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心灵活动的研究推论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我们如何表述和阐释自己或他人的心理类型?实际上,关于心理现象的探索和讨论,是随着人类历史的出现而产生的。那么,这种历史悠久的学科是否具备极高的客观性和体系构成呢?
实际上,早期有关于心理学说的研究是掺杂了诸多主观因素的,更多时候,研究者们会以自身为主体来推论时代、验证社会。这一推研方式在当时也形成了业界潮流,并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引领了时代风气。
所以说,早期心理学说是确实存在的,但我不会将它归类为“客观心理学”。我们知道,早期心理学家总是习惯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解读心灵现象,而这种做法也在古人的著述中时显露得淋漓尽致。当看到某人做出一些事情的时候,人们会依照生物学说的相关理论来评价和分析这个人的心理活动。这在当时的立法和生活习性中尤为突出,比如一个人在捕鱼,我们就会认为他当时的心理活动“必然”是“饿了”。
而当见到“捕鱼”这样的现象时,古人就容易从一种“孤立”“静止”的角度来解释,他们不会思考捕鱼者“为谁捕鱼”等关联因素,只是认为捕鱼者“想吃鱼”。这种片面、凝固的观点就是形而上学的核心理论,在部分条件下,我们认为形而上学对古代的心理研究体系带来了推动作用,但另一方面,这些稚拙的学术理论也对真理的发现产生了隐性的阻碍作用。
由于研究内容的模糊性和难以验证,有关心理学研究的工作历来饱受非议。因此,一些朋友希望给心理学的研究贴上“权威”的标签,让它成为一套真正的科学理论。但现在的问题是,若要建立起客观合理的心理学体系,研究者就必须葆有良好的观察习惯,同时积累起有效的个人经验。在反思科学的“意义”和“目的”时,我们发现,学术理论的真实目的并不是记录或者描述某一个客观事实——若只是简单地记述,那我们完全可以选择照相机或者留声机。我们归纳出科学的论断和系统,无非是要从一些繁复、多变的现象当中提取出一般性规律,准确而言,这套规律务必具有普适性和有效原则。例如,研究狼的特征时,我们很容易就能得出一个适用于所有狼群的特性,那就是“食肉而生”。此特性适用于所有种类的狼,因此才当得起“合理”二字。
但是,有关科学概念的推论和考量,同样也会受到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我们验证一条理论、解释一种现象时,虽然力求公正客观,但也无法避免主观意识对思维的干扰。在工作的时候,我们习惯将功劳都记在自己身上,假如出现了问题和争议,那必然就是合作者的过失,是他们的失职导致了研究的失败。这样一种“有毒”的心理现象,在观察阶段会极大地影响个人判断。更加令人厌烦的是,我们无法找到破除这些主观因素干扰的良计——如果要求绝对的客观与还原,那就唯有依靠器械的帮助了。很显然,这种由个人因素造成的研究偏差,在心理学范围内的表现是非常突出的。
有关主观思维对个人认知的误导性,请容我再多解释一些。在我看来,让一个人完全客观地看待某一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在处理各类状况时,我们只能要求自己以最大限度来客观对待,更多时候,我们仅仅需要保证一个事件在它发生的特定环境中是真实有效的——即使在更为广阔的环境中,这一事件不具备普适性也无妨。如果能够满足局部定义上的可信度,又能够经受住主观考察的验证,那么这一事件所涵盖的理论也是可以得到认同的。比如,我们在家里饲养了一条狗,品种是牧羊犬,那么“饲养狗”这一事实就是具备局部可信度的。因为牧羊犬虽不能代表所有种类的狗,但它却适应了特定的条件。
在心理学的观察和验证过程中,我们务必要求自己的视角和观念都是客观、理智的。那么,现在又出现了这样一种值得注意的哲学思考:我们的心理状态和观念,注定与被考察的心理状态是两个迥异的存在,那么作为观察者,我们如何正确认识自己身上的主观局限与思维桎梏?若要做到客观、精准地还原被观察者的真相,我们务必对自己剥茧抽丝,尽最大努力去挣脱这些干扰因素——用一句更为被人熟知的话语来解释就是:“想要了解他人,必先正视自己。”
通过对历史的观察,我们发现了古代社会对个体心灵的过度掩抑性。更为明显的是,在人类早期的心理活动研究中,我们没有发现一分一毫的个体存在,唯一能够证实的就是广袤而又混沌的集体性。例如,一群原始人在围捕猎物时,这个集体中的所有人都秉持着一个简单而稚拙的“围杀”概念;一个部落在祭祀神明时,所有参拜神祇的人都在思考如何取悦上天。也就是说,在社会的初始阶段甚至更早的人类时期,所有的集体成员都保持着类似的情感和个体反应。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难区分两个独立个体的心灵差异,只好将其归纳为“集体人”。
在此,集体心理的存在明显阻碍了个体心灵状态的发展和演绎,所有人都被戴上了相同的面具,并且最大限度地克制了自身情感的外化。而现代社会对于心理学的研究多以个人心理活动为基础,因此,时代发展中的个性扩张才是引发人类心理演化的重要一步。假若没有个性心灵的萌芽,那么我们所有人到今天或许都还保持等同的心思。
我们把以上观念进行综合,有关古代人类心理学的发展和特点也就大体明朗了。上古时代的人类心理具有浓烈的集体化气息,更多个体意识也因此被压抑。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个人情感逐步萌芽,更加成熟的心理学讨论也浮出水面,而在古代心理学的推研过程中,大量主观情绪被杂糅一体、孤立式描述问题的心理学现象也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正是由于上述种种原因的综合作用,现代客观心理学资料越来越少,这也是现代人研究上古社会心灵活动的一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