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从低需求到高需求的进阶之路

时间:2023-11-25 21:49:03

曾几何时,人类开始思考各种各样关于人生的问题:“什么是正确的生活方式”“我们如何选择有益于自己生活”等。这些问题曾经被人们划入永远无法解答的范畴,但现在看来却并非如此,因为生物学家在对动物进行实验时,发现了一个关于选择性的秘密。

他们在实验中切除了动物的肾上腺并认为动物会因此而无法调节自身的代谢,但出人意料的是,动物竟然可以通过调整食物的方式,来达到一种新的新陈代谢平衡,并能继续保持活力。生物学家们还发现,怀孕的动物为了顺利生产,会在产前的那段时间调整好自己的食物。

需求:从低需求到高需求的进阶之路

动物的很多行为更多靠的是本能,但是,越高级的动物,依靠本能辨别的能力越差,在有毒的食物面前,低等动物能很快做出反应,并展开防御机制,而高等动物的反应则相对较弱,尤其是人类,而且不同的个体能力有诸多差别。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只要是有机体,体内都有一种自我管理的机制,能够自行对自己进行调节。所以,有机体应该对自身有一种信赖,人类在婴幼儿时期就已经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在选择食物、睡眠时长和断奶时间的时候,婴幼儿自己的选择比成人的估计更为科学。

但是,我们在研究过程中了解到,选择存在好坏之分,科学家们发现,有些鸡可以选择有利于自己成长的食物,进而可以茁壮成长,另一些鸡没有选择这些食物,因而生长得相对瘦弱。如果人们强迫那些瘦弱的鸡吃优质的事物,一段时间后,它们也会强壮起来,但达不到能够做出正确选择的那部分鸡的水平。

这个道理对人来说也完全适用,身心健康的人完全可以选择从长远来说有益的东西,但对于神经病患者,他只能选择有助于自己神经稳定的东西。但后者所倾向的这些,对于身心健康的人来说却是有危害的。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些价值对所有身心健康的人来说是一样的,但也有某些价值要因人而异,这就是价值观产生的生理学基础。不过,人类不只具有生理需求,还存在心理需求,不管何种需求,都需要周围的环境给予满足,由此,才能防止生理的痛苦,或者心理上的折磨。

如果一个人极度缺乏爱,他或许会以为自己得到爱之后,就可以得到真正的满足,从而获得永远的快乐富足,但他并不清楚,一个愿望得到满足之后,只是代表他到达了另外一个起点,他一定还会产生另外的需求。我相信存在一个终极的、永远无法提升的最高级需求,但我们也应该知道,所有需求都是分层次的,它们不断发展并相互联系。

这个结论对于解决存在和形成之间的矛盾非常适用,人类为了追求终极的满足,一直不停地前进,每一次都以为自己到达了终点,但每一次都陷入了深深的失落。其实,我们大可不必如此,追求本就是漫长之路,我们只要满足了一直在追求的需求和愿望,就代表进入了一次天堂。

人体本身就有促进良好成长的机制,包括幸福感、快乐感、愉悦感等。而故步自封、拒绝成长所带来的就是恐惧、绝望或焦虑。这些主观上的反应对我们的心理和行为起到了一定的调节作用。

当人得了心理疾病之后,生理和心理的方方面面就不在一个统一体中了,具体表现为他总是喜欢做一些可能有碍于身心发展的事情,但他却能从中感受到快乐。但这个快乐,往往转瞬即逝,或者对生活并没有任何积极意义。由此,他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和冲动,并且担心这样下去一定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于是,他便产生了巨大的心理矛盾,这非常不利于自我超越。所以,对待心理疾病患者,首先应该满足他基本层次的需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内部倾向,他们都希望可以完全展现自己的本性,但是,这只是一个理想化的建议,如果一个人充分展现了自己作奸犯科的本性,那势必会给周围带来巨大的灾难。

作奸犯科是一种来自于本能的欲望,毁灭、憎恨和敌视都属于这个范畴,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了解得并不多,弗洛伊德认为人是本能性的动物,但也有很多心理学家提出了相反的意见,但无论哪种意见,都没有绝对的证据。

对于身心健康的人来说,愤怒仅仅是对当前情况的一种合理反映,并非来自于过去的生活积累,也就是说,这是对当前不公正、侵犯行为的一种生理和心理反应,并不是对很久以前某人犯下过错的一种积怨。愤怒作为一种情绪,是健全人格所不可或缺的,愤怒的时候,我们的行为更加果断,对自己更为自信,斗争的时候也更加具有力量。但是,身心不健康的人在愤怒中可能会表现出深切的恶意,并且带有盲目破坏的特点。

自我超越的先决条件是解决本质需要,然后一步一步地上升,但不管需求来自于哪个层面,没有节制地满足欲望也会形成危险后果,这也是一种变态心理的体现,对儿童来说同样适用。我们在追求满足的时候,应当意识到其他人也有这方面的需求,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迁就他人,并且控制、延迟甚至暂时放弃自己的需求以达到一种自律的状态,这样的行为才算得上是合理的。

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控制这一点,使得长期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就很容易引发心理疾病,最典型的就是人格分裂和多重人格,这些患者对任何事情都谨小慎微,一有冲动就会拼命地压制。这时候,就会产生另一种人格,它与第一种人格截然相反,它是完全冲动的、无节制寻求快感的个体。这两种性格都是扭曲且不正常的,只有整合他们,才能使身心步入正轨。

有许多心理医生的治疗手段很独特,他们通过揭露患者的本来面目来进行治疗,让患者认识到真正的自己,这可以使他们感到自己的强大和力量,对于社交恐惧有着非常好的疗效。这些心理医生尊重人性,敢于暴露自己真实的一面,并不认为这样就是罪恶的,而且,他们试图让病人也理解这一点。

我曾经接触到一个患者,他是一名僧侣,从小就有崇高的信仰,但他却在一段时间内陷入了苦恼的世界,因为他发现,自己不可避免地带有动物本性,如排便、呕吐等,他认为这是肮脏的,他为自己信奉的神灵竟然创造了这样的机制而感到懊恼。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理想与现实的脱轨,他们所祈求的东西已经违反了人的本能需求,是不可能实现的。

对于一名婴儿来说,他比任何一个成人的潜力都要大,当婴儿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我可以通过他的表情动作推测他有可能是未来的科学家、医生、航天员,甚至是世界级的成功人士。当然,对一个成人来说,他也能表现出超强的潜力。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个理论应用到心理问题的层面上,一位合格的医生,必须对患者有一个全面统一的认识,首先,他要把患者看成是独特的、有尊严的人。另外,他也应该意识到患者存在的不足,以及弥补这些缺失所需要的治疗手段。无论患者做出的事情多么令人反感和厌恶,我们都必须尊重他。

格式塔心理学告诉我们,事实是不断变化的,它们会向着某个方向前进。格式塔心理学并不像行为主义那样将人看成动物,而是承认人的主观能动性。

在大学里,我曾经花费了很长的时间来研究催眠术,但是,催眠术因为其“虚妄的”特性而被划入禁止研究的范畴。但是,我却坚信催眠术是可行的,因此,我不惜“暗地”研究,事实证明,我的看法完全正确。

这就是知识对行为的影响,如果孩子的脚底扎进了一个钉子,你一碰钉子,他就会拼命地哭喊,这时候,你可能会陷入犹豫之中,但当你确定必须要拔下这颗钉子来救孩子的命时,你会毫不犹豫地拔下它。这印证了苏格拉底的那句话:“没有人愿意选择虚假的东西,谁都向往真理。”

一个人如果对现实有了充分的认知,就很容易走上自我超越的道路,因为他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所以,对于事实的无知是罪恶的根源。千百年来,我们一直在求知的道路上探索,即便我们离成功还很遥远,但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有些时候,我们需要研究人的本能价值,但事实上,文化对本能的影响太大,所以我们很难透过现象看本质。在人的一生中,低级需求往往比高级需求更具主导地位,只有完成自我超越的个体,才能满足所有低级需求,进而可以去充分追求高级需求。

这告诉我们,人的高级需求依赖于低级需求,并需要以低级需求作为基础。所以,要发展人的高级需求,追求更高的价值,首先需要满足最低级的需求。最强大的人也摆脱不了最基本的困难,多伟大的人也抵挡不了饥饿和寒冷的折磨。人既有动物属性,又具备超越动物的某种特征。而且,人的满足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尤其是高等级的需求。对于天才音乐家来说,钢琴可以让他获得成就,古筝也一样能给他带来快乐。对于爱的需求并非停留在一个人身上,很多人都可以为他提供这样一种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