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对内倾型的了解,我认为,用理性的方式或是大概的描绘手段都无法准确地将内倾型情感的过程体现出来。这种情感的特征一旦被人们意识到,便会立刻表现出来,但是它始终受制于主观条件,所以人们很难发现这种情感流于表面。这也是内倾型情感时常被误解的根源。
内倾者总是以否定的态度面对一切事物,这可以被看作他们对客体的蔑视。内倾者独断情感的存在通常需要人们利用间接推断来证实。内倾型情感在无意识中穿梭,目的就是把现实的东西变成潜在的意象,它一直在寻找这种意象,但是这种意向却并不存在于现实中,只不过这种意象的幻象在它面前出现过。内倾型情感一直在增强自身内在的情感强度,而它逐渐远离的客体却只是它的附属品。这种情感即使表现出来也只能被现实神化,而无法被人们理解,所以人们对它的态度就只是沉默。
原始意象同情感一样,都是作为一种理念而存在,这种理念包括人们所信奉的东西,也有人们所追求的自由,它们包括了理念的含义,也具有情感的价值。情感与思维具有某种共通性,所有的内倾型思维同样有着内倾型情感,只不过呈现的方式有差异。
为了与他人正常交流,内倾型情感需要借助一种外在形式,这种形式需要一种令人满意的表达方式,同时要契合个体的主观情感,并且需要把这种形式“加工”成自身所经历的事情,然后传送给交流的对象。这看起来并不简单,幸运的是,人们恰好存在这种功能,虽然找到合适的形式并不容易,但还是有望实现的,只要它定向于原始意象保持不变。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内倾情感者都会如此幸运,一旦这种类型的人被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影响,甚至形成一种歪曲的状态,他们就会展现出冷漠无情的态度,只关注与自我相关的东西。这种类型的人在过度自我的刺激之下,极易形成一种病态的自我欣赏,以至被人们定义为感伤主义的自恋。这只是一种空泛的激情,它唯一的作用就是让人感觉到自己的存在。
据我观察,拥有内倾型情感的人大多是女性,她们看上去非常安静,但总是难以捉摸。这种类型的女性一般都很少发声,而且素来不好接近,在人们面前,她们身上充满了幼稚和平庸,并且还会散发出忧郁的气质。她们受主观倾向情感的操控,不会展露自己的才能,也不会刻意表现自己,因此,她们往往会隐藏自己的真实动机。她们的安静通常会给人一种静谧的惬意,甚至会让人心生同情,但是她们不会使用任何方式去感化、打动或影响别人,她们甚至对别人的善意和安慰报以漠视的态度。
冷漠和孤独的行为以及所有的情感否定,很容易会使人对拥有内倾型情感的人做出批判,这种批判自然是一种误解。事实是,这种类型的人的情感非常有深度,并且很专一,可贵的是,他们从不会滥用情感。这种误解时常发生,并且以辩论的形式表现出来,而辩论的内容围绕的是这类人与客体之间的深刻情感联系。内倾情感或许将自己的宗教情感隐藏了起来,并且以一种较为温和的、大众普遍能够接受的形式把自己的目的和内容展现出来,当然,这里面一定会存在一种想要借助这种方式达到超出客体优越性的野心,而这种激情往往会表现在内倾型情感者的孩子的身上。
内倾型情感并不会对客体进行直接骚扰,但是它所进行的活动总是令客体感觉到压抑或窒息。拥有内倾型情感的女性充满神秘,这种神秘感会让她们触碰到外倾型男性的无意识,从而使她们散发出强烈的诱惑力。这种近乎神秘的力量原本产生于无意识,但是意识却毫不犹豫地把它给了自我,于是,这种影响就遭到了贬低,甚至沦落到了“个人暴虐”的地步。但是无意识主体终归会与自我实现融合,这个时候,什么都阻挡不了情感的神秘力量向着目空一切却平庸无比的虚荣和卑鄙的暴虐方向转化。由此,一种充满野心并且残酷虚荣的女性便出现了,但是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主体也很容易患上精神神经症。
因此,自我仍然存在于无意识当中,情感依然能够表现出比自我更为高级和有利的东西,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判断出拥有内倾型情感的人是正常的。尽管无意识思维存在古代的特征,但是它在弱化的过程中对自我提升到主体的偶然性做出了补偿性的活动,这种活动起到了非常有力的助益作用。但是,这种补偿性活动的目的若是压抑无意识、还原思维的产物,那么无意识便一定会站在客体的阵营,与自我相对立。这个时候,主体就会意识到客体力量的重要性,并开始察觉他人所思考的东西。此时,如果有人正在预谋一项罪恶的计划,或是打算行使一些阴谋诡计,那么主体就会开启防御功能,怀疑和测试便成为防御的闭合手段。当自身受到威胁时,他会把自卑感转化成为一种优越感。于是,一场场特殊的战争打响了,战场上出现了无数卑劣的手段和行径,甚至正义的美德都沦为了可怕的攻击工具。这里没有了正义和卑鄙的界限,有的只是非难辨的混乱。而不论战况如何,最终结果都是主体的衰竭。这表现出了神经症的症状,这种病症不会呈现歇斯底里的状况,而是给人一种神经衰弱的感觉,就像是现实中的小病症,看上去并不严重,但是由它引发的并发症却绝不容许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