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在研究综合教育时需要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综合教育获得了推广,它会不会使孩子的心灵过于空虚,或者它会不会因为自身的繁杂而堵塞孩子的心灵?由此问题可以看出,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千篇一律,而是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孩子的能力不同,他们爱好的课程也不同,如果采用一样的教育方式,他们就只能成为没有任何个性的人。
其次,我们还需要注重对孩子的管理和训育。教师在此方面要特别注重自己的教育思想,要思考自己对事物的考虑能否唤起孩子对这些事物的学习兴趣。教师只有让孩子明确一切,孩子才能干净利落地接受一切。
最后,我们还要提醒教育者:对孩子的教育不能操之过急,而要循序渐进;不能刚刚准备好教育的基础工作,就急于追求有所建树。这是不科学也是不可能实现的。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变得模糊,当孩子还需要吃力地回想教育者所教授的知识和所认识的事物时,教育者不能要求孩子将这些知识或事物联系起来,也不能急于让孩子应用这些知识和事物。孩子做事之前,教育者需要提醒他们做好事前准备,引导他们建立较为广阔的视野,这样孩子就能在需要时将事物彼此联系、互相转换。对复杂事物的探索,需要孩子采用各种灵活的方式,先自我预见事物之间的联系,之后再对它们进行深入探索。
(一)经验
对各种联合程序的说明需要用到实际的事例,特别是对它们最常用的变化形式的说明。此外,指明感性事物特征的顺序也很重要。这些特征顺序包括矿物学中提到的颜色的顺序、质量以及硬度的级别等,空间形式也包括在内。
综合教育的进程可以举例来说明:在教授孩子认知图形时,首先要让孩子指出生活环境中最常见的几种形状,比如正方形与圆形。形状列举完之后,再教授孩子角的概念。教育者可以列举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来加深孩子对角度概念的理解,比如钟表的指针、门开启的角度等。对于一些特殊角度,如30度、45度、60度以及90度等,教育者要着重为孩子讲解。在学习语法时,需要从语言符号中区别出复杂的概念,比如人称、句式、数量、时态、语调等等。在区别词义类型与阐述动词变位类型时,要明确二者的区别,不能将它们混为一谈,同时也要明确这些概念的来源——一般来说,这些类型都源自于类型的变化。在学习语法时,如果认识了语法之外的一些变化形式,那么新的类型就有可能产生。再比如,学习希腊语时,做好了准备工作之后,就可以对希腊语的特征进行详细的描述。先研究稳定的特征,再研究不稳定的特征,最后研究不规则的变化。
教育者一方面要让孩子学会识记知识,另一方面也要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以便将变化的事物联系起来,实现更加深刻的记忆。我们还要使孩子认清序列之间的变化,以学习乐谱为例,教育者应该要求孩子探究节奏符号的变化如何引起音符系列的变化。此外,孩子还可以通过学习植物学、数学、哲学以及化学等学科来体会这些变化,并掌握这些变化的规律。学生可以通过以上的方式学会如何对事物进行分类,如何更好地构建科学的框架,如何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哲学的探讨等。
用联系的眼光看待任何问题是一种十分优秀的才能,精英教育者也十分注意在这一方面对孩子进行培养。精英教育者在教育孩子时,比如让孩子做句法练习或者让孩子了解历史轮廓时,他们会教授孩子用联系的方法去观察和探讨所学内容。与教育孩子学会同情地了解历史故事不同,教育孩子用联系的眼光观察事物是相对靠后的教育工作。在早期孩子的教育中,对孩子的教育需从讲述历史故事开始,具体做法是将历史人物归入国家年历表、教会年历表或者科学艺术年历表,相互联系地学习历史。此外,也可以将年历、人物以及法律关系相结合,按照同样的方法进行探讨。
(1)思辨
寻找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进行超验的综合需要以人们专心思考的各种难题为前提,而这些难题得以解决的基础是人们内部和外部的经验。这种基础虽然广阔,但却是青少年必须掌握的。通过经验分析能够了解一系列因果关系,在世界及意识范围中,这种关系既无广度,也无深度;既无开始,也无结束。学习物理的自然知识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假设,以假设来综合地解说自然是一种容易的尝试。孩子在学习自然知识时,首先需要做出假设,指出问题,然后,教育者留给孩子足够的想象空间,让孩子在了解事物的基础上,将事物联系起来统一思考。精英教育者总能从实际问题中引出多种思想概念,并教育孩子用正确的方法来对待这些思想概念。现在我们要谈论逻辑的概念,而关于数学的学习最能体现逻辑。通常来说,我们在得出逻辑结论之前,都需要对数学几何中存在的中介概念进行分析。思辨系统的学习需要与兴趣联系起来,通过演绎的方式来教授孩子综合地分析问题,并毫无偏见地为教育工作做好准备。这是每一个教育者应有的教育态度。青少年在进行第一次思辨时总是热衷而专注的,如果对一件事物的思辨不会压抑和干扰孩子的其它兴趣,那么即使这种思辨很强烈也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否则,就需要毅然决然地中断孩子的思辨活动。
(2)鉴赏
阅读过大量哲学读物的人不一定能成为哲学家,浏览过各种各样真正经典作品的人不一定会形成鉴赏力。通过自我认识产生了美的感觉,这种感觉也只是鉴赏力的一种而已。那么,如何才能拥有综合的鉴赏力呢?在青少年对美的印象还不清晰之时,就要求他们从部分到整体地了解大艺术作品的局部结构的关系,通过分析美的各组成成分来对整体的美进行研究。此种方法适用于艺术的各个领域,包括与艺术并行和交错的领域。清晰而成熟的理解方式有助于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而要做到清晰而成熟的理解,就需要保证心灵不被事物的表象迷惑,而只是被美的事物感染。让心灵去感受各种能被理解的相互关联的材料并从材料中指出其所拥有的关系,是训练审美的开始。审美时要保持平静的心情,不能将精力和时间平均分配到学习和体力活动上。收敛自己放肆的情绪,从自由、生动的谈话中获得审美的心情,通过独自的沉思完善对美的思考,激发鉴赏力的同时需观察自己的想象力,这才是真正的鉴赏。
每一个学生的开诚布公都会得到教师的认可,教师不会无故责难孩子,也不会无故褒奖孩子。有的学生也许可以创造出美的东西,但切不可因此而骄傲,也不可沉迷于自己创造的东西而不思进取。我们不能强制阻止孩子的不良行为,而应稍加提醒,使其冷静,这样他才可能不断地创造美。我们要时常分层级向孩子展示优秀的美的作品,以便让孩子明白“一山还比一山高”的道理,这样孩子的鉴赏水平才能不断提高。要达到鉴赏力的固定风格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因此,孩子需要尽其所能来影响自身。
(二)对人类的同情
对一切我们遇到的、可能遇到的以及知道的、可能知道的人产生同情,就是对整个人类的同情。这种同情不仅仅是从交际中发展而来,也不单单是对某一群体的同情。拥有对人类的同情心的人是能把这种同情心传递给他人的人,包括最受尊敬的诗人和历史学家,也包括那些将人类整体形象烙印于心的人。这类人都拥有不断修正的心理真理观,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真理的敏感度也逐步提高。教育者需要关心的是如何促使这两种变化同时发展,这种进程自动扩大、迁移、模仿,并在此过程中不断被心灵接受,同时,表现在这种进程中的变异在面对矛盾事物时将丧失感染力。
那些寻找教养却毫无准备的人容易受到感染和迷惑,并因此受到伤害。现有的教育和文学水平可以轻易避开那些低劣且不干净的部分,与之联系的事物正是可以通过其本身获得保障的事物,这种事物不会轻易受外界诱惑的影响。同情的进程将在人类的理想和关于理想的协调考虑中找到终极。狂热追求每时每刻都发生进步的观念对某一类人来说是极不自然的观念,这类人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初衷,他们会努力给予他人自由,并以此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这类人对人类的同情就是最高的同情。
(1)对社会的同情
诗歌和史的描述既反映了一种消除矛盾、渴望和谐共处的迫切心,又反应了人在交际方面的倔强性和顺服性。和谐相处的人们不可能凭借一己之力成为伟人,因为个人很难为人们做出完美的贡献,而只能够在既定的范围内有所作为。在这些作为中,我们可能会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这些事物能够主导我们的思想,使我们顺服于它们,这样我们就能乐此不疲地为之奋斗,以最大的热情来实现自己的目标。青少年天性纯洁质朴,我们有时会不忍心要求他们必须做什么,但是从教育的角度来说,在教育过程中对他们有所要求,使他们服从一些基本的原则还是有必要的。精英教育者会时刻提醒自己的学生:因不服从而与教育者斗嘴会影响公共教育的效果,比如削弱公共课和公共活动的效果。
对社会的兴趣常常与对经济的审思相结合,这种审思能够考虑到各种机遇和困难,从而为达到最终目的而服务。交际与促进交际的外部刺激必须在审思的过程中加以考虑,这些促进外部交际的刺激包括:公共权力和国家行政部门对公共交际的保障或压抑;个人组成团体必须具备的条件,如知识、语言、信仰、公共娱乐以及持家能力等。青年在选择职业之前,需要通过对社会的描述来帮助他认识每一种工作。这样一来,青年所选定的职业必定是符合他自身要求的,他会对自己选定的职业一心一意,并拥有浓厚的兴趣,还会对自己的工作寄予美好的希望,同时渴望自己的职业能够为人类做出贡献。
(2)宗教
对孩子进行宗教教育属于综合教育的一部分,而宗教教育的本质就是让孩子信仰上帝,这是一种真理与尊严的终极观念。这种观念需要从早期就开始传授子,在孩子的心灵刚开始萌发探究知识、思想、希望、恐惧的意识之时,或者在孩子希望打开自己的视野之时,家长和牧师就应该让他们对宗教有所了解。虽然这不属于真正教育者的义务,但一切有利于孩子发展的事物都是教育者应该传授给孩子的。
要将宗教的观念印在孩子的心灵深处,让这种观念在孩子心中占据稳定的地位,就需要在早期创造关于宗教的记忆,以此来让孩子了解这种观念,使这种观念与孩子的其它观念相融合。这种观念是孩子心灵走向大自然的归宿点,是促进心灵清晰、行为理智的基本条件。对孩子来说,家庭象征着世界秩序,是一种心灵的港湾;父母具有神的品质,是一种情感的归处。孩子与父母交谈,就像与神交谈一样。对于孩子,长辈将担当指引者的角色,他们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断提醒孩子,长辈并不是他的上帝,他也不会继承长辈的命运。
精英教育者会让孩子在早期就了解倒退的文化、文化倒退的原因以及倒退文化为自身重回巅峰所做的努力,他们还会让孩子明白,这些落后的文化曾经试图通过早已失去实际效用的艺术来对人类的发展产生影响。但是落后的文化总是被前沿的文化取代,即使有所反复,它们也不会有太大的作为,因为它们的寿命已经接近完结。
虽然我们是德国的子民,但我们依然可以借助别国伟人的故事来教育我们的孩子,德国与法国同属于欧洲,拥有着历史渊源。在教育我们的孩子时,教育者可以给孩子讲述苏格拉底的故事以及苏格拉底所处的那个年代的伟人们的故事。在苏格拉底的年代,人们将左右命运的因素归结为上帝的神念。我们需要让我们国家的孩子明确一点,我们现在希望让他们接触和了解的宗教与当年柏拉图用以教导希腊青年的宗教并无本质的不同,它们同属于教育材料的一部分,拥有同样的教育意义和教育效果。我们鼓励所有青年畅所欲言,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但我们不希望看到青年们失去宗教信仰。我们希望青年们可以保持纯洁的思想,这样他们就永远不会丧失道德,即使生活在一个缺少道德秩序的世界中,他们也能保持自身的纯洁,出淤泥而不染。信仰对青年十分重要,如果没有宗教信仰,青年们就会身处一种没有任何神袛的自然世界中,在这个世界中,物质将远离精神,没有美,更没有人能发现美,一切事物都将变得不再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