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保持规律的正确应用

时间:2024-12-02 10:08:04

除了基于保持曲线的记忆方法,我们也可以在记忆的识记、保持和回忆三个过程中深挖,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在多年的实验和探索过程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种提高记忆力的秘诀。

第一,正确地回忆。这里的“回忆”,就是把头脑中记住的知识在意识中回想一遍,就像看过戏剧后,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回味精彩的情节一样。只不过,回味戏剧属于无意识识记,因为戏曲本身可以使人产生强烈的心理感受,若是遇到其他需要记忆的内容,我们就需要这种强迫性的回忆。相对于反复的朗读和识记,这种回忆具有更好的效果。

记忆保持规律的正确应用

我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受试者分成两组,每组10人,同时背诵相同内容和相同数量的《唐璜》。第一组采用的记忆方式是朗读与回忆相结合,即朗读一小段文章,然后开始类似于冥想的回忆,而第二组只是采用单纯的朗读记忆,即死记硬背。我分别在实验开始后30分钟、2小时和4小时的时候,对两组人进行背诵考查,发现第一组人的记忆效果要远远好于第二组人,而原因就在于回忆的重要性。

我曾经做过一系列定量实验,发现回忆过程所用的时间越多,记忆的效率越高。因此,我们在记忆内容的时候,最优的做法是,朗读一小段时间后,不去看内容,凭自己的印象进行回忆。回忆中遇到模糊不清的地方,迅速打开内容,进行再次记忆,读完一大部分内容的时候,再尝试进行大范围的回忆。在这个回忆的过程中,注意力高度集中,而且兴趣也会被积极的精神调动起来,同时,回忆不起来的内容也可以及时核对,发现自己的缺点,便于重新回忆。

第二,学会正确地争论。无论是单纯的朗读还是依靠回忆,这都只是一个人的努力,没有任何的互动成分。其实,我们不能否认情绪对一个人记忆力的影响,我所做的实验,大部分都是模拟一个相对平稳的精神状态,正如我强调受试者的作息要尽量规律一样。但是,我不可否认的一点就是,受试者如果对内容表现出超乎寻常的感情与专注,他的记忆效果会增加很多。

我曾选择了两组人,第一组20人,第二组10人,我分别给了他们10本情节丰富的小说。第一组采用朗读与回忆相结合的方式,第二组选择两人一队,在辩论之中记忆。三个小时后,我发现第一组的背诵效果不如第二组。我实验了三次,得到的都是同样的结论。后来我发现,在互相的争论中,我们可以很快地展现自己对内容掌握的薄弱环节,这时候,我们就会对自己的短板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这就是记忆巩固的过程。再者,每个人对记忆内容的侧重点不同,通过辩论,可以有效扩大自己的记忆范围。我在记忆某个心理学理论时,经常会找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学习,并会时常针对内容中的某一个问题进行必要的争论。

第三,弄懂意思。要想记住某些知识,死记硬背是起不到什么显著效果的,要用思维去加深记忆。所以,在准备朗读或者背诵的时候,要先把内容的含义搞清楚。

第四,重视实践。我说过记忆品质中有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记忆的实用性,我们记忆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应用。从各种实践活动来看,知识应用的次数越多,在意识中留存的记忆就越深刻,其神经反射也就越牢固。而且,实践可以使记忆内容和实际活动产生一种紧密的牵引关系,使记忆非常容易提取。

第五,合理的假设。用这种方法时,最好要熟悉设问的要求、角度和形式,这个方法源于我小时候的一段经历。小时候学习自然科学的时候,我曾经有一段时间记忆相当不好,对于各种公式、定理,甚至是文字说明的东西,我都记得很慢。后来,我找到一个方法,就是假设自己是一名老师,每天写大纲,并自己扮演老师提问问题,再扮演学生回答问题。所以,每天放学后,我立即把功课做完,然后准备我自己的“教案”,结果,我对这些学科的兴趣大增,记忆也比以前好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