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快与不愉快

时间:2023-11-26 22:29:02

我们曾反复强调,实际发生的心理行为具有多面性;我们也曾再三提醒读者注意,尽管心理学家会对这些不同的方面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但这种分析程序并不意味着智力或意志是互相独立的存在。在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研究心理行为之前,有必要对这一点加以重申。人们倾向于认为情感是区别于理智的某种事物,二者之间是相互对立的。但稍加分析就可以发现,这种观点既不精确,又容易产生误导。如果你向一个人询问什么经历会让他感到愉快或者不快,他很可能开始讲述玫瑰的芳香、蜜糖的滋味或彩虹的颜色是何等宜人,而腐烂卷心菜的味道、奎宁的苦涩以及锉刀划过金属的刺耳声响则令人不快。如同我们设想的那样,他列举出种种感觉经验作为回答,从而将感觉和认知联系了起来;但他对经验的描述仍是不够全面的:他没有提到玫瑰的香气让人如何流连忘返,而卷心菜的酸臭味道则让人避之不及。

我们认为人们很可能举感觉经验的例子来进行回答,是因为在我们的经验中,许多感觉都固定不变地与愉快或者不愉快的情感联系在一起,用更加专业性的术语来讲,就是每种感觉都有其固定的情感基调。例如,绝大多数人都认为除了在非常淡的情况下(比如啤酒),苦涩的味道总是让人不快;而甜蜜的味道则令人愉悦,除非它强烈到了齁人的地步。一般而言,当感觉处在中等强度时,其通常的情感基调之间的差异最为显著:特别巨大的讲话声对倾听者和讲话者来说都是不愉快甚至有害的,而当它减弱到一定程度之后,绝大多数的讲话声都变得比较宜人;甚至连疼痛也不总是让人厌恶的,为数不少的人喜欢用针轻刺自己,或者轻戳一个旧的伤口。

愉快与不愉快

在强度适宜时,某些类型的感觉经验往往令人愉快,而另外一些则刚好相反,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某种特定感觉的情感基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能会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发生变化。

每个人都知道,当胆病发作时,吃糖会让人更加不适;而对得了黄疸病 9 的人来说,最优美的色彩也失去了吸引力。因此,异常的健康状况会改变感觉经验的情感基调。

过长的持续时间和频繁的重复也会产生类似的影响,但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其结果也不尽相同。一段优美的旋律能让人高兴一阵子,但如果它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强迫我们注意的话,那它很快就变得让人心烦意乱。而另一方面,哪怕我们在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住上几个月,其风光也不会惹人厌烦,虽然它不再像以前那样充满吸引力,我们体验到的愉悦感也变得没那么强烈了。与此类似,一个刚刚离开气味腌臜的城镇去到荒野的人,会比久居那里的人更容易注意到石南和桃金娘的清新气息;而如果一个吸烟者一个星期都没有抽烟,当他再次拿起烟斗吞云吐雾时,就会觉得烟草的味道变得更加让人陶醉。不断重复在降低感受性的同时,也常常促成依赖性。比起那些不经常抽烟的烟民,一个老烟枪从一管烟中得到的满足感更低,但如果让他停止吸烟,烟瘾发作引起的强烈不适感就会随之而来——长久以来的习惯已经造成了一种生理需求。还有一些例子表明,重复会使不愉快的感觉经验变得愉快。例如,番茄、烟草以及许多流行的饮品,其味道最开始时都令人厌恶。这里我们再一次看到,由重复所导致的生理性变化可能引起某种感觉的情感基调发生转变。

导致感情基调改变的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可以在嗅觉经验中找到。嗅觉刺激能够唤起人们模糊久远的回忆。例如,对儿童来说,房屋往往带有特征性的气味。很久之后的某一天,一种气味使他感觉心情舒畅。开始时他非常惊讶,因为这种气味非常平淡,甚至令人厌恶;但接着他就回忆起,这是他以前住过的屋子里弥漫的味道,在那里他曾度过了愉快的少年时代。读者可以轻易地记起关联引起情感基调改变的其他事例——简而言之,如果某种感觉经验曾经与某个阶段的愉快或不快的整体经历紧密相连,那么当它再次出现时,其情感基调就会染上这段整体经历的色彩。

最后,某种感觉的情感基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与当时的行为目的之间的关系。对我们的工作或意愿达成造成阻碍的所有经验都是让人不快的。通常情况下,你可能很喜欢音乐,在感到愉快的同时,为了听得尽可能清楚,你还会相应地调整动作,以使注意力更好地集中于正在欣赏的对象。而当你正在尝试解决数学难题时,一段音乐却分散了你的注意,那么,哪怕它的旋律再优美,此时也是惹人厌烦的,你会迫不及待地想要摆脱它。在这方面,小学生往往还不像成人那么敏感。他们难以全神贯注于手头的工作,因此很容易分心。这种注意分散或是由于其学习内容的性质,或是由于其本身的天性所引起,但无论如何,这个问题都值得教师作深入的思考。

感觉经验与当前兴趣的关系会对感受产生非常巨大的影响,只要对我们坚持的目标有促进作用,平时最让人不快的感觉也会被欣然接受。没有人喜欢旅途颠簸,但如果是回家的路,再艰苦的跋涉也会充满欢声笑语;而对一个病人来说,如果一剂苦药能够挽救生命,那他就会甘之如饴。毫无疑问,不愉快的感觉所能发生的变化是有限度的:强烈的苦涩,几乎致盲的强光,以及剧烈的疼痛,这类感觉过于极端,我们在忍受痛苦的同时,很难想到它们对我们的目标会有什么帮助。然而,如果目的性足够强烈,痛苦引起的不快程度可以被极大地减轻——这并不是说连风湿病人都可以享受他的病痛,或者一个人可以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接受生死攸关的手术,而是说如果是为了一个美好的目标而忍受这些痛苦,其不快程度就可能大大降低。

在没有感觉参与的情况下,情绪与目的之间的关系变得至关重要。所有的失败、干扰、阻碍,只要干涉到了目的本身或者指向目的的行为,它们就是令人不快的,而目标的成功推进则令人愉快。

首先考虑一下那些伴随着身体运动所感受到的情绪。例如一次流畅的驾驶,切菜时展现的熟练刀工,以及在网球比赛中的一个漂亮转身——在所谓的身体快感中,没有比这些精确优雅的运动所引起的愉快更为强烈的了;而当我们生病或疲倦的时候,我们的动作就会显得笨手笨脚,磕磕绊绊,这时候它会令人非常不快。在第3讲中我们曾注意到,婴儿可以从动作中得到满足,当他终于能够熟练支配自己的运动时,他所体验到的喜悦感是非常巨大的。

运动引起的愉快感受不仅仅在于它本身的协调性和技巧性,当运动达到了预设的结果时,它带来的喜悦还会成倍增加。如果球准确地飞向你所瞄准的地方,这时你的快乐感觉不仅是因为这次击球的动作干净利落,还因为它非常成功。

只要克服困难的过程没有让人精疲力竭,那么遇到的困难越艰巨,成功时获得的快感就越强烈。回击一个小孩打出的反弹球所带来的愉快感非常有限,想从一局比赛中得到酣畅淋漓的快感,就需要有一个可以让你尽情发挥的对手。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智力活动。问题越困难,成功解决它时获得的快感就越大。一个唾手可得的目标难以激发出强烈的愿望,而艰难险阻则可以激励人全力以赴,付出的努力与成功带来的满足感是成正比的。预料之外的障碍无疑会引起一时的不快,但如果你能够克服它的话,你的愉快感反而会增加。而另一方面,如果你面对着一个无法逾越的障碍,所有的努力都徒劳无功,如同一个囚犯面对监狱的高墙或一匹马困在了套马索里一样,这时,你所体验到的不快感与你对目标的渴望程度也是成正比的:你越是想及时赴约,就越会对半路上坏掉的自行车感到恼火。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对学生们做出恰当的评价,教师必须非常小心并且避免固执己见。小学生在遇到障碍时很快就会变得灰心丧气,或许对他们来说,达到预定的目标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重要。因此,我们需要将通向成功的路设置得比较平坦,否则他们很快就会失去信心。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比成人要差,在面对困难时经常会漫无目的地“乱猜”,他们的答案让教师觉得十分费解。确实,一个小孩子越是对结果感到没有把握,他解决问题的方法可能就变得越加“杂乱无章”。

虽然我们已经看到成功或失败的经历如何影响了感觉与情感基调之间的关系,但我们还不能像理解目标与情感之间的关系那样,解释为何甜蜜的滋味会让人愉快,奎宁的味道会让人不快,或者其他类型的感觉为何会带有某种情感基调。然而,某些感觉所引起的愉快或不愉快也许同样能够直接用目标与情感之间的关系原则进行解释。设想我们正在欣赏一幅纹饰或刺绣的设计,或是倾听一首诗歌或乐曲的韵律,如果我们不需要花费太多气力就能够理解它们,那它们就让人愉快;而如果它们结构杂乱、没有章法,或者忽急忽缓、节奏失衡,使我们难以欣赏,那它们就是让人不快的。它们或许非常复杂,但如前所述,如果这种复杂性可以激励我们的行为而且没有引起过分疲惫的话,它们就可以使愉快感增强;前提是它们没有分散我们的注意力或是妨碍我们的计划。需要注意参与的知觉行为——例如,试图更好地观察某个物体——如果它的结构阻碍了我们的目标,那它就会让人不快。当然我们必须记住,那些我们觉得简单到无聊的事情,在儿童眼中未必如此;但不管对谁来讲,过分的简单都非常无趣。

同样的原则或许也能够用来解释新颖性与多样性的魅力,以及单调性所引起的不快。在上一讲中我们曾经看到,熟悉事物的变化能够引起最为密切的注意。变化,如果没有过分强烈到使我们感到困扰的话,那它就会提供一种契机,使我们的知觉和思维活动变得更加活跃,而单调的经历则会对活动造成限制。例如,偶尔的外出度假之所以充满吸引力,不仅因为换换空气会对我们的健康有好处,还在于它能够为我们的活动提供新的方向。纯粹的单调自然让人昏昏欲睡,但一项包含许多操作的活动也可能产生同样的效果——如果这些操作只是无聊的简单重复,同时又需要保持注意的话。长时间地计算账目和批改小学生试卷都是极度令人不快的工作,因为它们既需要密切的注意(注意是被强行施加的,而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却又不能提供相应的多样性。对于批阅卷子的人来说,偶尔出现的笑话特别令人愉快,荒诞的错误也充满娱乐性。相似地,如果教师授课的声音呆板乏味,学生就会备感煎熬,因为平板的语调让他想打瞌睡,缺乏改变的表述则让他难以注意到新的要点,然而,他必须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听讲。

愉快和不愉快与意动活动之间似乎存在一种双向的关系。正如我们在前文中看到的那样,情感会因为意动活动的顺利进行或者阻挠和失败而产生,但是,它们不仅仅是单纯的次级现象,只能随着目的活动的成功和失败而起起落落。在第3讲中我们曾指出,比起失败的动作,婴儿更可能重复那些能够带给他满足感的动作,而且他的进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前者的逐渐消失。当然对婴儿来说,这些活动都没有意图的参与;然而,如果我们转而考虑一下自身的情况,就会发现那些经过了我们深思熟虑的行为,其发展方向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受情感左右的。我们希望重复那些愉快的经历,并躲开那些不愉快的:除非必要,否则没人会到一个他认为无可消遣的地方度第二次假;那些感到学校很无聊的学生也不会盼望开学。毫无疑问,我们会因为责任或者某些更长远的利益而选择不愉快的事情,而放弃那些能够带来欢乐的事。然而,当其他情况完全相同时,我们的选择就会发生180度的转变。情感由此强烈影响着我们目的行为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