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志的记忆、选择、原则、冲突

时间:2024-12-02 07:53:01

人具有一种性格坚定性的禀赋,我将其称为意志的记忆。不过,我所说的“意志的记忆”与心理学上的“记忆”与“回想力”不同。有一件事情令我至今迷惑不解,即目前还没有人意识到观念的恒常性与意志的恒常性的区别,或者说,从没有人将它们放在一起进行对照和比较。而我们需要在这里对这个问题加以说明,因为意志的恒常性是构成性格客观部分的基础,而培养孩子的性格是教育永恒不变的话题之一。

一个人之所以难以获得一个较好的性格,是因为这个人只能通过思考来回想他的选择,他的意志既不能自动出现,也不能像记忆中的观念一样出现。意志的恒常性很少在孩子身上出现,因此,训育是非常必要的工作。

意志的记忆、选择、原则、冲突

精英教育者认为,人意志的恒常性取决于人对事物的观察及思考始终能保持前后一致。人经常会改变主意就是因为意志不坚定,在观察和思考事物时不能保持前后一致,所以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人的主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人无志而不立,精英教育者希望每一个学生都拥有自己持久而长远的志向。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了他是否会下决心实现自己的志向,也决定了他是否会抛弃他的志向,因为这两方面是性格客观部分的要素。性格客观部分的要素具有多方面性,所以,人的志向就有坚定与非坚定之分、强烈与非强烈之分。这两种区别最后的裁决都依赖于人的选择,选择其中之一,则必舍弃其中之一。会懂得选择的人会看到每一件事的价值所在,他们一旦发现群体事物中那些具有最高价值的事物,就会坚定地选择它,并全力以赴地实现它。人的倾向的固定结构中的数量关系不同决定了人性格的差异,为巩固自己的性格,人必须按照个人的标准对事物的价值进行评估。我们需要遵从心中的愿望,让最有价值、最重要的事物占据自己的内心,其它的则全部舍弃。

具有意志记忆的人一般都拥有自主意识,他们会自己做出选择,其愿望也都是按照自然的属性由高到低排列的。人不需要做理论思考就可以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愿意牺牲什么、畏惧什么,而一个善变的人对于了解自己却没有任何经验。

一个人对自己性格的主观部分和客观部分越能保持清晰的区别,他就越能利用自己的智慧来考察自己以及自己意志的对象。人如果可以利用自己的鉴赏力做出诚实的判断,那么性格的主观部分就能保持道德上的纯粹性。通常来说,人之所以考察自己,是因为想在人前表现自己,并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但是我们对自我表现是否符合道德标准并不感兴趣,我们现在所感兴趣的是孩子的性格问题。

在某种程度上,人若想达到自身的统一,就要努力理解自己,不断加强自己,突出自己较坚强的部分,隐藏自己较脆弱的部分。自我理解可以使人的心灵获得自由,让人沉浸在舒适的氛围中,这时,自我反省就能占据人的心灵。在这个过程中,性格的客观部分的特征就可能成为主观部分需要遵循的原则,从而支配人的主观倾向。

除了产生这种原则,自我观察还可以影响人内心的稳定性。一个人理解自己之前,需要先理解自己周围的环境,在理解环境的同时,还要理解自己对环境中事物的倾向。理论思想很重要,但我们不能盲目信任这些思想,因为事物在发生变化,我们需要将实际情况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根据实际情况来应用理论知识。一个人做出选择、愿意听取他人的意见都是出于一定的动机,只有把实际从属的原则融入到他主观的原则中,他才能决定事物和采取行动。动机的力量是性格的一种特征,这种特征与原则的稳定性紧密联系着。

实际上,性格的客观特征只是部分地、非彻底地包含于原则之中。人的个性是一个变色龙,其特征会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当一个人的内心发生冲突时,他才会理解自己的性格。人的德行和坚强性会在内心冲突中表现出来,但是内心的冲突却容易伤害身心,因此人们千方百计地想避免冲突。但是这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们只能利用教育来缓解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