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在指引我们避开眼前的飞石?

时间:2024-06-28 21:53:04

心理学的普遍性原理表明,我们的行为是由整个心物场的特性决定的。那么,有机体的行为环境究竟是如何对行为进行指引,以使得我们的行为具有适应性的呢?对这个问题答案的探索,首先需从地理环境与行为环境之间的关系中展开。

我们小时候大都玩过抛球的游戏,如果一只球在我的眼前飞过去,而我站在原地没有做出任何反应,那么它就仅仅是从我的行为环境和地理环境当中飞过;但是如果我及时做出了敏捷的反应,球就会从地理角度和行为角度被我抓在手中,换句话说,只有当地理环境中实际的球与我实际的手发生接触的时候,在我的行为环境中才会出现“抓住了球”这个动作。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在一定情况下,有机体的行为必然建立在其行为环境与地理环境相适应的基础上,这种关系也正是我们展开探讨的前提所在。

是什么在指引我们避开眼前的飞石?

至于行为环境是如何具体对我们产生影响,进而指引我们的行为的,还要从我们的神经系统对于运动物体的知觉上说起。很多心理学家习惯于不加改动地将原始生物学或解剖学中的反射弧理论直接套用在心理学上,然而我认为,这会使得我们的研究陷入某种误区。我们曾经讨论过生物学上传统的通路假设或联结假设,按照这种思路,神经系统对于肢体的支配建立在神经兴奋的简单传递上,即从感官当中的某一点出发的神经兴奋经过传入神经被传导至神经中枢的某个特定地点,再传导至一个或一簇特殊的传出神经元,这个过程被生物学家们称为“刺激-反应”模式。但是,如果不偷偷地引入这类概念,这样的反射弧理论还能应用于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吗?

依然以抛球的游戏为例,当我们对一只迎面飞来的球作出反应——无论是伸手抓住它还是侧身躲开它,反射的起始点其实并不是我们视网膜上的某个点,抑或视网膜上投射的这只球的影像,而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实际的运动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内的运动过程。

反射弧理论说明图

这样陈述理论也许太过苍白,接下来我将做出更为详尽的解释:首先,当球或者石头、箭矢这一类的东西向我飞来,而我下意识地决定躲开它,以免自己受到伤害,在我做出躲避行为的这一瞬间之前,无论我注视着这个飞来物体的上方还是下方,左边还是右边,都不会对我接下来的躲避这个动作造成实质性的影响,据此来说,视网膜上的每个点事实上都与我们的反应相联系着。其次,以不同轨迹飞行的物体,有可能投射在视网膜上的是同一个点,但会导致不同的反应结果。如上图所示,我们假设E代表一个人,P代表一块石头在反射弧当中建立起来的兴奋点,而线1、线2、线3则代表这块石头的三种飞行轨迹。从图中可以看出,三种轨迹都投射于同一个兴奋点,但在这三种情形中,E所代表的人既可以向左迈出一步来躲开石头,也可以向右迈出一步,甚至后退到石头砸不到的安全范围之内,或者干脆站在原地不动,他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并不是取决于这个兴奋点究竟位于哪里,而是取决于石头的飞行轨迹和飞行速度。最后,在物体向我飞来的那一瞬间,它在视网膜上投射的那一点的位置并不仅仅与它在半空中所处的位置有关,还与我眼睛的状态有关,我的眼睛可能无所事事地半阖着,可能在凝视着地面上的一棵草,也可能在仰望天空中的云彩,但这依然不会对我接下来对它进行躲避这一反应产生影响。

所以我认为,单纯地将原始生物学或解剖学中的反射弧理论应用于解决我们目前面临的问题上就不可能了。我们必须把运动本身作为一种刺激,并且,这里我所说的运动并不仅仅指的是外部物体的运动,也不等同于视网膜上所投射出的影像的运动,而是我们的大脑中发生的运动过程。正是这种运动过程构成了起始的刺激点,使得我们产生反射,而在我们心物场的行为环境当中,这一系列的过程,就表现为我们的行为。

那么我们的行为是因何而具备适应性的呢?要解答这个问题,让我们先从一个实验说起。

威特海默的经典实验证明,在一个场内发生的运动,会对其运动轨迹周围的场物体施加一种力。也就是说,如果一块石头朝我飞来,那么在场内,它就会建立起一种主要指向我的强大力量,而一旦它的方向发生改变,这种力量也就不复存在了。在他提出并证明这种理论之前,人们往往倾向于从经验中寻找这类现象的原因——如果我们没有及时做出反应,具备某种特征的物体就会对我们造成伤害,这被认为是根据经验所得。但是威特海默证明了这其实是场内的运动物体对其他场物体施加的力。

在与运动有关的方面,自我也必须被视为场物体之一,也就是说,场内的运动物体也可以直接对自我施加一种力,它的强弱程度则有赖于该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而有机体对于这种力展现出怎样的应激过程,就决定了有机体的行为是否具有适应性。

有机体的行为,必然建立在行为环境与地理环境相适应的基础上。因此,在行为场内,物体-自我关系的变化不是直接的,而是由地理场内物体-有机体的关系变化所造成的,这种变化会通过有机体的神经系统对其肢体进行支配而实现。自我与物体之间存在一种应力,当应力通过有机体的运动得以解除就是确定我们行为的过程。适应性的行为使得应力减少直至消解,而不具备适应性的行为则无助于应力的解除,因此行为环境倾向于指引我们建立适应性的行为,以消除物体-自我之间的应力,达到最终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