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人“向上”的团体性

时间:2023-11-25 23:59:01

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成为团体中的领导者呢?如果某个团体是由马拉松运动员组成的,那其中耐力最好、跑得最快的成员便会成为领导者;如果某个团体是由T台走秀的模特组成的,那其中身材最佳、相貌最美的成员便是当之无愧的领导者;同样地,智囊团的领导者应当是其中最具智慧的成员,设计师团队的领导者也该是其中创意最多、作图最好的成员。

也就是说,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团体,领导者总是在优中选优的情形下诞生的,即便有时会发生特殊情况,即团体中专业水平最高的那个成员也许并不一定具备领导者的能力,但能力最差、性格最软弱、头脑最不灵光的那个人一定不会成为领导者,这一点总归是无可争议的。由此可见,“领导者”这一成分是在“向上”的方向上孤立,绝不会是在“向下”的方向上选拔,并且他必须始终保持向上发展,否则领导者的地位就会动摇。

催人“向上”的团体性

其实这种“向上”的倾向不仅仅发生在领导者身上,对于追随者而言也是一样的。一方面,从理论上来讲,团体中的每个成员都有成为领导者的潜质和可能性,成员的自我也或多或少会具备领导者的某方面特征,并在不同程度上指向领导者,这就会使得成员产生优化自身的倾向,并为之做出一定的努力;另一方面,个体一旦成为团体成员,就会受到团体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团体倾向于推动成员进步,那么成员的自我也就会随之“向上”发展,这种推动力量几乎是所有行为团体所共同具备的。所以我认为,团体存在的意义之一就是推动成员的自我“向上”发展,团体的整体氛围越优异,这种推动力就越强大。

这种“向上”的倾向在具有竞争性的团体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在竞争中获得胜利、优势地位、资源等的渴望能够促使团体成员努力“向上”发展,并且这种动力会随着竞争性的增强而增强。不过,竞争并不一定具有外显特征。在很多时候,竞争是隐性的,这大多体现在某些特定的心理团体中。当然,竞争是具有普遍性的。不仅是团体的成员之间、团体与团体之间存在竞争,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几乎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竞争,所以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处于显性或隐性的竞争之中,如果将整个社会视作一个大团体的话,身处其中的社会成员必然也会受到“向上”的推动力,以促使他们的自我得到提高。

那么团体中的某个成员是如何体验到自我提高的呢?换而言之,判定自我是否得到提高的标准是什么?我认为这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方面,这与个体的期待值有关,也就是说,如果个体的活动成果达到甚至超出了自己的期待值,那么个体就会认为自我得到了提高;反之,如果活动成果明显低于期待值,则个体的自我不仅不会提高,甚至还会降低;另一方面,这与个体面临的任务难度有关,如果任务难度远远高于个体的水平和期待值,那任务的完成度就不会对个体产生太大的影响,相应地,也就不会使个体的自我发生改变。

这一观点可以在其他心理学家的实验中得到验证。参与实验的被试者是一些未经任何射击训练的普通人,而实验的任务则是打中靶心,很显然,对于被试者而言,一开始就完成这一任务是不可能的(在这里我们必须排除任何好运的因素,这会影响实验的准确度和科学性),即使经过一定数量的尝试,要命中靶心也很困难,被试者的每一次射击都有可能失败,也有可能成功,但失败的几率要比成功高得多。但是在实验过程中,实验者发现被试者在逐步用相对容易的任务来取代他布置的任务,“我先试着打中靶子,然后再去打7环、8环、9环,最后努力击中10环。”其中一位被试者这样说道。这不是一个特例,几乎所有被试者都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即自行降低任务难度,逐步向最终的任务靠拢,期间每次完成自己设定的目标,被试者都会获得成功的体验,而这种主观的成功与实验者要求的客观成功显然是有很大区别的。换而言之,被试者只是降低了成功的标准,亦即降低了自己对成功完成任务的期待值。

在实验中,期待值决定了被试者对成功的体验,而后者又反过来作用于前者。如果被试者成功完成了任务(此处的“任务”包括被试者自主设定的和实验者发布的),那么被试者的期待值就会在无形中提高;反之,如果被试者失败了,那么他的期待值也会随之降低。这就会导致下面这种情况:为了获得成功,个体会降低自己的期待值,如果期待值维持在一个相当低的水平,个体就会感到自己获得成功的概率大大增加。然而这种建立在低期望值上的“成功”并不能在实际上让自我获得提高,因为它与个体最终应完成的任务或应达到的标准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这种差距可能是很大的。当然,一部分个体会因此认为自我有所提高并感到沾沾自喜,但事实上这只是一种假象罢了。

但是,我们说过,个体能否获得提高自我的体验不仅与其期待值有关,还与任务的难度高低有很大关系。在上述实验中,实验者在实验进行之初就要求毫无射击经验的被试者击中靶心,在这种情形下,即使被试者完全无法达到这一要求,他们也不会感到失败,因为任务难度过高,以至于远远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这就像我们在小学的时候无法解答世界知名的数学难题一样,那题目看上去可能像是天书,但我们并不会因此感到困扰或沮丧,因为我们心里很清楚解答这样的题目是那些资深数学家的工作,而我们完全不可能达到这种水平。同样地,如果任务难度过低的话,也无法令个体体验到成功。在实验中,如果有的被试者接受的任务是“从桌子上取来一”的话,他就能很轻易地完成,但这不会给他带来任何成功的体验,因为任务难度远远低于他的能力水平。

综上所述,在任务难度适中且拥有恰当期待值的情况下,个体如果能够成功完成某项任务,就能够提高自我。当然,我所说的任务是在团体中进行的。除此之外,如果团体向成员发布了任务,而成员的期待值较低的话,就意味着该成员的自我在团体中有所降低,但同时他更容易产生提高自我的错觉,因为成功的标准被降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