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名远播与籍籍无名的“颠覆”之论

时间:2024-12-02 03:35:01

每一个心理学流派对治疗心理疾病都有不同的看法,他们有时也会进行长时间的激烈争论。如果某个病人在一种疗法的作用下康复了,他就会对该流派感激涕零,并成为该理论的主要支持者,但是,每个流派也有大量失败的案例,我发现,很多医治好病人的医生并没有经过任何心理学方面的训练,甚至还没有取得行医的资格,这令我非常困惑。经过多年的研究,我们可以分析出不同学派理论的优缺点,也可以按照他们的质量效果进行有效性排列。但我觉得没有必要,因为理论终究是理论,没有事实和实践作为支撑,就未必能够做到“药到病除”。

有些心理学家拥有渊博的知识,而且可以著书立说,也深受大家欢迎,但这类人中,也有相当一部分群体无法有效地帮助到病人。还有一些人,他们从来不动笔写作,甚至是籍籍无名的乡村教师,但他们却总能很好地治愈病人。当然也有一些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极高治愈率的心理学家,但他们传授知识和经验的能力却未必高强。

声名远播与籍籍无名的“颠覆”之论

从治疗这一方面来说,有些简单的方法适用于任何心理治疗师。例如,当第一次见到病人时,要同他谈论治疗的步骤和时间,以及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切忌剖析病情。第二次接触病人时,才可以逐渐深入到病情上面,并让他谈一下治疗期间的感受,以便决定接下来的治疗计划。

当然,有些心理问题处理起来相当简单,我曾经遇到过一位女大学生,她连续三个月都处在焦虑之中,见到我之后,在两小时的时间里,她一直喋喋不休地诉说自己的事情,我一直没有打断她,当她说完之后,我只是针对她所说的事件本身提出了一点建设性的意见,讲完之后,她对我的忠告表示感谢,然后离开了。据说,她的焦虑症也在这一天得到了缓解。由此可见,在很多情况下,病人需要的也许只是认同和倾听,并不需要多么复杂和特殊的治疗。这一点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对于年纪较轻的患者或是症状不太严重的病人,日常生活的轻松愉快就能帮助他解决问题。例如,良好的家庭环境、幸福的婚姻、有归属感的工作或在事业上取得的成功甚至是克服了某种困难,这些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或消除症状。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好的生活环境是治疗的关键,是患者康复的基础。另外,我还注意到,有妻子或丈夫陪伴治疗的患者康复效率更高。

而且,我们还应该注意到那个我们并不想承认的事实,即很多没有经过专业治疗训练的人却能够左右绝大多数治疗的成败。我认识许多从事心理研究的学生,他们所接受的理论知识和所受的训练相当有限,相比那些知名教授,他们的地位不值一提,但他们却有着教授们没有的素质。他们热爱人类,对心理学有着超乎寻常的探索欲,他们会把大量的时间用在那些教授们认为幼稚的感官现象上。例如,迷宫游戏实验、条件反射实验等。但就是这样一群人,却能在很多情况下将病人治愈,其中有些病人还令多名教授束手无策。

在很多乡镇里,大多数人没有听过精神治疗的概念,镇上也没有心理医生,但小镇居民的精神状态看上去都不差,难道他们就不会产生心理疾病吗?答案是否定的,细心的人会发现,在这里,受人敬仰的老人,学识渊博的牧师充当了心理治疗师的角色。而且,这类人的治愈能力并不比专业的心理治疗师差,因为很多人的心理问题源自于社会生活。而最了解社会的人,往往就是他们最好的心理治疗师。

通过这些启发,我做出了一番总结:在治疗过程中应关注一些无意识的表情、动作和行为,不能把关注点只放在“有意识”上。作为治疗者,也不能只对病人侃侃而谈,或者强迫病人立即接受复杂的治疗。首先,应该让患者明白,治疗师很尊重他,并不会因为他的病症而产生任何形式的歧视与轻蔑。最理想的状态是,患者把治疗师当作一个更具有智慧、更豁达,更加洞悉人性和了解自己病情的长者,只有这样,患者才会感觉到更加安全和放松,从而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这对心理疾病的康复是非常有利的。

其实,这就是满足病人的本质需要所带来的良好效果,当病人的安全、被尊重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就会将注意力放在更高的需求上,即自由成长。至此,患者有了前进的动力,从被动治疗变成了主动治疗,治疗进程自然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