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斯比特勒说象征的本质

时间:2023-11-26 04:09:03

斯比特勒笔下的普罗米修斯是一个心理转折的形象标志,普罗米修斯称灵魂是自己的女主人,同时又以艺术家的身份离开了人类世界。但大多数社会主体却由于受到外力制约而放弃了自己的灵魂,因此,道德惯例也被交付给了能够带来毁灭性影响的河马巨兽。这个时候,作为灵魂象征的潘多拉创造出了无意识中用作拯救的宝石。这本是人类的幸事,遗憾的是,人类并未理解宝石,以致宝石丧失了造福人类的机会。普罗米修斯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惊人的理解能力,他的活动为人类带来了福音,在普罗米修斯的努力之下,一小部分人会率先觉醒,随后大部分人也会得到拯救。

斯比特勒的作品多取材于他的日常生活,而艺术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相比纯粹的诗意编造,真实的经历和情感更能表现出更大的永久性和有效性。

听斯比特勒说象征的本质

潘多拉的宝石被斯比特勒称为“能够带来自由与欢笑的宝石”和“再生的生命现象的本质”。象征总是意味着解放和拯救,于是,一些禁锢在无意识中的欲力便也有了被释放的可能。被释放出来的欲力代表新的生命,理性会把这些新的生命拒之门外——象征作为拯救欲力的事物,很明显是非理性的。救世主的出现形式向来是出人意料的,而他带来的结果就是一种对立和解,就像斯比特勒所说,豺狼一定会与羊羔同居,食肉动物与食草动物会同区域群居……

富有拯救力量的宝石和有着再生力量的象征到底有怎样的本质呢?我们知道,宝石具有神圣的本质,也就是说,象征的本质是释放无意识中被禁锢的欲力。由此我们便可以得出,象征会在某种特定的形式中显示出一种新的生命,并使这个生命获得拯救,这就是新生的神,斯比特勒称其为“神童”(儿童的性质,也就是象征的性质)。“神童”有着纯粹的童稚性态度,这种态度形成了一种取代理性意象的原则,它是非理性的,有着强大而神圣的力量。

被救赎之后,所有曾经受压抑的心理就都获得了释放,在无意识的空间中,欲力不再呈现压抑的状态,而是尽数发泄出来。拯救的象征就是一条宽阔的中间道路。

拯救使得欲力不再受束缚了,那是不是说明,一些邪恶的力量也会伴随着拯救一同到来呢?说得再明确一点,人们不接受潘多拉的宝石,原因就是看清了宝石背后潜藏着无尽的灾难。潜藏在无意识中的力量如果在一瞬间爆发出来,那它就足以埋没意识。

救世主降临了,但灾难也随之而来,于是,所有事情都在一个没有任何生命和力量的地方发生了。在那里,人们突然看到了一个强有力的新的生命,人们不认识、不了解,于是人们害怕了,自身的理性也驱使人们产生了否定的心理,这个地方成为一个被质疑和被拒绝的领域。在这个领域里,拯救变成了危险的、错误的、不合适的……所有的价值观念好像全部都颠倒了。

《普罗米修斯与埃庇米修斯》描述了潘多拉的宝石现身于时间的情景:一位农夫发现了新出现的宝石的象征,并把宝石呈献给了国王,结果,国王埃庇米修斯的良心一见到宝石,就像见到了无比可怕的东西一样,厌恶地躲到很远的地方。国王让农夫把宝石拿给教士,结果教士厌恶得浑身发抖,为了免遭伤害,他们一边用手护住前额,一边大喊:“快把它拿走!它是个邪物,它的内心充满了污秽的肉欲,眼睛里全都是傲慢无礼!”农夫又把宝石拿到了学校,教授们评判它缺乏灵魂与情感,而且不够庄重,没有主导思想,与学校的气质格格不入。宝石到了金匠手中,却被鉴定为假宝石,农夫想在集市上把它卖掉,却被警察斥责:“难道你没有良心吗?竟然让这种肮脏、不知羞耻的污秽东西裸露地出现在众人面前!赶紧让它滚吧!若是你清白的妻子还有纯洁的孩子见到了,并且因此而受到玷污,相信魔鬼都不会放过你!”

在故事中,象征完全成了一种破坏风俗、表现肉欲、危害道德的东西,从故事人物对它的评价中,我们可以得出它是非理性化的。人是一个微观世界,是对立和解的统一,人的身上有显露的文明,自然也会存在潜藏的野蛮。这个象征来到人们面前,只会使人身上潜藏的野蛮被唤醒,这是人们憎恨它的根本原因。宝石被抛弃了,它结束了自己短暂的拯救历程,但是它出现的机会非常少,频率大概是一千年一次。

斯比特勒指出,象征会使一切的力量都发泄出来,人们接受象征所承受的不是最大的危险,最大的危险是那些被象征唤醒之后的意识受到理性的影响,或者受到传统思维方式的支配。作为英国神秘诗人,布莱克在《诗歌集》中把人类分成了奉献自己、创造财富的人和窃取他人果实来保全自己的人,并认为宗教存在的主要工作便是协调世间的这两种人类。这对斯比特勒的观点是一个非常完美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