去。

3. 恋情受挫,被拒绝的痛苦无法排解

大学校园是社会的雏形,敏感的人际关系也让学子们开始变得头疼起来。恋爱恐怕是其中最轻松甜蜜的了,但是也有不少人因为求爱不成、失恋等原因而选择轻生。

某校大二的学生小五,因为表白失败,当时很震惊,然后翻身就从窗户跳了出去。幸好那是3楼,虽然受的伤不轻,不过好在没有生命危险。

4. 求职失败,感到人生苦难重重

每年5月,大学生自杀的数量就会剧增,可谓是“黑色5月”。这时候自杀的往往都是面临毕业的学生。论文会不会通过,工作有没有着落,情侣会不会分手,回家乡还是去大城市等等这一系列的现实问题一下子赤裸裸地摆在了眼前。本应该是一个马上毕业进入全新环境的好时机,却一下子变得十面埋伏。不少大学生挨不过这临门一脚,在马上毕业的时刻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前面说了这么多的因素,其实可以整合为一点:AQ低下。

我们衡量一个人的标准通常使用IQ——智商、EQ——情商,但是很少有人知道AQ——逆境商。IQ描述的是一个人的智力,EQ描述的是一个人的情感与情绪处理的能力,而AQ则描述了一个人的抗挫折能力。

在我国的教育中,父母渴望为孩子铺平道路,让其一帆风顺,不受到任何的挫折。其实,这是很不可取的。在成长的道路上没有经历过任何风雨的孩子,在长大之后面临一点小小的挫折都可能无法承受。

【解 答】

这四个问题,你可认真想过?

如前文所说,自杀的原因可以总结为三个:一是绝望,二是解决,三是获利。在有了自杀的企图的时候,首先要尽可能地让自己平静下来,然后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 问题是否能够解决?

很多自杀者将自杀视为解决问题的途径,认为死了就“一了百了”,只要一死就可以轻松解脱,什么问题都不是问题了。

事实上,每个人都应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自杀,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我们可以来看看包小姐的案例。包小姐的人生目标就是做个贤妻良母,相夫教子,她一直觉得自己对生活的要求很简单。不过,在结婚后她就发现要实现这个目标实在是太难了。在我国,有一场战争延续了几千年,至今战火纷飞,惨不忍睹。这场战争就叫作“婆媳战争”。这不,包小姐就一下子投入到这场战争中去了,而且数次短兵相接,她一次都没赢过,眼看着自己这边节节败退,对方却一副胜利者模样。最可气的是,每次她受委屈的时候,丈夫却要她多让着点婆婆。包小姐气得一跺脚:“我死行了吧?我死了你们就过得好了!”安眠药跟不要钱似的咽下去,眼睛一闭就不打算醒来了。幸好发现及时,才没酿成惨剧。

包小姐这去自杀倒是痛快,说干就干。不过,自杀能够解决问题吗?就能让一家人没有矛盾地幸福生活了?要是人都不在了,家不成家,何谈幸福!

如果你有了自杀的念头,那么一定要想清楚,你到底是想要解决什么问题,自杀是不是真的能够解决问题。就好比包小姐,本来是想解决婆媳矛盾的问题,可是事实上呢?就算她自杀成功了,问题也并没有解决。因此,采用自杀的方式,其实是彻底认输了。

2. 事态是否能够改变?

仔细想想,自杀并不能解决你的问题,而你的问题却终究会有解决的办法。这世界上没有一个问题是真正无解的,只是解决的方式有好有坏,就看你能不能用好的方式去解决。人永远都是有希望的,只不过有时候你蒙住自己的双眼不去看它。

想想你人生的意义吧,那些爱你的人,那些美好的梦想,那些你无法割舍的东西。人之所以活着,并不是为了迎接死亡,而是为了让自己活得有价值,死的时候问心无愧、没有遗憾。如果你做不到,那你还没有资格选择去死。

3. 死后是否能够解脱?

关于世界上有没有灵魂这件事情众说纷纭。很多人自称是“坚定的无神论者”,却也在清明中元烧纸钱,期望能给逝去的亲人送点银子,让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也能过得好。关于灵魂的事情,谁也说不清楚,真正的答案恐怕只有人死了之后才知道,不过既然已经死了,自然也不会有答案了。

我不知道你是如何看待关于灵魂的问题的,这个问题的确很难说得清。因为,如果说有,怎么证明?如果说没有,如何证明?

如果,我是说如果,有那么一点点的可能,这个世界上是真的有灵魂的,那么你怎么办?你自杀,死了,灵魂飘在半空中,茫然地看着你遗留下的这一切,悬而未决的问题,周围人的痛苦和眼泪,你该如何面对?你真的能够“一了百了”,就那么眼睁睁地看着吗?会不会有加倍的痛苦席卷你的内心?会不会有悔恨和自责撞击你的心灵?

你会不会忽然发现,活着真好。因为活着的时候你尚有机会去改变一切,可是等你死后,一切将不可重来。

所以,如果你有自杀的念头,好好想想,死亡是不是真的能够实现解脱。

4. 家人朋友如何安置?

人死不能复生。身边人的死亡总是能够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痛苦,不论是天灾还是人祸,不论是疾病还是意外,死亡都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失去感,那种痛苦无法言喻。可能当你已经叱咤风云、独当一面的时候,回想起某个时刻重要的人的死亡,还是会忍不住大哭一场。

如果,那个人是自杀,那么对我们的伤害就会更大。因为那意味着,那人主动割舍了和我们之间的羁绊和联系,主动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我们竟然在他痛苦的时候一无所知,什么都帮不上。这种失去感,这种痛苦,恐怕连自杀者本人都无法理解。人一下子就变得衰老苍白,生活也无法好好继续,心理受到了巨大的创伤,甚至身体也会受到损害。关心着你的人的生活一夜之间就全都不一样了。我想,就算你有想要自杀的想法,这些也并不是你想要看到的结局。

【生存法则】

这些心理效应让你越活越快乐!

1. 边际效应

在你很饿的时候,你决定吃一些饺子来充饥。最开始吃进去的那一个恐怕是最让你有幸福感的了。你继续吃,之后的每一个饺子带给你的幸福感都略有下降,但是因为你还没有吃饱,因此,幸福感还是在增加的,只是增加的速度变慢了。一直到你吃饱了的时候,饺子带给你的幸福感也就是零了。这之后,再让你继续吃,你就觉得撑着了,可能还会胃疼恶心,这时候饺子给你带来的幸福感就变成负的了。

这就是边际效应。用经济学的话来说,其他投入固定,而连续增加某一种投入,其产出反而会逐渐下降。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你对某种事物投入了很强烈的情绪,当你第一次体验的时候,情感是最为浓烈的,其后每次都会更加平淡一些。如同在生活中,人们总是对初恋念念不忘,往后的每一次恋爱感觉可能都要差一点,到最后就完全麻木了,甚至觉得恋爱是一件无聊的事情。

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往往习惯于通过自杀来唤起他人的关心。在他们一次次的自杀尝试中,周围人虽然关心他们,但是这种关心会随着边际效应出现递减趋势,而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每一次的情感体验也会更加平淡一些。因此,他们可能会采取更加激烈的手段。

但是,对于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而言,自杀其实并不是唤起人们关心和爱的有效手段,在边际效应的推动下,可能会适得其反。因此,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最好不要用自杀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对自己的伤害,并不能解决问题。

2. 不值得定律

“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如果人们认为一件事情是“不值得”的,那么就不会在那上面浪费时间和精力,而是会随便糊弄过去,敷衍一下,草草了事。对于这种事情,人们就不会放在心上,也不会在意自己是否成功。

那么,所谓“不值得”怎么去定义呢?因为人生观不同,所以人们对于值得和不值得都有自己不同的见解。但是,我认为,在正常情况下,要通过结束自己的生命来获得的东西都是不值得的,因为没什么能和生命相提并论。当然,在动荡时期,革命烈士牺牲自己换取胜利,这是属于特殊情况的。我们是生活在和平年代的,通过自杀来换取别人的关注、讨薪、惩罚他人等都是不值得的行为。

3. 破窗效应

如果一个房子,其中一个窗户被打破了,没人理会,任其这样破下去,那么其他的几个窗户也会被人打破。这就是破窗效应。

在我们的生活中时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大学的课桌上如果干干净净的,大家不好意思在上面写写画画。而一旦上面出现了一个涂鸦,那么很快桌面就会被各种文字和图画覆盖住,变得脏兮兮的。某一个地区开始出现犯罪,如果没人制止的话,那么很快这里会变成罪犯们的巢穴。

当一个人陷入困境充满负能量而任由自己陷入其中的时候,可能会莫名其妙地遭遇一些人在各种方面的打击。而一旦人振作起来,用积极向上的态度修复了心灵的破窗,那么境遇也会变得好起来。

因此,人在遇到窘境的时候,不要放任自己的低落情绪,而要努力让自己积极乐观起来,这样才能避开更糟糕的事情,迎接属于自己的幸运女神。

4. 视网膜效应

视网膜效应指的是,当我们自己拥有某种东西或者某种特征的时候,我们的眼睛就会比平时更加容易搜索到与我们自己拥有同样的东西或者特征的人。比如,你手臂受伤了,打了石膏,走在路上你会发现怎么打了石膏的人这么多;或者,你买了一辆很酷的车,款式和颜色都是比较少见的,可是你却会发现街上开这种车的人一下子多了起来。

在人们遇到一些不公平现象的时候,视网膜效应依旧在发挥作用。人们会看到更多的灰暗面,感到对人生的绝望。但是且慢!那是你的眼睛在搜寻符合你的心境的东西。如果你是中了彩票头等奖,你会发现,原来各种彩票中奖的人还真不少。

所以,当情绪低落、视网膜效应发挥作用的时候,当看到更多阴暗或者不幸的时候,一定不要被它欺骗,要清楚,如果你变换一种心态,那么你同样会看到很多美好。

第一部分 做销售

一、销售艺术:售前准备很必要

的主要目的是阐明销售术背后的一般性原则,将这些原则用于任何销售都需要专门的研究。在销售实践中获得的技巧必须来源于专门的研究和总结。

为了销售一件特殊的商品,销售员要做的事情主要取决于商品本身。

不是致力于解释特殊商品的特殊销售环节,而是致力于阐述常用的销售理论和心理学知识。提供的是有关销售的一般性原则,不会局限于某一条特殊的销售环节。理解了这些,销售员就可以通过必要的努力将这些原则运用于任何的销售工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