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管理不可“触碰”的禁区

时间:2024-12-02 08:26:07

无论什么样的管理,威胁就是最重要的措施。很多人也许会觉得这不近人情,但事实的确如此,一味地说教和明理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只有来自本能的威胁才能使人感到巨大的力量。但威胁措施并非屡试不爽,很多情况下,这种方法也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比如,那些天性执拗、倔强的孩子对威胁不屑一顾,敢于做他们想做的任何事情,而不知道什么叫恐惧,懦弱的孩子软弱无助,做事畏首畏尾,总在小事面前犹豫不决,而且不能承受威胁。但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孩子,他们对威胁都会产生抗性,这种抗性甚至会转化成更强烈的欲望。

在儿童管理中,第一种情况非常少,天生可以克服恐惧、横冲直撞的孩子凤毛麟角,只要我们管理得不太迟,都能将孩子的巨大烈性通过威胁压制下去。真正棘手的是第二种情况,孩子在威胁种表现出来的懦弱和健忘使这种方法的效果变得微乎其微。受到威胁时,孩子的神经紧绷,内心的欲望被暂时压制,但威胁一旦消除,孩子可能会换一个环境,继续他们那种无拘无束的散漫生活。因此,在实施威胁的同时,我们也把监督看成儿童管理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手段,与其它任何管理措施相比,监督是儿童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儿童管理不可“触碰”的禁区

其实,我并不想对监督的作用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我也不想过早阐述原理,因为这么做会受到许多教育者的诟病,他们会认为我的理论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我对教育中的监督造成影响的例子了解了太多,这对我也许并不好,但它确确实实深入了我的内心。但是,我们又不能过分依赖监督,因为过于关心细节的频繁监督无论是对于监督者还是被监督者,都是一种精力的消耗和无形的压力,所以,我们一定要尽量避免不正确的监督。首先我们应该知道,对于监督的需求是随着其使用程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到了极限后,停止监督就可能会造成巨大的危害。其次,监督对孩子来说并不全是有益的,因为它会影响孩子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使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受到压制。而且,孩子认识事物的能力也会退化,这对孩子造成的伤害不亚于没有监督。

由于长期受到监督,孩子的人格会发生扭曲。那个时候,孩子将会整日思索如何摆脱这种监督。所以,他们要么保持软弱状态,麻木地接受监督,却很少改变什么;有的则变得性情古怪,和正常人的行为大相径庭。这就是长期监督造成的可怕后果,不过,这种情况很少在孩子烈性爆发的时候出现,因为那个时候,监督绝对是最有效的手段。但在很多情况下,教育者往往错用监督,甚至把监督看成教育的日常工作。如果这样,在监督下成长的孩子将来也许会是一个老实本分的人,但绝对不会是一个勇敢机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相反,他们会墨守成规,不思进取,不敢涉足新事物。但是,我们也要知道,对孩子完全放弃监督就可以培养出高素质人才的思想同样荒谬。

教育工作是一个组合,是一个整体,我们要恰到好处地从一个工作过渡到另一个工作,只避免某些常规的错误根本起不到任何。而且,儿童管理的重点就是给予孩子心灵上的引导和帮助,我想,这个思想和其他许多教育家相类似。

我们都知道,心智服从于权威,很多情况下,权威能够约束超出一定规则的活动。因此,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对消灭一定的不良意志很有帮助。对于一些具有活跃天性的人来说,权威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很多人对善恶的界限并不明确,他们会盲目尝试,只有当他们不被恶蒙蔽双眼时,他们才会大力地追求善。但是,人们只能依靠智慧来获得权威,但具备何种程度的智慧才能获得权威呢?这是难以把握的,而且,权威可以脱离教育的束缚而单独产生效果。

例如,一个盲目的孩子不小心闯入了某些禁区,他就会感到自己可能会引起一定的危害,如果他产生了破坏的想法,并且已经付诸了实际行动,那他就必须要受到最为严厉的惩罚。如果他没有进行破坏,但却对别人破坏行为表现出了认可或纵容,那他也必须要受到一定的威胁,使内心感受到一定的惭愧。

儿童管理和国家管理一样,不容易对没有实际行动的烈性心理进行惩罚,那么,我们可以对这种烈性心力进行深刻反对和否定,使其受到伤害,这是教育需要做的事情。当管理完成了它的使命的时候,权威作为一种后续的手段就开始提上日程,进行到一定阶段时,仍要让孩子学会破除权威的枷锁,这对于孩子以后的思想深度的扩大非常重要。在他们以后的生活中,善良和正义会充满他们的心灵,并创造一个独立的自我。

爱产生的原因是情感的适应与和谐,所以,我们能获得一个陌生人的爱非常难得。一个性格孤僻的、说话生硬且不能共情的人根本得不到爱,而另外一种人,他们喜欢和孩子亲近,但他们却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只在意自己的欢乐,这种人也同样得不到爱。因为爱所需要的适应与和谐需要通过两种行为产生:一是大人要和孩子产生共情,也就是彼此关注对方的心理感受;二是想方设法使孩子的感情倾向于自己。后者的达成比较困难,但是却比前者更容易给孩子树立权威,也更容易使孩子受到正确的引导。总之,只有当学生能够用一种方式与教育者和谐沟通时,才能使其致力于教育关系的发展。

很多情况下,孩子的爱需要得到教育者的及时回应和充实,否则就很容易使孩子的心灵受到伤害。较长时间的爱抚、温柔的回答和单独的对话将会加深这种关系,一旦获得了孩子们的爱,教育者就能极大地减轻管理的压力,避免因掌握不好尺度而对孩子产生的心理伤害。但是,我们也不否定有很多品德败坏的教育者,利用学生的爱来随心所欲地支配他们,这种行为应该受到强烈的谴责。

父亲在家庭中理所当然地享有权威,因为家里的一切都需要依靠他,家里的一切事物也由他来安排和控制,母亲在一定程度上也比较顺从他。所以,父亲身上就会体现出我前面所说的“智慧”,父亲的话就在无形之中具有了分量,他的赞扬会令子女感到欣慰,他的批评也会令子女感到沮丧。

最自然的爱则来自于母亲,她可以通过牺牲和探索去理解孩子的需要,并在很早的时候为孩子塑造一种语言,这种语言使她可以比任何人都早先一步理解孩子的需要。女性通常是温柔的,这有利于她们用相对缓和的声音适应孩子的情感。有时候,温柔的力量要比阳刚的力量更能起到大的效果。

如果爱和权威是在实施管理之前最能使孩子服从的手段,那这就是最好的良性循环,而管理手段则要交给那些可以信任的人。其实,真正优秀的教育,往往出自那些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并经过专门训练的教育者。他们可以使自己的思想自由伸展,并能精准地判断什么是高尚,什么是智慧,什么是正义,什么是温和。

爱和权威对孩子的教育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对于孩子的思想深度培养不应该采取生硬或者傲慢的态度。如果父母没有多少空余的时间,只能找其他人来承担对孩子的抚养义务的话,那就要把管理计划制定得相对简单容易一些。而且,管理还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进行。一般来说,城市出生的孩子,其破坏性要大一些,所以在最初的时候,要尽量把他们控制在一个狭小的、相对和谐的区域内。但是,孩子不可能不与人接触,当他与别的孩子进行交流的时候,很可能因为相互模仿而增加自己的破坏性。所以,城市的教育机构在管理上的难度比较大。这些教育机构有可能远近闻名,但却是名不副实。对孩子的管理尚且如此困难,何况是对孩子进行教育呢?

在农村,孩子的活动范围更为宽广,但为了安全起见,农村的教育者常常给孩子制定许多限制性规则,这看似是在保护孩子,实际上会使孩子的欲望得不到发泄,反而可能会爆发更严重的危害。所以,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教育者必须要尽早为孩子提供开放性的、无害的集体活动,以宣泄他们心中积蓄的欲望。管理可以使孩子重新找到生活的轨道,并能使其潜能完全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