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痕迹理论的“进阶宣言”

时间:2023-11-25 22:59:01

至此,我们已经将痕迹中的时间序列变得空间化,这也证明有机体关于时间序列的记忆与关于空间模式的记忆的确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当我回忆往事的时候,那些事件在时间上都是按照一定顺序先后发生的,而在空间上则于不同地点展开,相比较而言它们属于不同的经验,但又共同存在于我的回忆过程当中。

还记得那个在完全寂静的空间里持续响起一段恒定音调的例子吗?我们曾经为了讨论第二个例子而暂时放弃了它,不过现在我们可以为它的统一性找到确切的根源了。正如我们对两下轻叩声所具有的一致性解释一样,一段恒定音调的统一性也源于特定的化学反应。如果把痕迹解释为神经兴奋产生的淀积物,那么两下叩击所对应的两个兴奋区之间就会发生化学淀积,一段音调的统一性也是源于这种淀积,它是由不同位置的连续振动产生的。兴奋连续发生,淀积列也就持续增加,一定的淀积列与一定的兴奋周期相一致,而兴奋的变化则会使得淀积列彼此分离,最重要的是,我们已经证明淀积列的空间组织与空间场内实际的空间组织不必时刻保持一致。

一场痕迹理论的“进阶宣言”

现在,我们已经解释了斯托特理论中合理的那一部分,并且补充了我们所反驳的论点。但我觉得我们迄今为止的讨论仍然不够充分,因为在引入了场的概念之后,我们未曾对它的作用展开详细的论述,事实上,每一种兴奋都必须被放在痕迹场内来看待。

痕迹列图例

假设一个时间单位由某种特定的刺激序列引起,那么第n次刺激发生的那一瞬间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我们知道,在即刻之前存在着由第一个n-1刺激所产生的痕迹列,该痕迹列又形成了一个有组织的场,且这个场自身带有统一性。这个场内所充斥的力量使得痕迹列相结合,并与其他痕迹分离开来,同时呈现出一定的清晰度,至此这个过程便形成了一个分离的单位。正如在空间组织中形成一个分离单位一样,该单位的力量会渗入外部的场之中,如果它是不完整的,那么场力会倾向于展开一个闭合的过程。当然,这种闭合所选取的方式是由已经存在的组织决定的,是一种带有良好连续性的闭合。就像上图中所展示的那样,假使从a点到n点形成一个痕迹列,且它呈现出开放的态势,那么由此延续出p1点要比延续出p2更容易一些,因为场更倾向于在痕迹列的末端或最为临近的地方发生影响。

威特海默在他未曾发表的实验论文中也为我们的上述论断提供了有力的证明。痕迹列在刺激序列走到自然尽头之前是一种不完整的空间组织,并且呈现出一种开放的态势,它会产生出一种促使兴奋继续下去的力,借此让自己得以延续下去,并最终走向闭合。场力以这种方式决定了刺激产生的兴奋,从而产生了它所需要的淀积,使得已经存在的痕迹列能够以某种特定的形状延续下去。如果我们要借此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我会给出这样的答案,即第n次刺激所导致的兴奋n在场力的影响下产生了淀积n,而此前第n-1次刺激所造成的兴奋n-1已经留下了特定的痕迹列,淀积n与该痕迹列进行合作并使其良好继续下去。在这个过程中,场提供内部力量,而刺激则提供外部力量。

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该时间单位中,每一个“点”的存在都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它自己的刺激,二是先前产生的场,随着序列的延续,新的“点”不断产生,场的范围也就随之扩大,相应的场的力量也会不断壮大。在此基础上,随着该单位在时间上持续得越来越长,场力的作用也就变得越来越强。不过,这种强度是有一定上限的,正如空间单位也有一定的上限一样,而上限的程度则取决于某种特定的条件。

现在我们可以恰当地解释为什么在那个有关升降调音乐的例子中能够听到两个交织的音符了。处于这段音乐开头部分的四个音符已经形成了一个痕迹场,这个过程由第六个音符——我们暂且称它为音符a——良好地延续着,同时也被第五个音符(C调升半音)——我们称之为音符b——延续着。当音符a发声时,它将受到来自开头的四个音符的影响,从而顺着它们所确定的方向延续下去,并试图扩展由它们所留下的痕迹系统。此时,音符a相对来说不受音符b所留下痕迹的支配,然而在它后面出现的那个我们称之为音符c的音符则不然,它表现出与音符b的痕迹紧密联系的倾向。

也许这样的表述会让人产生质疑:为什么一个过程能够穿越另一个正在进行的过程得以呈现出来呢?在这里,我认为不妨以视觉效果进行类比。人们的视觉中有一种现象被称为“隧道运动”,即一个物体在运动的过程中穿越一处轨道,而该轨道未被中断,那么这个运动的物体会被视为在障碍物的后面通过,犹如通过一条隧道——事实上,这就是视觉效果中的一种“双重呈现”,对于音乐的例子而言,它也同样适用。

目前我们已经通过用组织来解释痕迹这一方法避开了斯托特的理论中不合理的那些地方,并且把痕迹的形成与变化和场的作用联系起来,得出了时间单位特殊的动力特征。我认为更多的假设已经没必要被提出了,接下来要做的工作应当是为我们的痕迹理论找出足够的实验证据,并在此基础上继续构建和发展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