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的形式和特点

时间:2023-11-25 17:49:01

说到人格,我想先让大家从个体出生之后的活动流来进行了解。我们知道,人的行为在出生后具有非习得的性质。但是,在出生几个小时之后,很大一部分的非习得活动开始变得条件化。并且,每一个非习得的单元,在此基础之上都会广泛地系统化。

为了证明关于人格形成的论点,我们曾为一个24岁的人绘制了一张表,上面显示着他在24岁之前的人生中所经过的整个过程,通过这张表,我们发现他的许多活动的发展都源于某一件事情,即所有的行动都是为了某一事件而产生,如家庭、教堂、制鞋等。让我们从制鞋这一习惯系统来看一下。

人格的形式和特点

制作一双皮鞋首先要有材料,所以要饲养牲畜,待它们长成之后进行宰杀,剥掉它们的皮之后,将其送到制革场。在皮革加工厂里,有磨坊,橡树树皮在这里被磨碎,在磨坊的地上挖一个大缸,往里面注满水,然后将磨碎的树皮扔进大缸,这样能让橡树树皮里产生的鞣酸,使兽皮软化。接下来往缸内放入兽皮。之后,再清洗、晾晒和处理。这一阶段的任务完成后,还要将皮革切碎、定型,然后才能开始制作鞋子。我们可以看到,在一双鞋子制成之前,需要经过多少操作过程。制鞋匠人对这些流程都相当娴熟,因为他们为了制作鞋子经年劳作,不断重复着这些已经非常熟悉的活动。在这里,有关于制作鞋子的所有活动,我称它为“制鞋的习惯系统”。

现在回到人格问题。我们经常会听到在谈论一个人的人格时说这样一句话:“他是一个虔诚的人。”这句话表明了什么呢?其实,就是说这个人每天都会读圣经,会在桌子旁祷告,每个星期都会去做礼拜。不仅如此,他也希望自己的家人能像他一样,也试图通过自己来影响他的邻居,使他们成为一个有信仰的人。同时,只要是与信仰有关的活动,他都积极参与。现在有关于这个人的所有的这些独立活动,我们给它汇集到一起,并称其为一个人的信仰习惯系统。

关于这个人,我们只谈论了他的两个系统,而对他另外的一些系统,诸如婚姻习惯系统、爱的系统、饮食系统等,相信大家都已经熟悉了。关于这些系统的分类,我们都只是从总体上来进行的,其中必然还有很多小的系统,我们在此给予忽略。

我们将制鞋视作这个人在24岁时,占其支配地位的职业性习惯系统,而这个习惯系统的构成部分,包含着几个不同的独立的习惯。这些习惯分别形成于不同的年龄段。正如职业习惯系统一样,其他习惯系统的发展路线也大抵如此,诸如我们前面描述的信仰的习惯系统,它们都是从降生开始,经历幼年期、青年期逐渐完成。

我们说了这么多,那么到底什么是人格呢?我的定义是:“通过对能够获得可靠信息的长久行为的实际观察而发现的活动之总和。换言之,人格是我们习惯系统的最终产物。”但是,有一点我必须说明,那就是在这些活动中的不同领域,也有着占据支配性的系统,如动作领域(职业的)、喉部领域(大演说家、善于讲故事的人、沉默的思想家)以及内脏领域(害怕别人、害羞、易怒、生气等我们称之为情绪化的东西)。这些支配性的系统很容易被观察到,在迅速判读个体人格时,便是以它们为基础的。是依据这些少量的支配性系统,进行人格分类的。

或许,我们用那些看见和观察到的事物对人格进行还原,使人格这个词的情感性附带内容不相一致。如果我只是对人们的性格进行刻画,如,“他有命令人的人格”“他有一种讨人喜欢的人格”等等,那么,又该如何对的命令别人的人格这句话予以理解?难道我们不能做一般解释吗?譬如,是指个体以一种命令的方式讲话,或者他拥有一个强壮的体质。

此外,对他人人格的判断,也很难做到客观。一个人若要对他人人格的判断做到准确、客观,首先他本身需要从偏见中摆脱出来,要对个体过去的习惯系统影响进行考虑。只有这样他才有可能进行客观性地研究。这其实很难办到,因为没有人具备这样的自由。我们也被自己的过去所支配着,并在自己人格困扰下,对他人人格去判断。另外,我想再换一种方法,为大家来介绍人格,我要通过下面的描述,来增进大家对人格的了解,对我所要表达的观点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

目前抚养孩子,很多时候,父亲所表现出的是能量强大、体格健壮,仿佛一头要求别人必须听他话的怪兽。所以,一旦遇到拥有这些性格特征的人,你就很热容易败下阵来。虽然,在看来这并没有什么,但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一个“父亲”,完全有能力使你的行为像一个孩子。通过这种解释,大家可能已经认识到情境对我们的支配作用。简而言之,我们是受情境所要求的。

另外,在发展习惯系统时,系统之间很难不发生冲突,于是就形成一种刺激,致使在同一腺体和肌肉中,发生两种对立类型的活动,它们可能是整体也可能是部分的。

一个完整的个体,其某一习惯系统中占支配性的系统被情境要求时,他的整个身体都会启动起来;而身体中每一组横肌纹和非横纹肌,在活动启动之前开始产生张力,为的就是获得所需的习惯系统,并为其创造了条件。因为其所产生的张力,可以让身体中所有的腺体、横纹肌和非横纹肌得到更好的释放。其中发挥最大作用的,是被情境所要求那一种习惯系统。如此一来,个体所展示出来的东西就有了鲜明的标志,使得他的人格因为这种活动被明显地“注意”到。这里所说的“注意”指的是与任何一种习惯系统的完全支配性同义的词语习惯系统、动作习惯系统或内脏习惯系统。

需要关注的还有注意的分散,它只表示个体所处的情境先导致了一种系统,接着导致了另外一个系统,但是并没有马上引发一种习惯系统的支配性。换言之,虽然你开始去做某件事了,但这个活动并不单单有一种刺激在支配你的这种习惯系统,还存在着另一种刺激将另一种习惯系统部分地释放。在这种情况下,必然会导致一种结果,那就是某些肌肉群在使用上的冲突,致使个体表现出语言不流畅、手和身体无法灵活运用、或者无法为肌肉群提供充足的能量供其使用。譬如:当某个人正在跳高时,同学们在一旁嘲笑他,这时他很难将注意力全部投入到跳高这件事上。于是,跳高这一活动受到影响,没能跳出好的成绩。它们所呈现的情形,就是注意分散使活动受阻。在生活中,这种同时想获得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习惯系统支配的例子数不胜数,而正是基于这一原因,使得行为主义者觉得“注意”这个词,不再适用于心理学中。

这是我们没有能力去思考明白的另一种表白,而这种神秘的事物应该从心理学术语中拿掉。我们更愿意让神秘的东西,在我们陷入某种困境时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