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元素存在的证据

时间:2023-11-26 08:19:03

关于心灵元素存在的证据,很多哲学家对此没有丝毫兴趣。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提出了各种不尽相同的理由,以此来说服自己观察自身潜意识之内的无限精神生活。对于这一点,我并不认同,当然,对此的批评会在稍后做出解释。现在需要研究的是那些能够证明心灵元素可以组成明显感觉的论点,这些论点一直以来都非常清晰,而且我们也能够对此做出清晰的回答。

第一次提出这些论点的,是德国的生理学家A·菲克,他做过相关的实验,并在1862年提出了相关的论点。A·菲克的实验主要内容是对温暖的感觉和触觉的感觉进行区别,具体过程是这样的:拿一张有洞的卡片,通过卡片的小洞,对洞下的皮肤给予一定的刺激,而没有洞的区域则可以给皮肤一定的保护。通过实验,A·菲克发现病人经常犯错,于是,他进而得出结论:这一定是由于基本的神经末梢的感觉过于细微,所以既不能形成温暖的感觉,也不能形成触觉的感觉。

心灵元素存在的证据

对此,A·菲克开始在实验中寻找一种方法,以证明不同的聚合方式可以在一种情况之下让人产生温暖的感觉,而在另外一种情况之下,却让人产生触碰的感觉。他表示:“当一种感觉单元的强度不断地增加,增加到A与B两个元素之间不会有其他的单元干预并且产生影响时,实验者就会产生温暖的感觉;如果条件不能够达到,可能就会产生触碰的感觉。需要强调的是,温暖的感觉产生,并不是介于A和B之间,但无论是温暖的感觉还是触碰的感觉,都是由同一的单元形成的。”

只是,将这种强度渐增的感觉实验运用于心灵要素的解释似乎还是有些晦涩,如果将其解释为大脑的事实,似乎会更加清晰一些。在大脑的区域当中,如果一片区域先是被菲克教授的实验方法进行刺激,接下来又接收到另外一种形式的刺激,那么可能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在一种情况之下,实验者的心理会产生热;而在另外的一种情况之下,他会感到疼痛。无论是伴随物热还是疼痛,这两种感受都并不是由心理单元组成,而是我们大脑机制运行的一个完整过程的直接结果。

也就是说,关于A·菲克的实验,只要关于大脑事实的解释得以通过,那么他就无法去证明心理聚合。

而在A·菲克之后,斯宾塞和泰恩也对此进行了相关的推理和论证。其中,斯宾塞的推论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他是这样描述的:

“普通来讲,我们所看到或者意识到的组成意识的个别感觉或者情绪往往是简单的、同一的,或者说无法观察或者分析的,但是真实的情况却并非如此。在众多的情绪当中,至少有一种是看起来最为基本的,我们不断地体验这种情绪,并将它作为其他情绪产生的基础。只是,它还并不是最小的单元,通过分解,看似基本的情绪可以拆分出不同的成分。所以,任何一种我们所认为的基本情绪都是符合这个理论的,并且它们的组成部分在被分解之后,也同样可以通过组合而形成与原来情绪相类似的东西。

“为了更好地解释这一理论,我们可以将这些简单情绪看作音乐,这样就很明显了,音乐可以被分解为众多更加简单的音符,情绪也是如此,它们可以被拆分出许许多多的元素。已经有相关的实验证明,在演奏过程中,如果吹奏或者敲击的速度低于16次每秒的频率,那么人们听到的效果就是一个一个独立的声音;只有吹奏或敲击的速度超过每秒16次,它们形成的效果在人们的耳朵里才会是一种连续的状态,也就是说,才能形成音调。

“当然,如果频率继续增强,那么音调的音阶也会持续不断上升,一直上升到不属于音阶的行列而变得更加尖锐,这样,性质也就随之而改变。所以,情绪的单元也是如此,根据每一种单元的结合程度不同或者变化,从同样的情绪单元当中,也会衍生出各种各样不同的情绪出来。”

但是,这也并不是全部,德国生物物理学家赫姆霍兹教授就曾经向我们展示过其中的差别。导致音色变化的最重要原因是一个迅速反复的声音产生出不同的序列,或许它的声音高低并没有变化,但是只要速度上产生改变,变得更快,那么音色就会不同。

而且,许许多多不同的乐器也已经被证明,其音色和音调是可以被区分的。而这些区分的方法就是它们所发出的声音或者低沉或者洪亮,或者优美或者刺耳。并且,这些区分所有的特征都来自于一个或者多个增补的序列组合,包括最主要的反复序列。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得知,音阶的差异同人的情绪差别相同,都是由一个序列当中的各种声音单元的组合不同而产生,而音色的差异,则是由于同一种序列与其他序列同时组合而出现。

所以说,我们内心的某种情绪有时候看似是一种基础,但是实际上却是由一个简单的意识单元通过与自我进行各种不同形式的组合而产生和形成。

如果说由声音产生的不同感觉是来自于同一的情绪单元,那么其他的不同感觉也是如此,这样是不是也合理呢,例如颜色、味道等等?或者说,是不是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存在着这样的一种单元,它能够适用于所有不同的情绪。

若每一种感觉的差异都来自于同一的情绪单元,或者都来自于一个共同的意识聚合模式,那么同理可以论证,感觉的差异也是来自于意识聚合模式的差异。具体来说就是,可能会存在一种原始的意识要素,这个意识要素通过同自身不断地组合而产生了无数的意识,然后,这个原始要素再度与产生的意识进行组合,从而产生更高的意识……这样,组合的层次和程度越来越高,相应的,人的情绪也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复杂。

只是,关于这个所谓的“原始要素”,我们能否对其有着更加清晰的认识呢?答案是肯定的。再回到最初的乐器实验,由音调所产生的感觉,给人留下简单的心理印象,这与不同来源的简单心理印象相互关联在一起。而那些无法被我们所感知其持续性的声音,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则是神经冲击,这就是我们认识这一原始要素的过程。

尽管很多人会认为,上文所讲到的神经冲击依旧可以被划归为声音的范畴,但是它的原理却与其他的神经冲击一样。例如,电流通过人体时所引发的情绪,或者是巨大的爆炸带给人的情绪,它们都是一样的,都可以引发人们的恐惧和害怕。尽管这些情绪的命名与我们所探讨的心理学情绪一样,但是它们之间还是有区。别的神经冲击所产生的情绪与外在的干扰相关,它们之间的关系在于,神经冲击所产生的意识状态与音乐所产生的最初意识状态有一定的相似性,换句话说就是,音乐给人产生的意识状态,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说是神经冲击的最初形式。

这样的话,如果人们可以通过足够的持续性来区分情绪,那么很多事情就会变得更好解释。例如,有时候一些外部的刺激不会让我们内心产生任何的情绪,这不过是因为这种刺激在神经当中的持续性没有达到,或者它的刺激只是一瞬间的。也就是说,如果时间被无限地缩短,那么刺激对人所产生的心理变化的影响就会马上消失,想要对一种事件产生感觉,或者去辨别一种声音是优美还是悲伤,都需要通过足够长的持续性时间刺激来感知。如果刺激的时间不长,那它就不会进入到我们的意识当中,即使发生短暂的变化,这种变化也无法被辨别和分类。

根据这一基础可以得知,我们最终的意识单元很有可能是由神经冲击的相同序列而产生或组成,我们所感受到的不同情绪差异,也都是由这一最终意识单元的不同组合而产生。不同的原因,会导致情绪在冲击过程中产生很明显的差异,而原始的情绪序列之间,可能也会在某一些方面存在着差别。而且,有时候尽管有些序列在性质上可能存在一定的相似或者相同性,但是相似或者相同的程度又可能差别很大,这样来讲,神经冲击就会变得很剧烈。

尽管如此,我们仍旧需要假设不同的意识形态所包含的神经冲击应该是相对温和的,即使事实上是不断地在迅速反复,甚至于它们的强度也需要很轻。否则,组成不同情绪和感觉的单元冲击的程度和强度就与日常普通的冲击一样大,这种冲击将会让每一个人都无法忍受,会威胁到它们载体的生命。

正是因此,我们才必须将这些冲击假设为一种连续但是微弱的冲击,而且,这些主观变化的每一种微弱冲击都需要同神经冲击在性质上相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