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这样做,根本停不下来-强迫症

时间:2024-12-02 11:59:01

【精神病自测】

看看能给你的强迫症打几分

必须这样做,根本停不下来-强迫症

请你找一处安静的地方,回忆自己最近三个月的情形,根据实际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你是否总是感到自己做得不够好?

2.你是否做事总是很慢,以确保自己不会出错?

3.你是否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必须反复检查?

4.你是否看到别人做事情没做好就觉得别扭?

5.你是否无法容忍别人出错?

6.你是否总是在内心反复重复同一个观念?

7.你是否总是回忆过去的场景,并且无法自拔?

8.你是否总是喜欢追根溯源、穷思竭虑?

9.你是否总是反复做毫无意义的某个动作?

10.你是否有严重的洁癖?

11.你是否对于物品的摆放有严苛的要求?

12.你是否会有一些奇怪的原则,并且严格遵守?

13.你是否认为自己的想法或行为是有强迫性的,但你无法阻止自己?

14.你是否认为自己的想法或行为是有强迫性的,并且为此感到痛苦?

以上14个问题中,如果你的回答有4个以上为“是”,那么你可能有强迫症倾向;如果你有7个以上的回答为“是”,那么你很可能患有强迫症,建议到专业机构做一下鉴定。

强迫症大概是日常生活中被使用频率最高的心理学术语了。似乎每个人都有那么一点强迫症,而每个人又多多少少会“痛恨”强迫症。这一章我们就来看看让人又爱又恨的强迫症。

【问 题】

强迫思维?强迫行为?

最近,网上流行一种很不厚道的玩法,叫“逼死强迫症”。起初大家主要是为了黑一个星座,叫“处女座”。据说处女座的人都是超级强迫症患者,所以这个游戏最开始叫“逼死处女座”,后来大家玩嗨了,干脆扩大打击面,整个强迫症群体都成了“受害者”。

比如,前一阵子微信上十分流行的“小红点头像”,即将普通头像的右上方模仿微信提示信息标上一个红色数字,来告诉你收到了几条消息。一般有强迫症的人看到这些一定要点击进去,退出来时看到数字消失,才会心里舒服。可是这种小红点头像就不一样了,它本身是无法被消除的,所以强迫症患者会不断点击,纠结于此,恨不得和用这些头像的朋友绝交。

于是,广大群众抱着“强迫症好讨厌”和“强迫症好好玩”的心态,一路将这个玩法发扬光大,陆续在网上出现了“错位图片”(使人强迫矫正,可是你矫正不了)、“弄脏图片”(使人强迫清洁,可是你清洁不了)、“各种没有结尾的动图”(使人强迫结束,可就是不给你结局、难受死你)等一系列玩法,并且不断升级,乐此不疲。有段时间,我都怀疑强迫症患者是怎么上网的。

虽然大家玩得不亦乐乎,但是,是否有人真的了解强迫症呢?

所谓“强迫症”,主要是在思维和行为上有强迫性表现,同时会有意识地进行反强迫,在二者的冲突中始终是强迫性表现获胜。因此,患者不得不迫使自己忍受强迫性表现,且无力进行反抗,就好像深陷在一张巨大的网中,你越是挣扎,却被束缚得越紧。这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日常生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强迫症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叫“强迫思维”,一种叫“强迫行为”。

强迫思维分为强迫观念、强迫情绪、强迫意向等,表现上有强迫回忆、强迫怀疑、强迫对立等,这些都可以从字面意思上来理解。强迫思维会在脑海中不断强化,不会被其他思维代替,也不会因主观意愿而停止,反而会因为对它们的抑制而变得更加强烈,就仿佛是它们将你施加给它们的力又反弹给你一样。

举例说说常见的一些强迫思维,比如“孩子只要外出就会受伤”“碰到脏东西我就会得病”“如果我不完美就会被抛弃”“我怕门窗没有锁好”“在我看不到的时候会有人对我的食物动手脚”“我也许会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杀人”……

下面我们来说说一个小萝莉,我决定称她为“小红烧肉”,简称“小红”。

小红是个可爱的小女孩,不过她也有烦恼,那就是她的父母时常吵架。这对夫妻吵架的焦点就是孩子的教育问题。两个人平时十分恩爱,一副“说好了做彼此的天使”的中国好眷侣模样,但是一涉及教育小红的问题,顿时天使变魔鬼,眷侣变仇敌,两人会吵得不可开交甚至大打出手。一个要让孩子接受传统教育,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一个要让孩子去国际学校与世界接轨;一个要让孩子走遍大好河山增长见识,一个要让孩子安心在家搞好成绩。总之是各说各的理,谁也不让谁。

夹在中间的小红看到父母这样,总是又惊又怕,但是,一个是自己最爱的爸爸,一个是自己最爱的妈妈,他们又都是为了自己好。该怎么办呢?

这时候,一个念头闯入了小红的脑海中:“要是没有我就好了。爸爸妈妈就不会吵架,就会像平时一样开心了。”这个念头一下子占领了小红的整个身心。从此,每当父母吵架的时候,这个念头就会闯入小红的脑海。后来,即使在没有发生什么的情况下,这个想法也会闯入小红的脑海,并强迫自己一遍一遍地想:“要是没有我就好了……”小红想要抑制这种想法却无能无力,反而使它变得更加强烈起来。

没错,小红就是因为家庭环境带来的焦虑形成了强迫性观念,并且自己无法消除,反而不断地将这个观念培养长大,并逐渐定形,最终为她的成长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事实上,强迫思维在最初往往只是让患者自身感到困扰。这会让其行为产生一定的改变,但可能只是让人“感到奇怪”,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强迫思维一旦形成,那么强迫行为就会出现了。

为什么强迫症患者会出现强迫行为?其实强迫行为往往是为了抑制自己的强迫思维。比如,总是怀疑门窗没有锁好,这种强迫怀疑在脑海中不断重复,导致的行为就是回去检查。检查的时候,这种强迫怀疑得以暂停,但这种强迫怀疑是持续不断的,因此也就有了强迫性地反复检查的行为。

至于那些总是担心自己不完美而会被抛弃的患者,为了抑制这种强迫想法,就会强迫自己每件事都做到完美,并且在细节上达到标准要求。只有这么做,才能让强迫思维得到暂时抑制。而长时间的强迫性行为后,患者会依据自己的“套路”形成一定的程序或仪式。

小六就是个典型的强迫症患者,他有严重的强迫整理行为。他家里所有的东西都有固定的位置,所有的事情都有固定的顺序。自从发现这一点后,我就总爱送他茶叶、沙画、乱七八糟的线团什么的,然后看他一根根、一粒粒、一条条地整理好。后来,他就拒绝收我送的东西了。

也正因为如此,一般他都拒绝我去他家。他不仅爱自己整理,还爱帮助别人整理。有一次他来我家,看了一眼就开始翻天覆地大整理。后来,我在墙上按死了一只蚊子,留下了一个小黑印,小六整个人就都不好了。我用海报贴在墙上,挡住了那个小黑印,可是小六依旧焦躁:“那个印还是在那儿!”等我们把海报从墙上揭下来,四个角又留下了胶印,这下小六彻底抓狂了。最后,我俩把墙重新涂了一遍他才罢休。

不过,他再来我家的时候,每次都能准确找到那个曾经有小黑印的位置……

【案 例】

女神的包袱:化妆强迫症

我曾经看过一则国外新闻,说某处住宅发生火灾,情况十分危险,可这家女主人死活不肯逃生,理由也很奇葩:“我还没化妆,所以我不能出门……”于是在这危急时刻,她淡定地坐到了梳妆台前……

一般来说,在“要吃还是要瘦”这一命题面前,大多数女人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瘦。现在看来,在“要命还是要美”的命题前,也会有女人坚定地选择美。事实上,这就是化妆强迫症。

我们故事的主人公小B也是个视美丽高于生命的女子。小B是一位高级白领,面容姣好,身段玲珑,如果以1~10分来评定的话,小B完全可以得12分,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女神级别的人物。

不过,做女神是要付出代价的。要成为美女有这么几个手段:整容、化妆、修图。无论是怎样的美女,都不会想要真的“素面朝天”,而是要用妆容来修饰自己。

小B每天早上4点钟就会起来化妆,从敷面膜开始,整整3个小时,她才能完成精致的妆容。中间的过程但凡出现一点差错,她就会从头再来,一直到顺利完成为止。

“最严重的一次,我要参加一个聚会,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不是眉毛画歪了,就是眼线画重了。我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才化好妆,可聚会已经结束了。”

即使是在周末,小B也毫不松懈:“就算是休息在家,我也要化3个小时妆,因为我不确定这一天会出现什么情况,也许我得下楼买酱油,也许快递会上门来送货,也许会有人来查水表,也许会有朋友来拜访……不化妆我就不能见人,否则就会浑身冒虚汗。”

“有一次半夜突然惊醒,觉得家里有声音,心想是不是进了小偷。然后我心里一惊,第一反应不是担心安全,也不是报警,而是——我还没化妆。”

至于在公司的时候,那就更不得了。“公司美女如云,每个人都妆容精致。而且,女人的妆容就是她们的一种语言,是个性、品位、格调甚至能力。我总是怕自己的妆容有什么不妥之处,给人落下话柄。我每天做得最多的就是照镜子,甚至连开会时也是。我知道自己常被说成是花瓶,其实我是名牌大学毕业,虽然不敢说自己多有天分,但我绝对是凭能力打拼的。”

“偶尔想要停下来,尝试不化妆,可出门时却两腿发软。想到大家在网上吐槽化妆前后的对比时,我就觉得难受。我总会想象人们指指点点的样子,也会想象其他人嘲笑我的样子。我只好重新化好妆,一瞬间阴霾一扫而空,好像这样才是做回了自己。有时候想想,真的觉得心酸,觉得自己活得很累很虚伪。面对自己镜子里的妆容,一时就会恍惚,忽然分不清我究竟是在化妆,还是在给自己戴上面具。”

【现 象】

手机癌&囤积症

所谓“手机癌”,就是你对手机的依赖已经到了无药可救的地步,基本算是“癌症晚期”;换句话说,就是手机强迫症。

现代人最亲近的事物恐怕非手机莫属。想想,你是否在任何时候都手机不离身?上班时玩手机,下班路上玩手机,回家睡觉前还是玩手机。甚至有时候,你只是打开手机里的某个软件,随便翻一遍便关上,如此循环往复,也能消磨好几个小时。

我想很多人都会经常这样:没什么事,就是拿起手机,解锁,漫无目的地看上一眼,然后放下。旁边要是刚好有个好事者问你:现在几点了?你肯定一脸茫然,重新打开手机看上一眼,才能报时。如果你认真统计的话,这种无所事事解锁手机的情况一天得发生几十次,如果你特别闲或者压力特别大,一天能达到上百次。

当一个人手机响了,不管铃声是否和你的一样,你都会习惯性地拿起自己的手机看一眼。或者,不管干着什么,都会拿起手机看看,虽然手机根本就没响。

如果你出门忘带手机,上班又快要迟到了,你会怎么办?选项一,回家取手机然后迟到;选项二,不带手机准时到单位。

你怎么选?告诉我你是不是一边纠结一边回家拿手机!因为若是一整天手机不在身边,你做什么都会精神恍惚……

每天与手机寸步不离,简直就是人在手机在,人亡手机亡。恭喜你,你的手机癌已经深入骨髓。

人们对手机的强迫性关注,源于一种“害怕错过重要信息”的焦虑。当然,其实大多数情况是——根本就没人找你。

现今,手机是十分重要的通信工具,重要到它甚至已经成为维系人与人关系的第一道具。所以,你经常看到有人一遍一遍看各种交友软件,查看电话和短信。其实,这无非就是源自对社交的焦虑,对情感的焦虑,以及对自我认同的焦虑。对于手机强迫症来说,与其说是“害怕错过重要信息”,不如说是“期盼每一条信息”,说白一点,就是希望有人想着自己,以此来安抚自己对社交、情感和自我认同的焦虑感。

除了手机强迫症之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还有另一种症状:囤积强迫症。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情况,就是不停地“买买买”,买完了也不用,就那么一件件安置起来,大有不仅要“曾经拥有”,更要“天长地久”的架势。很多东西即使坏了烂了,你也不舍得丢掉。对于你的每一件东西,你都能细数它们的历史,赋予它们与众不同的含义,比如“去看歌手演唱会时手背贴的创可贴”“买娃娃时用来承装的大纸箱”“小学三年级时最喜欢的裙子”……

你是不是觉得自己是个怀旧的人?你对每一件东西都充满感情,提起它们时瞬间记忆力爆发,每一样都能说出一二三来,因此,扔了任何一件东西都会让你心如刀绞。很多东西,你都以一种“说不定什么时候会用上”的心态宽慰自己,其实只是给自己找个不丢弃的理由。

因此,新的、旧的、用得上的、用不上的东西一大堆,而你享受着这种“左拥右抱”的感觉,那么我就要对你说:“你好,囤积强迫症患者。”

囤积强迫症有另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收藏癖”。但是,这两者是不能混为一谈的。所谓“收藏”,指的是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进行收集,对不符合自己收藏要求的会及时清理。同时,收藏往往意味着能给你带来生活情调,而不是带来精神压力。

囤积强迫症往往源于一种占有欲,对大量物品的占有能让人产生一种类似“我的我的都是我的”的奇妙的安全感,即便这种无意义的占有严重压缩了自己的生活空间,降低了自己的生活品质。儿时精神上或物质上的匮乏,很容易引起日后的囤积强迫症。

顺便一提,如果你女朋友喜欢买很多衣服和化妆品放在家里,那么她应该不是囤积强迫症,她只是女人而已。

【解 答】

强迫症自救手册:二法让你停下来

其实,完全不需要有“逼死强迫症”这个活动,因为就算没人逼,强迫症们也会自己逼死自己。可以说,强迫症患者每天脑内都在经历着世界大战。

那么,在这一节,我来给大家介绍两个方法,这两个方法绝对是你摆脱强迫症控制的利器。

1.打地鼠游戏——思维阻断法

思维阻断法主要用来抑制强迫性思维,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当患者出现了某种强迫思维时,利用外部手段,人为地将其中断。在反复多次后,为患者建立一定的条件反射,促使强迫思维逐渐缓解,慢慢消失。

要想使用思维阻断法,你首先要认清自己的哪些思维属于强迫性思维。你可能会有强迫怀疑、强迫回忆、强迫穷思竭虑等,你要认清你的哪些思维属于这些情况。

接下来,你要让自己尽量放松。闭上眼睛,做几次深呼吸,晃一晃你的头,甩一甩你的手腕脚踝,然后以一个尽量舒适的坐姿靠在椅背上。

下面,打地鼠开始喽!你要让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的思想,一旦出现了强迫思维,你要将其分辨出来,并且要像打地鼠一样,“啪”地把它打回去,嘴里大喊一声“停”,同时,手里拿着一把小锤子,在桌子上用力敲一下,让这个刺耳的声音警醒自己。

这个过程中,你要注意计时。在你开始集中注意力的同时,按下计时器,直到你用小锤子敲桌子结束计时。在重复的训练之下,如果时间在逐渐延长,那么就说明思维阻断法对你是有效果的。

准备好了吗?开始打地鼠了哟!

2.让子弹飞一会儿——15分钟法则

前面讲到的“打地鼠”的思维阻断法主要是用来针对强迫思维的,下面介绍的这个15分钟法则则是针对强迫行为的。

所谓“15分钟法则”,就是说,当你产生了某种强迫思维之后,为了消除这种强迫思维而不得不采取行动的时候,先别着急,停下来,让子弹飞一会儿,不用太久,15分钟就行。

比如,你出门后会回来强迫检查门是否锁好。那么,当你想要这么做的时候,别着急,把这个反应的时间向后延缓15分钟。

不过,这15分钟可不是什么都不做地干等着。这15分钟里,你有几件事情要做:

一是“再确认”。所谓“再确认”,就是认清当下自己想要回去检查门是否锁好这件事情属于强迫行为。

二是“再归因”。在意识到这是强迫行为之后,不要抗拒。告诉自己:“并不是我想要这样做,而是强迫症在作祟!”没错!强迫症并不能替你做主!

三是“转移注意力”。找一些你感兴趣的东西,玩游戏、打篮球、看小说……什么都行!总之,将注意力集中在那上面。然后,重点来了!你可能还是无法集中注意力,因为你心心念念的都是你要去检查门锁没锁。但是,你要将注意力不断拉回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上,然后坚持15分钟!

四是“再评价”。看看自己和强迫症战斗的过程,简直就是惊心动魄!你要再次接受自己有强迫症的事实,并且要知道你是和它斗争的勇士。不要觉得自己犹豫不决,总是要向它屈服,其实你已经很了不起了!告诉自己在不断地进步着,总有一天会成功的!

“再确认”“再归因”“转移注意力”“再评价”是治疗强迫症常常用到的四个步骤。即使不和15分钟法则一起应用,也可以时常帮助你缓解强迫症。

有人会说:“我实在是坚持不到15分钟,怎么办?是不是我就是败给强迫症了?”

要知道,你的对手非常强大,你可能不能一下子就取得良好的效果。那么,你可以将目标先定在5分钟,然后10分钟、15分钟,接下来是30分钟、60分钟……也许你不能立刻完成目标,但是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下去。

记住,当强迫行为的冲动到来的时候,先别着急,让子弹飞一会儿!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收获哦!

另外,你也可以用食物进行辅助。很多食物都含有有益的营养元素,对人的情绪有良好的作用。比如,香蕉含有生物碱,可以提高你的自信心,减少忧虑感;燕麦含有维生素B,可以让你情绪平稳;谷类食物含有微量矿物质,可以让你积极向上。而酒精、咖啡、糖分则会加重你的焦虑感,应控制摄入量。

【生存法则】

5种心理效应帮你缓解强迫症

1. 阿基米德与酝酿效应

古希腊有个国王,命人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虽然重量和他提供的金子一样,但他还是怀疑工匠是否用银子偷梁换柱了。于是,他要阿基米德在不损坏王冠的前提下,验证王冠是否是纯金的。

这可是个大难题。阿基米德日夜冥思苦想,经过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和尝试,但还是没有成功。他非常疲惫,于是决定先去洗个澡放松一下。他坐进浴盆中,将身体浸泡在水中,非常舒适。

忽然,他发现自己坐在浴盆中时,有一种力量将他的身体轻轻向上托起。他恍然大悟,从而发现了浮力的秘密,借此解决了这个难题。

阿基米德在竭尽全力思考后,暂时放下疑问,经过了一段时间后,发现了问题的答案。这就是酝酿效应。

在强迫症患者中,有强迫思维的人,在不断思考一个问题而得不到结果的时候,可以告诉自己,这个问题我暂时放到一边,在经过一段时间后,遇到某一个契机,那么答案可能就会浮现出来。在遇到强迫思考的情况下,可以用这个效应来提醒自己,并且逐渐放松,回到正常的思维中。

2. 巴霖效应

我们平时在看星座、性格测试等时,都会觉得结果和自己很相似,其实很多测试往往只是很笼统的对人的描述。当我们看到这些的时候,思维会自动从这些一般性描述中优先选择和自己相符合的信息,或者选择自己愿意接受的信息。这就是巴霖效应,也叫“巴纳姆效应”。

巴霖效应描述的其实是人的一种求同心理,在求同的过程中,人们也可以进行自我肯定和自我认同。强迫症患者在巴霖效应的作用下,很容易在某些方面“对号入座”,对自己的强迫思维或行为进行进一步认同,并在观念中将其合理化。

而强迫症患者也可以利用这个效应。在看到一些积极信息时,巴霖效应同样发挥作用:患者会在这些积极信息中进行求同,看到与自己相符的部分,发掘自己向上的一面,不断强化积极的一面,缓解强迫症状。

3. 环境效应

所谓“环境效应”,指的是自然过程或人类活动给环境带来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反过来又对人类本身产生影响。

例如,近年来,人类所消耗的能源急剧增加,排出大量二氧化碳,对森林植被破坏严重,环境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在这些原因的共同作用下,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温室效应不断增强,引发了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气候异常等一系列问题,同时对海洋生态、水循环、农畜牧业、世界经济结构,甚至是人口比例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环境效应应用到心理学方面同样适用。人处于社会环境之中,会对自身所处的小环境形成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而这种影响也会对其形成反作用,这种作用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

强迫症患者的强迫思维或行为往往会对其周边的小环境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而这种负面影响同时也会反作用于患者自身,加深其焦虑情绪,增加其强迫行为。而当患者主动控制自己的强迫思维或行为,并且为自己所处的小环境做出考量和贡献的时候,那么小环境也会对强迫症患者进行积极的回应,让其处在一个宽松的环境里,从而让强迫症得到一定的缓解。

4. 霍布森选择效应

所谓“霍布森选择效应”,其实是一个思维陷阱。其源于17世纪在英国卖马的一个叫霍布森的商人。这个人说:“我做生意是很公平的。你想买我的马还是想租我的马,都没问题,随便你挑。但是,你只能站在门边上挑。”他的马圈只有一个小小的门,人们只能挑到一些瘦小的马,因为高大肥壮的马根本就走不出来。可是,人们还是觉得自己“挑选”到了合适的马匹,却没有意识到,自己根本就没有其他的选择。

霍布森选择效应在强迫症患者身上的作用往往很显著。患者看似给了自己很多选项,事实则不然。他们实际上在其他选项上都标注了“此门不通”,只给自己留下一条道路,那就是他们一直强迫自己的那条路。

所以,强迫症患者一定要意识到自己陷入了霍布森选择效应的思维怪圈,在做决定的时候要认真考虑,自己是否还有其他选择,能不能有所改变。

5. 毛毛虫效应

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做过这样一个关于毛毛虫的有趣实验。他将很多毛毛虫排成排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让它们在花盆边上围成一个圈,不远的地方放着毛毛虫喜欢的食物。然后,毛毛虫们开始动起来,它们一个跟着一个,慢慢绕着花盆的边缘走啊走,夜以继日,不知疲倦,没有一只离队,更没有任何一只去奔向美食。它们只是单纯地跟着前面一只走下去,重复着毫无意义的事,最终就在美食旁饥饿劳累而死。人们用毛毛虫来比喻那些一味跟随的人,把因无意义的盲目跟随而引发不良后果的现象称为“毛毛虫效应”。

毛毛虫效应在强迫症患者身上体现得十分明显。但是,他们跟随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之前的思维或行为习惯。他们并不思考这些思维或行为的意义,只是因为习惯而进行跟随或重复,便加强了强迫现象。

强迫症患者在生活中应注意自身是否有“毛毛虫”现象。强迫自己想某个问题,或者强迫自己出现某种行为,这是否只是在跟随从前的习惯,而忽略了这种思维或行为是否有意义。一旦发现这些,患者就可以尝试让自己摆脱“跟随”的状态,重新进行选择,向着更加健康有利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