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倾态度中的直觉面向的是个体内在的客体,代表的是一种无意识因素,这里的内在客体与意识之间的关系同意识与外在客体间的关系是非常相似的。内在客体通过主观意象来感受直觉,即便没有外在经验,它们仍然可以决定无意识的内容,也就是我所说的集体无意识。对内倾直觉本身来说,它们的特征会令经验对这些内容无法理解。
与感觉一样,直觉同样存在主观因素,与在外倾直觉中被压制的情况相反,这种主观因素在内倾直觉类型中存在着决定性的作用。内倾感觉会利用无意识手段为这种主观因素划定一个有关精神刺激现象的特殊范围,从而控制这种主观因素,但直觉的态度却是毫不留情地压制,正因为如此,引起神经刺激的意象才会呈现在直觉面前。这是心理眩晕症患者发病的主要情况。个体在神经兴奋的过程中,时常会出现紊乱的特征,而这会对感觉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干扰。这种特征对感觉的一切特征都了如指掌,包括强度、过程、起源甚至消亡,但它总是忽视感觉的发展,也不关心造成精神紊乱的实质。然而,直觉的推动力完全来源于感觉,它以若隐若现的方式去捕捉闪现在特殊现象之中的内在意象,所以才会出现眩晕的感觉。
外倾感觉型定向于外界客体,而内倾直觉型倾向于意识的潜在过程。所以,在直觉看来,无意识意象有一种类似于客体或事物的高贵品性。但是直觉向来拒绝与感觉合作,因此,有关认识、精神紊乱以及无意识意象下的身体反应都被它排除在了意识之外。也就是说,意象大概是一种脱离主体而独立存在的功能,而内倾直觉者的眩晕似乎也不会想到一些被感知的意象实际上是对自己进行的某种投射。但是这些事情在一个理性者的眼中通常是不可思议的。
内倾直觉者在无意识中寻求可能性的时候,一般的行动方向是从意象到意象,他们不会想到在自身和现实现象之间建立某种联系。世界不会因为某一个人的感受而存在,当然,意象的世界也不会被一个人的意象观点所左右。这体现出了一种知觉、审美的问题。外倾者对内倾直觉者做出了这样的评价:“在现实生活中根本找不到他能生活的位置,他们总是把自己置于毫无结果的幻觉当中。”
内倾直觉型所掌握的内容来自无意识心理,而这些是经验所无法理解的,这是一种心理功能的沉淀,是普遍经验的积累或郁积。也就是说,在不断的重复过程之中,这些功能凝聚形成了类型,由于是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其源头甚至可以追溯到开天辟地。这些原型之间的差异越明显,它们被体验到的频率就会越频繁,程度也会越强烈。康德对原型的定义是一种意象的实体,它是在被直觉感知到的基础上,在感知中被创造出来的。
无意识并不是潜伏着的精神残骸,它对事物关联性的内在转化有着天生的体验功能,它还能与这种转化并存。内倾直觉类型的人能够在一定范围之内预测出某些事情的可能性,不仅如此,他们还能够预测自己遇见一个人以后必将发生的事情。这是一种先知先觉的预见,是所有可感知事物决定性规律的代表。
内倾直觉类型的人要么是充满幻想的艺术家和狂热者,要么是神秘莫测的窥测者和梦幻家。一般情况下,直觉依赖于知觉而存在,所以直觉会把自己限定在知觉的特征范围之内。这样看来,充满幻想的艺术家和狂热者是正常的。但是对于幻想的狂热者来说,它产生于知觉,受制于知觉,所以只会对知觉感到满足。直觉的强化会把内倾型的特征发挥到极致,致使个体完全与现实脱离,然后成为自己狭小生活圈子里的神秘人物。这些人总是会作为一些非同凡响的人而存在,就像艺术家总是会用艺术来描绘他所理解的一切事物。这些艺术中包含了世间所有的形容词所描绘的内容。即便这类人没有成为广为人知的人物,他们仍旧是被埋没的珍珠和金子。
很多时候,我们会把知觉描绘成一种道德问题,虽然这与内倾直觉类型的特征不符合。但是这样做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强化理性功能,所以在极小的差异以及判断上的基础上,也可以把直观的知觉从审美领域向道德领域转移。这就形成了一种虽然带有内倾直觉类型的特征,但与内倾直觉类型存在根本性差别的变体。
当然,一些直觉者或许能突破知觉的束缚和审美领域的范围,从而把自己与幻觉相连。但是这个时候,这类人往往会产生相应的疑问:这种幻觉会呈现出什么东西?对我和世界而言,这存在怎样的意义?这种幻觉的责任和任务是对我负责还是为世界服务?这些疑问催生出了有关道德的问题,但是那些迷恋知觉或是存在抑制判断的直觉者并不会遇到这种问题。因为这类人只会考虑一个问题,即知觉是什么样的。他们给道德问题下的定义是荒唐的和无法想象的,在他们眼中,正是这些道德问题把他们的思想最大限度地组织起来,然后迫使他们思考那些费尽心神的幻想。而存在道德定向的直觉者会关注幻想的内容,关注幻想含义所显现出来的道德效用,但也会止步于此,不会再考虑深层次的审美可能性。
这类直觉者在自身判断力的作用下,会产生这样的认识:作为一个人,也可以说是一个整体,自身总是以某种方式与他的幻想建立某种内在的联系,而这种幻想可以被感知到,并且还渴望成为一种主体生命。基于这种认识,他开始追求把幻想转变成生命。但是自身心理功能的局限却对他形成了束缚,而且在这种直觉者的身上,想象力一直对他本身非常依赖,这同时导致了他对想象力的倾向性,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道德努力就会存在片面性,直觉者会促使自己和自己的生命与事件的内外相适应,但却与客观现实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偏差。与此同时,他拒绝一些现实影响,始终徘徊在晦涩的迷雾中。他的语言被主观化了,因此,他提出的言论也不被人们信服。迫不得已的时候,他只能承认自己说的话是“荒野中的呐喊”。
根据内倾直觉者的无意识特征,要想排遣他所受到的压抑,需要从客体的感觉入手。内倾直觉者的无意识中存在一种具有原始特征的外倾感觉功能,它具有补偿的特征。这种外倾感觉倒是可以当成描绘无意识人格的范本,它具有不受抑制和冲动的特征,并且依赖于感觉印象。意识态度强制性的加大会造成知觉屈从于内在的状况加剧,从而使无意识站到对立的一面,于是,一种过分依赖客体,把意识态度置于冲突中的强制性感觉就出现了。这便是强迫性神经症的产生原因,而其症状分为整体和部分两种情况,整体上表现为抑郁症,而部分上的表现要么是某些感觉器官的神经敏感,要么是对一些人或物表现出某种强制性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