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物丧志”的外倾感觉

时间:2024-12-02 05:53:04

客体会制约很多心理功能,其中,它对感觉的影响最为明显。虽然受客体支配,但是感觉同样依赖于主体,这就形成了一种主观感觉。但是在外倾感觉类型中,这种主观感觉总是受到压制。

在主体中,倘若某种理性功能占据了主导地位,那么相应的某种知觉就会拥有一种意识功能,但仅仅是主体认识到了这些知觉而已。如果感觉本身不再是一种辅助功能,而是占据了主导地位,那么客观感觉因素就不会发生什么变化(主观感觉除外)。

“玩物丧志”的外倾感觉

感觉具有客观规定性,它决定着能够引起主体形成感觉的重要客体,所以我把感觉看作一种拥有巨大潜力和强大活力的本能。从客体中产生的感觉有着绝对的威力,因为不管是否与理性判断相容,它都能够得到意识的肯定。

感觉是一种心理功能,客体本质对它形成的制约力量是对它进行价值衡量的唯一标准。产生于客体释放过程中的感觉都会显现在意识中,在外倾态度中,感觉的形成需要感官感知到具体的过程或客体。

在社会生活中,外倾感觉类型的发展总是非常迅速,它是生活中具体客观事物以及实际生活经验的长期积累。所以,外倾感觉类型的人越是优秀,他对经验的青睐程度就会越低,很多时候,一些事情在他心目中已经达不到“经验”的水平了。但这并不代表他已经优秀到了可以“创造”经验的高度,实质上,他只是不懂得如何利用自己的感性经验,这些“经验”在他眼里只是被当成了新鲜感觉的前导。因此,只要是他感兴趣的东西,都会被他划入感觉的范畴。倘若一种与现实存在高适应度和高发展程度的感觉被人们评定为合理,那么拥有这种感觉的人在社会中就会以“理性”的属性而存在。但我想说的是,事实完全相反。这类人能够如此地依附于理性,同样也会依附非理性,依附一种存在很大偶然性的感觉。

这种类型的人大多是男性,他们并不相信自己会依附于“感觉”,他眼中的感觉是证明他生命存在的因素,是他生命的充实。男人都是享乐主义者,这种倾向也会呈现在他们的道德观念中。他们的生活总避不开“玩物丧志”,美妙的音乐、可口的食物都是他们追求感觉的途径,就连最抽象的感觉也符合他们的客观感觉原则。

这类人很容易被了解,并且很现实,他们追求的是感知客体,从而拥有感觉或者欣赏感觉。他们总是充满活力和魅力,并且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一旦“感知”到一些感觉,他们就一定会付诸言行,在他们看来,没有什么是比“说”和“做”更具体的了。而面对一些超越具体事物的推测,他们表示,若要进行猜测,必须增强感觉。这类人的感觉绝非强制,他们只是沉醉于感觉当中,并且认为这种使他们身心愉悦的感觉只能从外界获得,所以,一切产生于内心的东西都被他们贴上了“病态”和“令人厌恶”的标签。他们对可以感知到的客观世界极其信赖,在客观世界的安抚下,他们很容易使自己紧张的情绪平复下来,而且他们的自我调节会很明显地展现出来。他们有自己的理想,这种理想无关理念,且都是现实的。他们崇尚体面,可以为了体面付出一些代价。

虽然在主体中,感觉占据主导地位并无不妥,可一旦超出了一定的限度,以至于连主体都从感觉中消失了,属于外倾感觉类型者的表现就会变得不尽如人意,他们或许会成为一个庸俗之人,整日就知道寻欢作乐,又或许会演变成一个狡诈、放肆的酒色之徒。他们虽然依附于客体,但是此刻,客体也只存在刺激感觉的作用了,因此被急速贬低。客体的受限迫使无意识脱离自己的职能范围,形成了一种补偿性功能,并被引向对立的一面。而无论如何,这都是被压抑着的直觉通过投射在客体之上来捍卫自己的权利的行动。

当无意识表现出反抗纯感觉态度中的自由道德观念时,就代表着神经病状中的强制性出现了。倘若以理性的眼光看待,我们就会发现,自由的道德观念接受了所有的东西,并且全部不加辨别。也就是说,感觉会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主体的判断和节制能力。理性的判断总是伴随着意识的压制,在这个过程中,理性类型者是在压制自己的自由意志,以此来达到控制自身情感的目的。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主体就很有可能完全陷入无意识,陷入的深浅取决于主体对客体的依附程度,它们向来是成正比的。一旦这类人出现神经症的症状,他们就无法做到理性了。所以这些功能绝不能滥用,更不能放任其发展。为了使主体保持清醒,我们可以借助一些能够使人接受情绪压力的特殊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