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性与连续性

时间:2024-12-02 11:08:04

现在请读者们仔细检查一下自己的心理行为,首先让我们关注它的可变性。心理行为的这方面特征有时表现得非常明显,例如,当我们坐在飞驰的列车上,观看眼前掠过的一幕幕景色时,实际上,心理行为总是处在不停的变化之中,虽然有时它表现得没有这么显而易见,而我们也很难马上意识到这些变化。你或许会反驳说自己能够在一段时间内专心致志地追求同一个目标,或者处于同一种心境。没错,但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你必须采取许多连续的步骤。当你思考某个特定的主题时,你的思维不会完全静止不变;相反,你会考虑它的不同方面,它和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即使是你经历的最持久的一段心境,其强度也曾发生过或多或少的变化。实际上,千篇一律、毫无变化的状态会使人昏昏欲睡:这就是为什么哼一段摇篮曲通常能赶走失眠;与之相反,突然的变化会使意识变得更加活跃,我们可以在午后小憩时突然接到电报的人身上观察到这种效应。

因此,只要我们处在清醒状态,变化就会持续不断地发生。这是否意味着意识是不连续的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在我们醒着的时候,无论经历如何变化多端、杂乱无章甚至矛盾重重,你都难以从前后两个经验之间找到任何意识上的断层。“意识并不认为它自己是被砍碎的片段。”让我们举一个突然变化的极端例子:假设你正走在路上,附近突然发生了爆炸。这时你的思想会很快地发生转移,但无论它发生得多么迅速,这种变化本身也是你个体经验的一部分。

可变性与连续性

另外,有时我们的经验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不在于外界的突然干扰,而是由于我们自身心浮气躁、不够专心致志,这些特点在每个人的身上都有或多或少的体现。然而这并不会对我们经验历程的连续性造成任何真正的破坏。每时每刻,经验所遵循的路径都是前一时刻的一种调整,它不会与过去断裂开来或重新采取一条全新的路径。

在为了实现某个目的而进行的心理行为中,我们可以注意到一种非常特殊而且重要的连续性的表现形式。这些行为可能会跨越很长的一段时间间隔,但它们在某种意义上仍然是连续的。因为虽然它们可能曾中断过,但最终其进程还是得到了恢复。当你从爆炸的震惊中回过神来,你可能会继续思考爆炸之前占据你头脑的那个问题。这种由目的所决定的连续性被斯托特博士称为意动连续性。它在兴趣目的已经非常稳固的成人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在变动无常的儿童心理中则很少出现。

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在新环境下的部分行为已经被特定的趋势确定下来,而这种行为趋势则是由过往经验所建立的。当我们说到心理的持存性时,所指代的就是过往经验的这种持续效应。人们的实际经验并不会按照其发生时的形式,原原本本地保留下来,但其遗留的效应会成为之后心理行为的影响因素。这些因素被称为意向。每天清晨起床之后,我都会径直走进浴室开始洗漱。我不必整天都想着这件事情,以防第二天早上忘记。在这个时间开始洗漱是我的习惯——也就是说,这件事已经在过去的经历中重复了很多次,当我起床时,进行洗漱的意向会非常强烈,因此这一行为总是能够得到可靠的执行。再举一个其他方面的例子,无论何时,只要我遇见某人,我就会感到一阵不快,这来源于我们之间曾有过的不愉快的经历。当他不在场而我也没有碰巧想起他的时候,这种感觉就不会出现。它只是一种行为倾向,当环境符合一定条件时这种倾向就会出现,成为真正的行为。当我们平时说一个人对他人抱有好感或恶感时,所指代的就是这种态度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