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经常遗忘

时间:2023-11-26 17:19:02

我从研究记忆开始,就一直关注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大脑存在的缺陷——记忆为何不能永久保存?我想,这个问题在刚开始钻研记忆的那个时代就已经出现,但是,受到文化和实验条件及环境的限制,那时候根本无法研究关于记忆的方方面面,这才导致古希腊很多学者进行各种各样的想象,把记忆当成体内的气体或者光暗等不切实际的理论。直到现在,我们仍然无法获知记忆的本来面部,但是,我们的实验条件更加先进,对世界的认知更加丰富,这有助于我们对记忆产生更好的认知。

我曾经对去过战场的老兵们进行了多次的调查和慰问,并仔细询问他们在危机时刻的心理活动。很意外,我有了一个重要的发现,就是在那样的时刻,他们的记忆力会出奇地好。例如,有一个电报兵在阅读报文的时候遭遇敌军,他竟然在短短10分钟的时间内记住了好几千个字,而且精确度也相当高。根据这一点,我又做了很多类似的实验,当然,我无法人为地模拟这种险境,所以实验报告并不是相当准确。但我仍然可以凭借这些记录,推测出人的大脑用来储存记忆的空间相当大,大到我们无法想象。也就是说,从出生开始,我们经历的任何事物都会在大脑中留下各种各样、有深有浅的烙印。从理论上说,大脑这个储存记忆的地方容量无限,我们有希望记住所有的东西,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过目不忘。但是实际上,我们为何会经常遗忘呢?

我们为什么经常遗忘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这样考虑,空间容量无限大并不代表调用速度快,我们经历了某些事情之后,记忆信息就会被存入这个空间,但当我们需要时,这个空间里的记忆却不会轻易被找到。就像你有一个无比大的仓库,但仓库管理员是一个年迈的老人,他没有那么多的体力和精力替你迅速找到你想要的东西。

例如,我在年轻的时候曾经非常喜欢一支乐曲,若干年后,当一个朋友向我提起这支乐曲的名字时,我根本想不起来,甚至觉得从没听到过。当他哼出这支曲子时,我才恍然大悟,想起了这首曲子,紧接着,我竟然也可以完整地哼出来。

后来我发现,我的意识找不到这部分记忆,并不代表它已经从我的大脑中消失了,而是被隐藏在空间里,我“年迈的管理员”暂时无法将它调出来而已。由于存储空间和管理能力的不平衡,我们很多的记忆被白白浪费掉,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现在,我们也许已经大体明白了记忆遗忘的密码,有些时候,它可以指导我们更好地记忆某些事情。我们现在回顾一下按照记忆时间长短来划分的三种形式,也就是感官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期记忆。其中,感官记忆的持续时间只有数秒钟,可以说很难把握;而短时记忆的持续时间不固定,少则几分钟,多则一个小时;长期记忆在感官记忆和短时记忆消失的时候出现,它对我们的记忆活动有重要意义,也是我们在生活中最实用的一种记忆。如果绘制一个长期记忆的曲线,我们就会发现,它是一个抛物线,在这个抛物线的最高点,人的记忆力最强,记忆的速度、准确度、耐力等也最强。这个点是一个记忆强度,如果把这个点尽可能地扩大,就会发现它是一个时间段,在这个时间段内,记忆的效果最好。

例如,背诵无意义音节组,那么,在长期记忆到达这个抛物线顶点的时候,效果最佳,如果错过这个点,没有及时背诵或复习,我们就会很快遗忘。这里我要强调一点,未达到抛物点并不表示绝对的完全遗忘,而是说容易记不全或记错一部分。当然,即便达到了抛物点,也不能完全保证将内容记得清清楚楚。

那么,我们如何找到那个抛物线的最高点呢?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以目前自然科学和心理学的发展水平,我们对这个抛物点的确定还没有多少准确性,无论我们做多少次的实验,知识的局限永远限制着我们前进的步伐,因为我们目前的实验仍然受到各种各样的干扰。据我推测,要想更加深入地研究记忆,就需要加速机械化进程,而我们目前只是刚刚起步。

我曾提到过大自然的记忆,在最初的时候,地球上没有人类,甚至没有各种各样的动物,但那时候,记忆依然存在,风过留痕、微生物的遗传等都属于广义的记忆。人类出现后,才逐渐有了内心世界,外界的物质变化与内心的精神变化相互作用,产生了一系列复杂的记忆表现。

例如,“创伤”这个词,在大自然的记忆中是不存在的——没有实际导致物质变化的伤害,大自然都不会记忆。但人类却不一样,人类内在的精神记忆将“创伤”记录了下来,而且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们的行为,这也算是精神对物质的一种作用力。就好像人们有时候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幻觉或幻听一样,那其实是一种来自心理的疾病。

现在我们有必要为记忆起一个绝对性的解释,那就是由物质运动而产生的人类用来观察自身活动的一种现象。当然,这个观察自身活动的过程并不是我们主观可控的,很多记忆都是人类无法决定记住还是不记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