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离我远一点吧,人类*—社交恐惧症

时间:2024-12-02 11:59:03

【精神病自测】

社交恐惧症,你中招了吗?

请离我远一点吧,人类*—社交恐惧症

请你找一处安静的地方,回忆自己最近两个月的情形,根据实际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你是否因为在别人面前害羞而不开口说话?

2.你是否在不熟悉的人面前会非常紧张,害怕自己有令人难堪的表现?

3.你是否不敢在团体中发言,害怕自己的表现不得体,害怕被人嘲笑?

4.你是否害怕成为注意的焦点?

5.你在参加集体活动时是否会感到孤独、尴尬?

6.你是否在要进行某些特定的社交行为时,会紧张不安?

7.你是否极力避免参与社交活动,一旦不得不参与,便要忍受极度的痛苦?

8.你是否无法顺利融入某个群体?

9.你是否在团队合作中感到不适应,只想进行一个人或者尽量少数人参与的工作?

10.你是否热爱网络游戏胜过其他活动?

11.你是否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都非常依赖网络?

12.你是否会因为自己的外貌而自卑?

13.你是否会因为紧张而口吃?

14.你是否认识到你对社交的害怕是不合理的或者是过度的?

15.你是否认为你对社交的害怕已经严重影响到你的生活?

以上15个问题中,如果你的回答有4个以上为“是”,那么你可能有轻微的社交恐惧症倾向;如果你的回答有8个以上为“是”,那么你很有可能患有社交恐惧症,建议到专业机构做一下鉴定。

社交恐怕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活动,其内容包罗万象,其作用更是不可小觑。但是,社交在给我们带来益处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压力,甚至有人对社交产生了深深的恐惧。但愿你不是其中的一员。

【问 题】

赤面恐惧症?惧人症?

若干年前,我曾经采访过一个从事科研工作的小伙子。当时,门开着,我看到一个帅气的小伙子正神采飞扬地整理器材,眼里闪烁出快乐的光,足见他对自己的研究是真爱。默默在门外欣赏了十分钟后,我见他整理得差不多了,便敲门准备进去开始采访。

结果刚一敲门,小伙子整个人浑身一颤,转过头来惊恐地看着我。我当时以为他是因为太专注而被突然打扰所致,便解释说我是来采访的。不说不要紧,这一说,他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额头上明显冒出了冷汗,结结巴巴半天没说出个所以然来,手上的器材差点打翻,而两只脚已然做好了逃跑的准备。

我顿时明白了,这小伙子有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在现代社会简直太广泛了,可能很多人没有上面那个小伙子那么严重,但也都或多或少有不同的症状。比如,有的人现实中不敢和女生说话;有的人一到当众说话的时候就“掉链子”,大脑直接短路,恨不得晕过去;还有的人到了人多的地方就莫名烦躁,无法和多名小伙伴一同玩耍……

于是,这些朋友就蹲到墙角孤独地画圈圈去了,一个人哭喊着“我被世界抛弃了”。朋友们,擦干眼泪,咱们继续往下看。

社交恐惧症也有不同的类型,这里我们先说说赤面恐惧症。

赤面,顾名思义就是脸红。脸红往往是因为害羞、紧张、不自信引起的。有时和不熟悉的人说话,突然就血气上涌,整个人开启焦虑模式,气氛便忽然微妙地尴尬起来……然后内心里两个小人儿就开始掐架。一个说:“人家是个害羞的宝宝。”另外一个说:“你这样很丢人啦!要做个自信的人啊!”这俩小人儿谁也打不死谁,结果就是,赤面恐惧症升级了。

其实,这个过程就是社交恐惧症典型的两种心理模式:模式一就是害羞与不自信,表现为面临某种社交环境时突然变得脸红口吃,坐立不安;模式二是强迫——让自己知道社交失败的经历是不好的,于是不断地强迫自己克服,但是由于没有科学的方法,也只是从精神上不断强化赤面恐惧症带给自己的不良后果——没有实质性的解决办法,只能徒增压力。两种模式不断交替进行,长此以往,赤面恐惧症症状升级,而当事人的压力呈几何级数增长,甚至会引发抑郁、狂躁等其他精神问题。

再介绍一种社交恐惧症,叫作“惧人症”,也叫“对人恐惧症”。这类患者害怕人,更害怕与人相处。这种害怕,不是“那里有只小猫!好讨厌!”的害怕,而是接近于“小猫讨厌我了!怎么办!”的感觉。

也就是说,这类人本身并不是排斥人或者排斥与人相处,恰恰相反,这类人渴望与人接近。他们内心希望自己被认可,希望自己能融入人群。但是因为他们认为人们都讨厌自己,或者对自己有某种想法或偏见,于是便无法与人接近,从而对人产生恐惧。尤其是一些性格腼腆的孩子,容易压抑自己和进行自我谴责,他们会认为所有人都将自己的“错误”放大来看并且对其进行批判,于是惶惶不可终日,只好珍爱生命、远离人类。而事实上,别人并没有看到“错误”或者进行批判,这些都是孩子们自己的脑内剧场而已。

某个娇羞的少女小A,偷偷喜欢上了同班的男生小V。可是她很不自信,怕别人说自己根本不配喜欢那么优秀的男孩子。于是,她只敢默默地关注小V。这时候,她的好朋友对她说:“你知道吗,咱们班好多人暗恋小V哦”。于是我们娇羞的小A吓了一跳,自己对号入座了,心想,是不是被好朋友看出来了?然后,她看到同学们在议论班里谁喜欢谁,又惊了一下,是不是他们也在说自己,还在嘲笑自己?再然后,老师暗示大家要认真学习,不要过早陷入恋爱中。我们的小A就慌了,觉得就是在说自己。从此,她看谁都觉得别人知道了自己的秘密,觉得他们在议论自己、嘲笑自己、讨厌自己。她感到很忧虑,从此对人恐惧了起来。她不敢跟人接触,不敢和人说话,不敢与人对视,后来发展到不仅在学校如此,在任何场合都是这样。

实际上,没有人知道她的秘密,也没人嘲笑她。一切都是源于她的不自信和“丰富”的想象力。

【案 例】

躲在电脑背后才能与人交流

不说话,只进行脑内剧场

认识小D是在网上,因为我们有共同的爱好,所以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记得我们第一次交换照片的时候,我看着她的照片吹了个口哨,飞快地发过去一句:“看你这身材,应该叫你小D吧?”她迅速鄙视了我:“看你这身材,叫你小A我都觉得亏。”

我哈哈大笑,觉得这妹子平时也应该是爽快开朗的样子。直到有一天,小D犹豫着说想要见我。

“我想和你聊聊,”停了一会儿她补充道,“见面聊。”

见到她的时候,我才发现,她是个极其安静的女孩子。坐在咖啡厅的一隅,摆弄着手机,抬头看到我的时候,脸还微微发红,有一瞬间快速地眨了眨眼睛,拿起手边的咖啡低头抿了一口,才又抬起头来,努力对我微笑。

这些动作都表示她很紧张。我挑起话头,聊了些我们平时在网上说的话题,她稍微放松了点,但回应很少。我停下来,问:“你在听我说话吗?都不吐槽我,不像你啊?”

小D又紧张了,说话微微结巴起来:“我在听,也在心里吐槽你。”她低着头坐立不安地摆弄了一会儿咖啡杯,忽然沮丧起来,“我没办法和人面对面交流。”

剥夺自己存在感的方式要多少有多少

“我感觉自己和别人之间永远隔着一层东西。”小D低着头,语气听起来很平静,“我不知道那是什么,我无法逾越。所以,我给自己想了个办法,那就是努力削弱自己的存在感。比如,别人讨论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我就假装自己看书看得很入迷,什么都没听到;比如,大家在谈论某事时,我在心里默默吐槽,却装作根本没在听……”她咬着嘴唇,头埋得更低了,眼睛看着桌子下面的某处。我知道她不敢看我,只有不看我她才能继续说下去。

“就这样,有意无意地,我剥夺着自己的存在感,只要不去和人群接触,就不会有烦恼。就这样过了几年,我很好。可是我心里也清楚,我身边的人都把我当成‘无能女孩’,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什么忙都帮不上。我只能在电脑前跟人沟通。”

冰冷的电脑却温暖了她的表情

说到电脑的时候,小D轻轻笑了一下。“我的几段感情都是网恋。在网上聊得很欢乐,简直就是灵魂伴侣。可是见了面之后,马上就变得吃力了。我不知道怎么办。我发现自己只会在虚拟的网络中做女王,却已经忘记了如何跟现实中的人交流。”

我听到她的声音渐渐哽咽,便轻轻递过去纸巾。她没有接。我把它放在桌上,回忆起在网上认识的那个小D,那是一个温暖霸气的女孩,给人干净爽朗的印象。

“那几段感情也就这样无疾而终了,我也不抱任何希望了。可是,当我离开电脑、走入人群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几乎变成透明的了!没人和我说话,没人会注意我在干什么。我有时候会怀疑自己在这世界上是不是存在,是不是我已经死了,所以大家都看不到我……”

“……我不敢和别人说这些。我知道你是学心理学的,所以我想也许对你说一说,你能理解我。”

“也许我能帮助你。”

小D摇摇头,打开笔记本,敲了一会儿。我很快就收到一条信息:“老子忍了很久了,你丫到底垫了几层?衣服都被你撑变形了!”回到电脑背后,她又变回了那个阳光开朗的少女。

【现 象】

御宅族、洞穴族……三次元的社交到底有多可怕

御宅族一词源自日本,最初主要是指对动漫、游戏等十分狂热的人群,给人的印象往往是不修边幅、个性封闭、脱离主流文化、缺乏自理能力、永远过度支出等。这里我们说的御宅族不包括伪宅、同人宅、技术宅等这些人。

御宅族往往沉迷于动漫、游戏、手办等,足不出户,日夜欣赏,出门一定是去置办新货。他们对二次元达到了痴迷的程度,那就是他们的一切。他们往往分为两种,一是没有与外界沟通的能力,沉迷于二次元:“天啊!我终于找到我本来的世界了!入口在哪里?”甚至在精神上他们已经居住进去了。另一种就是先沉迷其中,然后放弃与外界沟通的能力:“怎么会有这么棒的世界!收留我吧!”他认为他已经不再需要与这个三次元的世界建立交流。

比如,有这么一位风一样的少年,在步入御宅的世界后,就勇敢地一去不回头了。用他的话说就是,他忽然“顿悟”了,曾经的日子简直就是浪费生命啊!他要追求人生的新目标!他要给人生新定义!于是他踌躇满志、精神抖擞地开始——看动漫!玩游戏!买手办!

同时,少年对身边的人和事都开始变得漠不关心起来。他逐渐放弃了自己在现实世界的社交能力。他不是不渴望沟通和理解,而是认为在二次元的世界中获得“沟通和理解”更方便。因为那一切都是在他脑内完成的,可以按照他想要的方式发展下去。而现实世界的沟通与理解则要复杂得多。因此,他用这种方式来逃避现实,同时也是在放弃现实。

洞穴族和御宅族完全不同。他们并不自闭,只是喜欢找个相对封闭的空间,独自在其中待着。他们能自给自足,有生活目标,但只是想要独自幽居。他们不是想要暂时闭关,而是想要长期这样独自地、相对封闭地生活下去。

洞穴族不喜欢和人接触,更不喜欢被打扰。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有自己的乐趣,同时极度反感社交。这也是社交恐惧症的一类群体。

以上说的这两个群体都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交或社交形式采取回避、抗拒的态度,他们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

【解 答】

从情景预演走入真实社交

如果你有社交恐惧症,那么你就应该意识到这给你造成了多么大的困扰。

比如,小赵因为无法鼓起勇气和喜欢的女孩说话,所以连做备胎都没机会。

比如,小钱宁可上战场也不想在公众场合说话,不等张口已经舌头打结,为此,她甚至放弃上台领奖。

比如,小孙连在玩网游的时候都很少打团体战,只因为怕暴露自己的智商而被人笑。

不管是什么,请把社交恐惧症带给你的困扰一一列出来。等你写完,你会感到惊讶,原来社交恐惧症在你的生活中无孔不入,而你只能任其摆布。

那么,就是现在,请列出社交恐惧症给你带来的种种困扰,一项一项地写在纸上,看着它们,告诉自己,正是社交恐惧症这个罪魁祸首把你的生活弄得一团糟。否则,你会拥有美好的爱情,你会有很多好朋友,你会有大量人脉,你的很多方面都会变得顺利,你的生活将会变得不同。

现在看着你写的这些,不要再对自己说“我也想改变,可是我做不到”,而要对自己说“我一定可以打败它,获得新生活”。

如果你已经认识到社交恐惧症给你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且下定决心改变的话,可以遵从以下5步。

1. 情景演示

所谓“情景演示”,就是在真实社交之前自己进行模拟,包括可能出现的情况、要说的台词、要做的动作;不是单纯在脑内进行演示,而是要真正进行模拟。要说的话就要真正说出来,并且配合动作表情。这样,即使你真的到了社交场合,但是因为事先演练过,所以多少也可以做出一些。如果担心会忘记要说的话,可以给自己准备一些提示字条。

由于你是在和自己进行练习,所以尽管大声说出来吧!想说什么都可以,用什么样的语气都可以,你尽管尝试。你可能会觉得这么做显得傻乎乎的,但是,我要说的是,那些不想要改变的人才傻呢。对于你来说,如果成功了,你将拥有全新的人生;如果失败了,也只不过是在没人知道的地方“犯傻”而已,又会有什么损失呢?

你可以准备一个录音笔,模拟各个场景开口说话,并且把自己说的话全部录下来。回头再听的时候,你应该做的是仔细听听,哪里成功了,哪里还需要改进。

你还可以对着镜子仔细斟酌你的衣着、动作、表情等各个方面。因为面对面的交流不光是听你的声音和你说话的内容,人们往往先看到的是你这个人本身。你应该考虑好准备留给别人什么样的印象,说话的时候会做出什么样的动作和表情。要知道,很多美女不是天生就能笑得那么美,她们会私下进行练习,才能在舞台上笑得迷人。所以,你也可以这样做。

2. 社交练习

接下来,你应该实际操练了。对,就是到现实中进行社交练习。即便你还是有严重的社交恐惧症,没关系,你可以拿陌生人来练习。比如,跟陌生人说话、向陌生女孩搭讪、对着陌生人群演讲。人的一生中将遇到无数个再也不会遇到的人,他们就是你的练习对象。

你可能还是觉得缺少勇气。但是,有一点你要明白,他们只是陌生人。所以,就算你表现得不好,管他呢,他们又不认识你。

跟陌生人聊天,你可以准备一些简单的、对谁都适用的、容易引起共鸣的话题,比如天气、风景、新闻热点、幽默趣闻等,既不涉及个人隐私,又可以让对话愉快地发展下去。另外一个技巧就是,通过关键字进行延展。比如,你们说到天气,延展到雾霾,再延展到口罩,再延展到网购,再延展到网购的经历——成功的或者不成功的,然后再继续延展。另外,在对话较为深入的时候,你可以尝试在对方身上找一些话题,比如对方的服饰、性格、爱好等。

当然,如果你想要更多的练习,可以找不同的人群,比如年轻的女孩、晨练的阿姨、小商贩、白领、蓝领、游客等。你会从交流中发现乐趣。

3. 参与活动

在经过练习后,你应该真正地参与到你生活中的活动中来。回头看看你列的清单,社交恐惧症给你的生活带来了多少负面影响,你应该把练习真正融入到生活中,你已经做好了准备。

你可以参加聚会、和朋友联系、和喜欢的女孩子说话、跟同事一起去吃饭、跟领导打招呼、在会议上发表自己的观点等。你会发现,你不必勉强自己就可以做到这一切。你开始更多地和外界建立联系,你的社交生活正式开始了。

4. 挑战不适

在将你练习的技术运用到生活中时,你可能还是会感到很多不适。比如,你依旧会紧张、害羞、怕丢脸、怕被拒绝,等等;你依旧觉得自己无法适应这样的场合,你好像又回到了所有人都融洽地开着玩笑、只有你被冷落一旁的那个时刻。

这个时候,你最应该记住的一个原则就是——你没那么重要。你又不是在开记者招待会,你又不是在发表国家新政策,你又不是外交发言人,你只是在进行社交,你没那么重要,没有人会注意你是否丢人。你唯一要做的就是,别把情绪集中在自己身上,而是要放松下来。记住,没人记得你的窘态,也没人会嘲笑你的笨拙。消除这些不适感后,你便会渐渐地掌握社交本领。

5. 有效沟通

最后要做的,就是讲究沟通方式,尝试了解别人的想法,然后用适合的方式进行沟通。

你已经学会了如何跟别人交流,如何找话题,如何将对话发展下去,那么,最后一步就是要学会进行有效沟通。这个时候,你应该学会倾听,摸准对方的脾气秉性,结合其性格爱好,针对事情的关键要进行有重点、有效果地沟通。

【生存法则】

6种心理效应助你成为社交达人

1.双赢效应

所谓“双赢效应”,从字面来理解就是“你好我也好”。它强调的是双方利益兼顾,讲究的是和谐共创价值。

双赢效应一般应用在经济学中,强调在市场经济中竞争和协作统一,双方互相借力,彼此长足发展。

这一点对社交恐惧症患者来说同样适用。患者应当明白,社交同样是一个双赢的过程。在社交中紧张、害羞时,可以将这些人看作你的“竞争者”,而当开始建立社交关系时,比如双方交谈时,将他们视为让你顺利进行社交的“协作者”。而你要做的,则是积极地推动社交继续进行。

2. 共生效应

在自然界中,某些植物在单独生长时往往十分矮小、发育不足,而与同类共同生长时则郁郁葱葱、充满生气。这种同类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叫作“共生效应”。

人类世界中也有共生效应。一个人可能生存艰难,但如果是一群人,就可能会在性格爱好等各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趋同,彼此向着一致的方向促进。

社交恐惧症患者可以尝试和一些非常活跃的人做朋友,并且在他们的影响下逐渐加入社交活动。同时,患者可以加入有共同兴趣的团体,与有同样话题的人相互促进、不断进步。

3. 光环效应

光环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心理认知效应。如果某个人身上有某种好的光环,人们自然而然会认为他在其他方面的品质也是好的;如果某个人身上有某种坏的光环,人们自然而然会认为他在其他方面的品质也是坏的。比如,一个学生成绩很好,我们往往认为他的德行也不错;如果一个女人做了小三,我们便会认为这个女人各方面都很坏。一个人的某一方面往往就会成为他的光环,影响别人对他的印象。

社交恐惧症患者可以在某一方面努力提升自己,为自己贴上一个良好的标签,形成一个好的光环。这样,在不断的自我影响下,你便会有一个好的心态与他人接触,利用光环效应,为社交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基础。

4. 飞去来器效应

飞去来器是一种掷出之后还会飞回来的武器,飞去来器效应则用来比喻人们想得到预期的目标却适得其反、引发情绪逆反的一种心理效应。

对社交恐惧症患者来说,因为缺乏表达技巧,在想说服别人的时候,往往会不断强调并且竭力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这种方式往往会适得其反。患者应尽量避免这种效应对自己产生的不良影响,从而保证社交顺利进行。

5. 古烈治效应

古烈治效应来自一个很有趣的故事。

从前有一位国家元首,叫古烈治。有一天,他带夫人参观一个养鸡场。夫人看到公鸡在母鸡身上“努力”,于是问农场主:“你能不能告诉我,公鸡每天尽多少次‘丈夫’的责任呢?”农场主回答:“每天十几次。”夫人说:“请你将答案转告元首。”元首听了转述后,问:“那么,公鸡每次都在同一个‘妻子’身上尽责任吗?”农场主回答:“每次都不同。”元首便道:“请你将答案转告夫人。”

古烈治效应指的便是男女之间思维和心理的差异。

社交恐惧症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与异性交往时有恐惧心理。其实,两性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天生就有很多不同,不必因为难以把握而畏缩不前。事实上,只要明白这种差异的存在,并且增强自信、适当运用,就可以与异性顺利进行社交活动了。

6. 关系场效应

我们都听说过“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的谚语,也都听说过“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那么,同样是三个人在一起,为什么导致了截然不同的结果?这就要说到关系场效应。

关系场效应,指的就是群体活动中角色的分配所产生的凝聚力或摩擦力对活动效率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增力的,也可能是减力的。

人都生活在群体之中,所以处于是能够带来增力影响还是减力影响的关系场,就变得十分重要。在一个能够让群体效率增加的关系场中,不仅能提高群体效率,也会给个人带来正能量。

对社交恐惧症患者而言,身处增力关系场,则会让自己更快地融入社交场合,并且形成良性循环。因此,社交恐惧症患者要努力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增力关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