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节组实验结果的分配结构

时间:2024-12-02 10:17:07

对音节组的朗读和背诵时间的分配不单单是概念上的预期,我们实验得出的结果也被证实了。在前面分析过的两大组实验中,第一组包括92个小实验,每个小实验有8个音节组;第二组包括84个小实验,每个小实验有6个音节组。这样推算下来,第一组实验就有736个音节组,而第二组实验有504个音节组。这些庞大的数据完全可以作为我们计算和判断的有利依据,经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两大组数据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在我们计算出的平均数中,比平均数大的数值分配比较分散,数值差距也非常大,而比平均数小的数值分配比较集中,数值差距较小。通过计算,我们发现,在两组实验中,如果我们把比平均数大的数值的最大值与比平均数小的数值的最小值拿出来,然后分别计算它们与平均数的差距,最后我们可以得出二者是1.8~2倍的关系。

音节组实验结果的分配结构

第二,由于大数值有其先天的优势,我们得出平均数由最缜密的平衡数值略微向上移动,最后形成了比平均数还要小一些的误差,数量也多一些。在这两组中,比平均数值低的误差的总量为266和404,比平均数值高的误差的总量为230和329。

第三,对于误差数值的分配问题,我们发现,从最密集的位置向两端缓慢移动并不是呈现规律性降低的,就像在海量数量的数值分类中常常预计的情况一样,有几个最明显的密集和稀疏的点。由此可见,在音节组的朗读和背诵过程中,产生有规律误差的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也就是说,一方面,数值存在不相匹配的分配;另一方面,有些范围的数值又太多。根据本章节已经提到的一些讨论,我们可预测,如果把重复遇到的若干个音节组人为地合并起来,组成音节组集合,这些误差所造成的影响将会降低很多。

我们已经考虑到这种不相匹配的不对称性影响了实验的结果,这里面的深层原因还是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所导致的干扰。那么,我们可以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在每一个实验中,音节组所处的不同方位,就是我们所计算的平均值分配如此密集的原因。

我们把一次实验的所有音节组搜寻出来,分别将它们各自的数值加起来并计算出平均值。据此可以推算出,这些平均值之间的差异非常大,每个音节组的具体数值围绕这些平均数分配的时候,都是无限接近于误差率。从全局看,它们在平均值附近区域的分配最密集,这些有差别的分配密集的地方在实验总结过程中会无意地表现出来。

还需要补充一点,在一个实验的音节组中,平均数应该随着音节组位置的数量而增加,原因就是心理因素。可以这么说,在一个实验组中,我们的心理疲劳是逐渐增加的。

在无数次的实验中,与这个假设相符合的实验结果,我们只看到过一次,它发生在那个最重要的实验组。这个实验组包含92个小实验,每个小实验中有8个音节组,每个音节组有13个音节。在这些音节组中,第一个音节组、第二个音节组……第N个音节组都有92个,平均值为105/140/142/146/146/148/144/140。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数值做成一个表。

图4-2-1

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在其他实验中,情况则完全不同。就好像在84个小实验的一组中,每个小实验有6个音节组,每组包含16个音节。其结果如图4-2-2所示:

图4-2-2

图4-2-2的平均值为191/224/206/218/210/213,实验刚开始时,计算的结果比平均数要低,但会以最快的速度上升到最大值,而随着实验的进行,就再也无法达到这个高度,而是明显地、无规则地上下跳动。与此类似,在有9个音节组的7个实验之中,每个音节组包含12个音节,平均值为71/90/98/87/98/90/101/86/69。

上文提到过B组实验和C组实验,B组有39个实验,每个实验包含6个音节组,每个音节组包含13个音节,平均数共有6个,分别为118/150/158/147/155/144;C组实验共有38个小实验,也是分为8个音节组,13个音节,平均值8个,分别为139/159/167/168/160/150/162/153。图4-2-3中上面的曲线为C组,下面的曲线为B组。

最后,我们在每个实验中用诗歌作为素材,进行7次测试。就以拜伦的《唐璜》为例,我们得出的平均值为189/219/171/204/183/229。

我们提到过一个数值差别较大的实验组,如果不把92个实验合起来计算,而只是把它们分成若干个部分,就是在相同的时间内,把同样情况下的实验结合在一起,那么,平均数的分配原则也就和平常相一致了。

图4-2-3

我们从实验的结果可以看出来,在20分钟之内,注意力等心理因素并没有对受试者产生影响,但实际情况却不一定如此,我们只能分析出,预先假设的受试者大脑疲劳所产生的对于平均数的影响,被一种我们没有预料到的事物抵消了。在数值上的体现就是,在较低的平均数之后,就会出现较高的平均数,而高平均数达到一定限度之后,又会变为低平均数。这种交替现象由此而产生。

我们假设有一种心理的感受,使心理疲劳和注意力呈现一种周期性的波动,无论怎么变化,它们都会围绕这个中心,忽大忽小,而这个中心也不是一成不变,它也在逐渐移动。

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我们可以对这样的特殊干扰在不同情况下对结果的不同影响进行数量化的计算。一个实验素材在数值上的误差,是朗读和背诵过程受到各种心理因素影响的度量,如果特殊音节组的背诵也受到各个实验中那些环境变化的影响,那么按照误差计算方法的基本规律,由各个音节组数据素材记录得出的误差与实验组计算出来的数值比例为1:(n表示实验中音节组的数目)。但在实验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在朗读和背诵这些不同的音节组时,各种各样的干扰就会出现。这些干扰的出现导致了不同音节组之间数值差距的加大,根据各个音节组的不同数目所计算出来的机误值也会变大,而上面的比例就会变小。这些影响的作用越大,比例越小。

我们要搞清楚每一个影响的具体数值确实有些困难,但利用公式却可以在大体上证实我们的假设。每个实验有6个音节组和13个音节,那么在所有84个小实验中,=2.45,我们可以分析出,84个小实验中素材的机误为48.4,504个音节组数值的机误是31.6,31.6/48.4=1.53,低于的数值2.45。

我们对由完整的朗读与背诵所得到的数量化的结果的性质和质量有了一个基本的把握后,转而研究其他的干扰因素,就是对这种因果关系进行计算,得出数量化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