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形为与思维方式

时间:2024-06-29 05:26:06

在上文的部分段落中,我们曾将注意集中于一些后天习得的、高度复杂的运动上。虽然这些运动非常复杂,但它们能够在没有意识参与的情况下顺利地进行。我们有时会在入睡前发现自己已经脱完衣服,躺在了床上,却记不起哪怕一点脱衣服的细节。有谁不曾有过这种经历呢?这一系列复杂的运动会像机器一样精确地按照其惯常的顺序依次执行下去,而自始至终,我们的头脑中都在思考一个与脱衣服毫无关系的难题。这种类型的自动化行为主要依赖于一种被称为心理-生理持存的机制——具体来说,就是每个心理和神经过程都会对之后的心理和神经过程产生一种持续的影响。经常重复的动作会越来越接近自动化或反射行为。它会变得更加简单,所需要的注意和努力会越来越少,并会随着适宜的刺激固定地、有规律地出现,而对它的检查则变得越来越困难。该过程结束之后形成的行为有时会被称为次级自动化行为,因为它与初级自动化和反射行为非常类似,后两者中也包括一些习得的习惯,但这种习惯不仅仅属于某个个体,而是种族性的。眼球运动的例子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点。当我们观测一处景观地貌、阅读一或者追随注视一个移动的物体时,双眼的运动会非常协调一致,而且丝毫不需要我们的注意:它们的运动是如此完美,如此协调,以至于我们很难意识到这种协调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毫无疑问,婴儿具有掌握这种协调性的先天倾向,但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婴儿的双眼会经常出现斜视的现象,而且他对运动物体的追视能力也非常有限。

我们由此获得的熟练性显然使我们受益匪浅。由于无须再对眼睛的运动加以注意,我们就可以专心去理解所见事物的含义。如果一个钢琴家必须思考安排手指的每次运动,那么他的演奏将跟初学者的一样无趣;但真实情况是他只要一看到音符,或“看到”一个音符的视觉表象,或者想到某个他想要发出的声音,他的手指就能够正确地移动,因此他不仅可以自由地演奏出一系列音符,而且还能对作曲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进行演绎。因此,习惯不仅是形成熟练的动作,还意味着我们获得了注意其他事情的自由。当我们进行写作时,我们思考的是写作的主题,而非钢笔和手指;打板球时我们会注意对面投球手的动作,而不是如何调整手中的球板。

习惯形为与思维方式

日常生活中的常规活动同样也只需要我们花费相当少的注意力就能够顺利完成。经验教会了我们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以及采取哪种行动最为便捷有效。人们经常会说“陷入了某种习惯”,这一表达方式表明我们经常把自动化的行为反应归因于环境中的常见刺激。通过社会经验,儿童习得了最低限度的社会规范,而社会规范的训练是教育内容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儿童的模仿倾向有助于许多优良习惯的养成,但通常来说,特殊的训练也是有必要的。尽管儿童还不能理解某些特定的行为习惯与自己的将来之间的关系,但他们必须首先养成这些习惯。坚持不懈的要求能够迅速打破开始时可能出现的反抗,并使最初不情愿的顺从转变为自动化的行为。不管在任何情况下,只要允许例外出现,这一挣扎的过程就会被无限地拖长。当理性的力量不足以使个体自发坚持某种行为并最终形成习惯时,纪律和训练就变得非常必要。即使是成年人也会服从上级、公众意见以及法律的规范和约束。他会感受到自身力量的不足,从而为了身体的健康听从医生的建议,或为了灵魂的救赎接受教会的指引。

在钢琴家的例子中,我们曾指出由习惯所赋予的自由能够被用来控制习惯自身。这种对习惯动作进行自由调节的能力至关重要。如前所述,习惯是一种按照惯常的方式进行行动的意向,脱离了运动习惯的帮助,我们将难以掌握任何新的技能。然而,如果习惯不能随着特定的环境发生改变,它就会变成禁锢我们行动的牢笼。钢琴练习中存在一个特定的阶段,这时,演奏者不必再思考手指的运动,但仍需要对将要弹奏的音符加以密切的注意;他的演奏已经相当准确和流畅,而艺术表现仍然非常生硬呆板。乐谱上的每一个音符都能引起正确的手部运动,但整体效果却显得僵滞笨拙。而技巧娴熟的演奏者不会受制于音符与动作之间的习惯联结,而能够反过来控制习惯;他获得了足够的自由,可以对每个乐句乃至整个乐章的含义进行充分的理解,并据此调节演奏的节奏和风格。优秀的阅读者和小学生之间也存在相似的差异,其中前者的阅读经验足够丰富,能够在看到全部的单词之前预判出一段文字的要旨;而后者的阅读理解也可以做到清晰准确,但他必须按照教师的指导,一字一句地仔细念出每个音节,而且认为这是必要的做法。这种针对习惯的调节能力会在很多日常行为中得以表现。我们在跟耳聋的人讲话时,发音会更加清晰响亮;写一封重要的商务信函时,字迹会变得一丝不苟;上班快要迟到时,步履会更加急促匆忙。有时对于习惯的调整本身也会变成一种习惯。如果你开始时是在平整笔直的道路上学会骑自行车的,那么你还需要练习如何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保持平衡,以及如何转弯,但不久之后,保持平衡也将变成无须注意参与的习惯。

迄今为止我们只考察了运动习惯,在得出最后的结论之前,有必要对思维和意志习惯做一点补充说明。人们通常认为个体养成的道德品质,例如节制、勤奋、守时等属于意志习惯。很明显,这里的习惯表现为某种固定的一般行为模式,而非特定的具体行为,例如刻苦本身是一种习惯,但它的表现形式则多种多样。思维习惯和运动习惯之间也存在某种区别,前者实际上也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意志习惯;因此,一个“商人”会倾向于形成从商业角度看待所有事情的习惯,在这里,形成习惯的是一种一般性的视角,而非某些具体想法。职业和环境会促使人们养成一定的思维习惯,虽然其影响可能不完全是消极的,但会导致人们的思维变得狭隘,难以看到问题的其他方面。因此,我们应该鼓励青少年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即使这种做法会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他们的精力。

有些固定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具有鲜明的个体特征,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个性。像动作习惯一样,它们也同样遵循着心理-生理持存的一般原则。贯穿于我们整个成长过程中的社会准则、我们听到的言论观点,或者说我们所处的整个环境“氛围”(富有理性或是未经开化、野蛮粗鲁或是礼仪周全、批判怀疑或是信念坚定)会对我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我们的头脑中建立起相应的态度和观念,而这一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人类的模仿倾向得以实现的。一所优秀的学校在其学生身上印下的烙印也可以用同样的习惯原则加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