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差异产生的混合情感

时间:2024-12-02 04:59:02

为了解其他与爱或恨混合的情感,我们再来讨论一下尊重与轻视。

人是群居动物,所以需要彼此交流。人在交流时,往往会考虑他人的特点与状况,而这一般有三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就事论事法,也就是不进行对比,不考虑其他因素,直接研究他人的特点和状况;第二种方法是对比法,就是拿我们的特点与状况与他人相比较,从中找出差异与不同;第三种方法是将就事论事法与对比法相结合,对他人的特点和状况分别进行单独考虑和比较考虑。

由差异产生的混合情感

通过以上三种方法看待他人的优点,往往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情感。第一种方法容易使我们产生爱的情感,第二种方法方法容易使我们产生自卑的情感,而第三种方法可能会使我们产生一种爱与自卑相混合的情感,我将这种混合情感称为“尊重”。相反,如果我们用上述三种方法看待他人的缺点,相应地就会产生恨、骄傲、轻视等情感。

显而易见,在轻视别人的同时,我们自身也会产生骄傲情绪;在给予他人足够的尊重时,我们的内心可能隐含着某种自卑感。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混合情感,主要是因为我们与尊重或轻视的人进行了对比。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个人,我们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实际上,客观地看待一个人的境况和才能,即使角度不同,其境况和才能也不会有太大差别,但是我们却可能产生尊重、爱或轻视等多种情感,这又是为什么呢?答案就是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与这个人进行了比较。若观察者比观察对象地位高,前者常会对后者产生轻视,反之则会产生尊重;若他们的地位相仿,前者就可能对后者产生爱的情感。

人性存在这样一个准则:相比于自卑,我们更容易产生骄傲的情绪。正是因为如此,相比于尊重中混杂着的自卑,轻视中混杂着的骄傲显得更多,也更容易被人们看出。相应地,我们更喜欢与地位低的人相比较,并从他们那里获得满足感,从而对他们产生轻视感;我们不喜欢与地位高的人相比较,不愿承受他们带来的屈辱,更不想放低姿态去尊重他们。因此,人的虚荣心比仁慈心更容易被激发出来。

情感间的混合只在某些情况下发生,而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会发生。别人身上的优点能激发我们的爱意,若这优点转移到我们身上,爱意就变成了自我的骄傲感。若将自己与他人相比较,则很容易产生自卑感。骄傲与憎恨相结合,就会产生轻视;自卑与爱相结合,就能产生尊重。但对于某些对象,为何我们只会产生纯粹的爱或恨,却不会产生尊重或轻视的情感呢?

爱与骄傲令人愉快,谦恭与恨却常会令人陷入痛苦。这两组情感内部存在差异,它们彼此具备了相反的性质。骄傲与自信可鼓舞士气、唤起激情;爱与柔软却会使人变得柔软,丧失激情和力量。愤怒与憎恨可能给人力量,谦恭与羞愧却会令人沮丧。人类的情感大抵如此,我们必须对它们形成一个清楚的认知。

卓越的天赋和渊博的知识往往是人骄傲与自负的原因,它们能给我们带来快乐,也能通过快乐与爱产生关联。愚钝与无知常常是人自卑的原因,它们会令我们不快,既能与谦恭发生双重关联,又能与憎恨发生单一关联。由此可见,爱与骄傲、恨与谦恭等情感的比例和力度通常都不是相同的。

我们轻视一个人时,总是会远离他、排斥他,不愿与他站在同一个地点,也不愿和他同时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在我看来,认知总是与情绪相伴存在,不管是数目认知,还是延伸认知,都是如此。至于那些与人生存在重要关系的认知,或者是容易引起人们注意的认知,则更会紧密地与我们的情绪相伴。当我们观察一个富人和一个穷人时,我们的心态往往是不一样的。对于富人,我们总会在潜意识中产生一种较弱的尊重;对于穷人,我们常会在潜意识中产生一种微弱的轻视。虽然这两种情感是相对的,但我们很少会从这两种对立的情感中感觉到差异,因为这种差异感主要来自观察对象之间存在的某种关联。也正是因为这种关联,情感之间才能够相互融合,否则,情感之间将会完全独立,以至于我们无法对其进行比较,也不会感到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差异。

从这种现象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们在接触到这些情感的同时,也会接触到那些对象之间的关系,当情感与关系相适应时,我们才会觉得理所当然,也才会感到心理平衡。在生活中,如果看到一个富人与一个穷人出现在同一个地方时,我们常会产生一种不平衡感,甚至直接感到不快。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感觉,是因为富人与穷人之间的差异很大,或者说,因为我们对他们产生的情感与他们的实际关系不适应,所以我们才会心中失衡并感到不快。

事实确实如此,越是身份高贵的人观察到上述现象,他越是会感受到不快;而身份卑微、缺乏教养的人却会对这种不相称视若无睹,甚至根本不受影响。如果一个人的地位、财富、知识等都远胜于我,那么我自然就会在心中与他保持一定的距离,倘若不得不与他接触,我便会对他表现出尊敬和崇拜,以缩减这种距离感。假如我没有表现出尊敬和崇拜,那很可能是因为我没有感受到别人的优越性,也没有意识到去缩减我与他之间的距离。或许一些人不愿承认人与人之间的这些准则,但是“差异产生距离”这一事实却很少会被人否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