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途中的“间接顺序”

时间:2023-11-26 19:09:04

根据上一节中不同排序的五组音节组,我们进行了相关的比较实验。每组音节组我们都做了11个复式实验,实验的过程是:被实验者对原来的音节组进行第一次学习识记,接着对因为改组改变了音节顺序的新音节组进行重新学习。我们在9个月的时间内总共进行了55个实验,并记录了大量的相关数据。具体的实验数据如下列各表:

表5-2-1 改组音节组相隔1个音节的实验数据

认知途中的“间接顺序”

表5-2-2 改组音节组相隔2个音节的实验数据

表5-2-3 改组音节组相隔3个音节的实验数据

表5-2-4 改组音节组相隔7个音节的实验数据

表5-2-5 改组后的音节组保留原来音节组的首尾音节,中间音节随机安排的实验数据

观察上述5个表格所记录的数据,计算出相应节省的工作量,结果概述如下:与第一次学习原有的音节组相比,重学改组后的相隔1个、2个、3个和7个音节的音节组时,平均节省的工作量分别为152秒、94秒、78秒和42秒。另外,对于改组后的音节组保留原来音节组的首尾音节、中间音节随机安排的情况,我们测得其平均节省的工作量为12秒。

现在,我们需要说明这些数据所代表的具体意义,而在此之前,我们还需要被实验者再进行一组关于原有音节组的重学实验。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重学实验时,要仍然保留原有音节组,不需要进行改组,因为只有这样,测量出的节省工作量才具有与前五组实验的比较意义。在进行相关实验时,我们测得,在这种情况下所用的工作量大约是第一次学习音节组所用工作量的2/3,相对来说,就是节省了第一次1/3的工作量,大约是240秒。

我们可以将240秒作为一个衡量标准,这个衡量标准代表了意识活动中的每一项与相邻项的联结强度的度量。并且我们知道,在音节顺序没有任何改变的实验条件下,240秒代表了这个联结强度的最大值。在前面的小节中我们提到过,如果将这个联结强度看成一个标准,那么一个项目与相邻的项目、第三个项目以及第三个之后的项目的联结强度是逐渐递减的,相比于前两个项目,第三个项目之后的项目与第一个项目之间的联结就显得十分渺小。

用24小时后重学原有音节组所节省的工作量分别与前五组实验所节省的平均工作量进行比较,我们可以证明前述海尔巴特的第二种观点,即被实验者通过诵读学习音节组,在大脑的意识活动中,不仅使一个项目与相邻的项目建立了联结,与此同时,也让这个项目与相隔一个、两个或更多的项目建立了联结。简单来说,所学的音节组之间的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是并存的,一个音节与相邻的音节有直接的联系,而通过相邻的音节,它又与第五个音节建立了间接的联系。这种项目之间的联系与相隔项目的数量成比例关系,随着相隔项目数量的增多,这种联系逐渐减小。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随着改组后相隔音节的增多,重学音节组所节省的工作量越来越少。显然,如果音节组改组时相隔音节的数目很少,这种音节组之间的联系强度将非常高,我们从重学未经改组的音节组所节省的工作量240秒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一点。

通过分析实验的数据,我们得到了以上结论。但是,对于拥有同样音节的音节组以及拥有同样的首项和尾项的情况,我们现在还拿不出确切的证据证明它能对学习音节组节省工作量有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