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伟大的情感中总是伴随着赞扬和认可,仁慈也不例外,因为仁慈便是人类伟大的情感之一。对于这样一种备受赞扬和认可的伟大情感,我们又该如何探究它的起源呢?
人类以往的经验赋予了我们足够的智慧来认清自己,凭借这些智慧,我们足以应付和处理人类日常的事务,并认清这些事物在人类情感中所占的比例。我们的认知告诉我们,人的仁慈是有限的,一般只局限于个人的朋友、家人,最多也不会超出国家的范围。根据人性的这一特点,我们需要在日常活动的范围内才能准确判断人的道德和性格。
我们之所以会赞许一个人的性格并爱上其为人,主要是因为他的情感倾向可以引导他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当然,这个引导的过程必定是在他自身的范围之内。我们也可以通过同情的作用与别人建立起特殊的关系,并使这种关系成为彼此的羁绊。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接触到不同的处境和利益,也会结识到性格各异的人。在这些经历中,我们会被眼前的利益蒙蔽双眼,专注于对他人进行判断,却最终忘记了对自身的判断。当我们和他人在情感方面发生碰撞时,我们便会相应地产生一种趋利避害的情感倾向,也只有在此基础上,我们才会与他人产生一瞬间的联结和联系。这是我们每一个人在情感方面达成的共识。利益或危险离我们时远时近,它们通过同情的作用吸引着我们。我们将这些关系和同情心延伸出去,让它们在更多类似的情景中发挥作用,以满足我们对情感生活的需求。而一旦这种情形不能成立,我们的同情便会逐渐减弱,赞美或责备也会迅速销声匿迹,最后怀疑之情便会产生。
人类建立的那些原则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情况,有时,某一原则会适应一些情况,而将这一原则应用在另一些情况便不再适应了。这时,我们就需要通过反思来矫正自己的认知,从而形成一种更加准确的判断。与我们对自身的关心相比,我们对他人的同情是微弱的,并且,我们对陌生人的同情总是比亲近之人更加微弱。尽管有些时候,我们认为自己已经能足够冷静地判断别人的性格,但还是会忽略这些有关同情的细微差别,从而导致判断不够客观。人类拥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无论是在交际方面还是在情感方面都是如此。人际交往中,除了语言的沟通之外,还有双重情绪的相互沟通。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沟通形成一定的标准,从而对人的性格进行判断,对人的风俗习惯进行赞美或谴责。虽然人类不一定在内心深处通过那些一般的概念来调整自己的爱恨,但是这些概念却能帮助我们进行有效沟通,使我们达成自己的目标。
仁慈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之一,人若拥有仁慈的情感,必将因此受用一生。常怀仁慈之心的人往往是快乐的,因为除了自身的幸福之外,他们还会以别人的幸福为快乐。仁慈的人必定是心怀天下、心胸宽广的人,这种特性注定了他们会拥有更多快乐的渠道。从人生价值上看,仁慈的人不仅对他人有益,更对社会有益。仁慈的人通常都比较开明,尽管他们身上也可能会存在一些对社会有害的性质,但是只要心怀仁慈,他们总会想方设法改正这些性质,使自己变得对社会有益。如果缺乏仁慈的引导,人的心灵就很容易陷入黑暗。比如一国之主若缺乏仁慈,他就会成为人人谈之色变的暴君;一个贫穷的人若丧失了仁慈,他就很可能成为危害一方的盗贼。勇敢与野心、判断力与才能等人性特征不具备善恶的倾向,但如果这些性质缺乏了仁慈的指导,就很可能变成危害社会的不良性质。
爱能使被爱之人直接感受到快乐,而恨能使被恨之人直接感受到不快,因此,我们称赞和提倡一切与爱有关的情感,责备和反对一切与恨有关的情感。仁慈的情绪与英雄主义的豪迈情绪一样,都非常容易使人感动。当我们看到别人仁慈的行为时,有时可能会被感动得热泪盈眶,而对于别人的仁慈,我们自然而然也会报以仁慈。以上种种都证明,我们会称赞他人,并非都是因为他们会给我们带来好的结果和丰厚的利益,也可能是因为他们的仁慈感动了我们。毫无疑问,仁慈是一种好的品质,当然,它也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品质,社会中的大多数人都具有仁慈的情感倾向。人们总是容易认同他人那些与自己相似的性格,而由于人们普遍都是倾向于仁慈的,所以更愿意认同和称赞仁慈的人。仁慈的人会把善理解为爱人,而勇敢冒进的人会将善理解为豪迈。这都是人们的同情发挥作用的结果。我们通过同情可以更容易感受到我们与别人之间的那类相同的情绪,因此也就能感受到那类情绪所产生的快乐。
爱或友谊可以使一个仁慈的人备受感动,因为仁慈的人总会把爱或友谊看得异常重要。日常生活中,仁慈的人会无微不至地关心他们的朋友,即使为朋友的幸福牺牲自己的利益也在所不辞。仁慈的人对朋友的关心和爱护也许不能维护社会的利益,但是,越是着眼于那些细小的事情,越是细致入微的关心,往往越是能令人感动,那些表现在细节行为中的浓浓爱意也更能展现出一个人的价值。我认为人的情感是可以相互影响的,如果我们能与一个拥有仁慈情感的人接触,那么我们就可能在他的影响下也变成一个仁慈的人。
善意与仁慈是人性的表现,愤怒与憎恨也是人性的表现。这些情感的关系明显是复杂的,因此,我们在处理它们的关系时需要用到足够的智慧。例如,我们不能因为愤怒会给人带来不快而过分苛责人性,要求所有人都不产生愤怒。在我们心灵的内在架构中,愤怒与憎恨也是固有的部分,从某种程度上说,在遇到别人的无理行为时,不敢表现出丝毫的愤怒与憎恨往往是一种软弱的表现。在一些情境中,我们还可能因为一个人的愤怒不如大多数人强烈而对他赞许有加。同样,在我看来,仁慈也是有限度的,比如在战场上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我们不能过分地表现出仁慈的情感,否则,这也可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麻烦,比如当我们因仁慈而过分地关心他人的私生活时,就可能会因此遭到他人的反感。所以,一切的仁慈都应该建立在合适的范围中。或者说,对待这个世界,我们应该学会适度的仁慈,这样世界才能变得情意绵绵,而不是变得麻烦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