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服主观:内倾思维的“金科玉律”

时间:2024-12-02 05:59:01

内倾型思维定向于主观因素,而除了主观因素,能够影响内倾思维的也有一些抽象因素和具体因素,但是它们的影响程度都不及主观因素。内倾型思维时常徘徊在主观的内容中,所以它已经不可能在主体经验的基础上退回到客观事物中了。

内倾型思维总是表现出尊重和依照客观现实的态度,但实际上,它关注的并不是外界事物本身,而是这些事物所表现出来的新的观点。内倾型思维能够针对一些问题得出相应的系统理论,也能呈现出理论的前景,可一旦事实情况摆在眼前,它又会表现得畏首畏尾、瞻前顾后。很显然,外界事物本身并不重要,所得出的理论也不重要,内倾型思维唯一看重的只是主观意念的发展和表达。所以,它的目的是促成意象到理念的过程,从而达到真实,而它所要达到的目标则是外界因素形成理念的框架结构。内倾型思维是外界事实最为抽象但最为适当的表现形式,而当外界事实证实了这种思维的有效性,思维的使命就完成了。

臣服主观:内倾思维的“金科玉律”

内倾型思维在发展过程中会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情况是完全依靠经验主义来判断客观事实,这样就会造成思维麻痹,并且使事实中的含义窒息。而另一种情况是形成一种危险的倾向,即内倾型思维对自己的幻觉意象进行随心所欲的设置,它会强迫客观事实按照它的意愿去发展,或者对客观事实采取忽视的态度。在这种情况下,内倾型思维呈现出来的理念便会体现出古代意象的根源,也会显现出某种神化般的特征,而我们则将其当作一种“独创性”,或者只是匪夷所思地认为,这不过是一种古怪的想法罢了。这种古代特征在不了解神话动机的专家眼中是非常不明显的。鉴于它的古代性特征,这种理念通常存在强烈的主观说服力,而它的力量越有信服力,外部事实对它产生的影响力就越小。

在真实的主观事实面前,内倾型思维很容易失去自己的方向。它创建的目的是为理性服务,所以它在产生的时候只是大致审视了事情的真实性和可能性,然后匆匆掠过理念世界,急忙去找纯粹的想象王国。在这种状态中,即便是头脑中会产生多种直觉,这些直觉也不会接近现实。等到这种思维发展到一定程度,它便不会再表达任何真实的印象,因此,它又拥有了一种绝对神秘的特性,但是这种思维同经验思维一样得不出结果。

内倾型思维一方面把自己置于一个不可知的表现领域,甚至超越了意象所表达的一切;另一方面却沉浸于对某一种事情的表现当中。事实总是会在主观因素被排除的情况下显现出来,所以它的真实性无可置否,它在未知世界中的表现却会展现出一种主观、直接且有说服力的力量。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内倾型思维找到了其主观存在的证据,但是外倾型思维还需要提供它与客观事实完全等同的证据。因为外倾型在与客观事物分离的过程中,同时对自身进行了否定,而这个时候,内倾型却迫切要保持自己唯一存在的要求,所以会尽可能地摆脱所有的内容。这两种情况的发生,实际上已经阻碍了生命的进一步发展,它们迫使生命从思想领地进入其他的无意识心理功能区域。

内倾思维者会受到理念决定性的影响,但是他所信奉的理念与外倾思维源于客观事件的理念是相反的。内倾思维的理念是向内扩展的,它偏重的是宽度而非长度。内倾思维者与客体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倘若内倾思维者面对的这个客体是人,那他表现出来的情感就只存在否定形式,比如与一些性情温和的人在一起时,他们就会感觉自己是多余的,而当与一些言行较为极端的人在一起时,他们又会把自己定义成“令人生厌并弃置一旁的”角色。内倾思维者的否定特征总会使他把一切都隐藏起来,他们那冷漠、武断的理性判断更是让人难以琢磨。当然,他们也会有友好、礼貌的行为,但这需要一个前提,即“打败一个敌人”,从而让自己的言行中规中矩。这个前提是内倾思维者不惜一切代价都会追求的,但结果往往令人感到遗憾,因为他们的敏感和蔑视,他们似乎找不到这样一个对象,反而会把自己置于一个被防御重重包围的困顿境地。所以,这种类型向来会被人们误解。

内倾思维者非常信任自己的主观意识,如果他们认为某种言行是正确可行的,那么他们在实践中同样会如此认为。内倾思维者在进行社会活动时喜欢坚持自己的行为方式,不会为了迎合公众的喜好而放弃原有的方式去博取所谓的赞赏。但他时常会遭遇这样的尴尬:有真才实学,并且具备做好某件事的能力,但真正去做这件事的时候,他们却表现得慌乱和笨拙,以至于造成同预期截然相反的结果。与客观世界的分离,致使内倾思维者往往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不善于同自己身边的人进行交往,在生活中也只是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意愿,以至于使自己脱离群体的标签愈发清晰,他们拒绝周围所有的影响,也不会对身边的人产生任何影响,所以他们无形中便给他人形成了“卑微”的印象。他们对自己的理念近乎痴迷,只要自己的理念不被妨碍,他们就能够忍受一切干扰,甚至是最为粗鲁的压迫和不可原谅的背叛。

内倾思维者总是在思考自己的能力极限,但在思考过程中却总是让自己受困于更为复杂的问题,进而陷入无休止的挣扎。他们通常认为自己的思维非常清晰,但不知道这些思维在什么地方与客观真实存在联系,而且他们认为清晰明了的事情,往往在别人看来却未必明白,这令他们非常不解,直到内心进行了一场翻天覆地的挣扎,他们才能接受这个事实。他们的思维原本非常清晰,就像他们自己认为的那样,但是思维会承载很多限制条件、疑虑、附加物等附属品,这使他们的思维顿时复杂起来,当然,这种情况源于他们多虑和挑剔的性格。他们不善交际,身边的人普遍不了解他们,而这却被他们当作定义别人愚蠢的证据。如果一个人能够理解他们对课题的非批判态度,那他就很容易走进他们的内心,不然他们注定孤独,总是怀抱着单纯的是非论断和愤世嫉俗的情感支撑。他们时常以粗俗的外表或者天真无邪的童心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他们对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往往会感到手足无措,除非能够把自己置于可以辩论的境地。周围的人总是认为他独行专断,不顾及他人的感受,而对他持有批判态度的人能够给出更为尖锐的批评,但是与他相处久了,关系亲近的人会懂得如何维持双方的亲密关系。

随着性格特征的不断深化,内倾思维者说服自己和他人的力量愈发顽强,他开始排斥一切外界事实,对世界的同情心也逐渐减弱,但对亲友的依赖性却愈发增强。他的思想越是深刻,他们给人的感觉就越是冷漠和独断,但是他们这些思想无法依靠现有资料完整地描绘出来。外界的影响时刻会对他发动攻击,他不得不去寻求足够的证据进行抵御,但是他所惧怕和抵御的东西在局外人眼中不过是一些多余的和不重要的东西。对客体的不重视,导致意识向着主体化的方向发展,因此,他只看重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东西,他们的眼中客观真实与他们自己已经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混淆。他开始敌视那些对他们持有批评态度的人,不过他们并不打算亲自去说服这些人,而是对这些人进行恶意的人身攻击,即便那些批评是正确的。所以孤立便成为内倾思维者生活中的常态。他的思想开始被苦难的混浊物玷污,这对他会形成相当大的危害,于是他开始毫无节制地隔离外界,对无意识的反抗也逐步增强,他们身上会形成一种毫无缝隙的“隔离盾”,但是内部毁灭的冲突却在一点点侵蚀他的生命。

内倾型思维在接近原始意象永恒理念的发展过程中是积极的,也是综合的。但是通过了解,我们可以发现,内倾型思维总是刻意疏远外界事物,当它断绝了与客观经验的联系,它就会变成一些非真实和神话的东西。它会慢慢丧失自己,把自己置于劣势地位,无法与其他无意识功能比肩。这个时候,它的实际价值就消失了,而若想保留这种价值,它就必须理解同时代的重大事件,并与之建立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