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条件刺激下的新生儿活动

时间:2024-12-02 02:08:02

如果我们对处于饥饿状态下的婴儿进行刺激,触摸他的嘴角周围,他的头部则会很快反生反应,并竭力使他的嘴靠近刺激源。观察发现,这种现象出现于婴儿出生的第5个小时。实验者用指尖轻轻触动熟睡的婴儿的嘴角周围,嘴唇和舌头就会立即进入喂食的姿势。事实上,只要在出生时没有发生明显的伤害,一名婴儿在出生一个小时后,都可以有这样的表现。这种喂食反应并不是单一的,它包含着很多动作,如吸吮、吞咽等。除了个别状况外,婴儿的这一机制是很完善的。

喂食反应形成条件反射是很容易的。这一点从用奶瓶喂养的孩子身上体现的更为明显。一个还不能伸手拿奶瓶的婴儿,当看到奶瓶时,整个身体会表现得异常躁动不安。而到了能够拿奶瓶时,看到奶瓶后就会引发身体的剧烈运动,而且会开始啼哭。视觉刺激对婴儿的这一反应也很强烈,当婴儿看到奶瓶时,就会引发反应。因此说,还有许多因素也对喂食产生条件反射。

不同条件刺激下的新生儿活动

此外,爬行是一种非决定的反应。观察发现,很多婴儿并不是在爬行,而且在爬行中所表现出的行为也不尽相同。通过对多次实验观察,我更倾向于这样一种判断,即婴儿的爬行,主要是一种习惯的结果。我们将婴儿的脸朝下放在床垫时,触摸和动觉刺激会引起他的一般性身体活动。此时,由于婴儿的两侧身体活跃性不一致,结果使其产生了绕圈运动。实验者在对一个9个月大的婴儿观察中发现,他的绕圈运动已经持续了几天,但除此之外,没看到他有任何更进一步的活动。在绕圈运动中,婴儿身体的运动方向有时朝左、有时朝右、有时朝前、有时朝后。实际上,这情境就如同迷宫中饥饿的老鼠所呈现的状态一样。因此,想要教会婴儿爬行,只要让爬行与作为刺激物的奶瓶建立关系就可以了。对于这项研究,我们采用了如下的实验方式:我们先将婴儿放在地毯上,将他的腿伸展开,然后在他脚趾所能触及的最远处做上记号。之后,在他双手触不到的地方,放一只奶瓶。如果婴儿没有爬行行为,那么我们可以采用一些办法,促使其身体活动的发生。

小孩子的直立行为,首先依靠支撑来完成,之后就是走路,最后是奔跑和跳跃。在这个复杂的机制中,发展最缓慢的是奔跑和跳跃。而整个机制从开始到结束都在于“伸肌延伸”的发展中。通常情况下,伸肌的延伸在婴儿生长的前几个月里,并未显现出来。而在几个月后,由于大人会采取一种托举孩子的姿势,使得孩子处于差不多站立的位置,这样他的双脚就会一部分始终与地面接触,如此一来,就承受了一些身体重量,使得双腿的肌肉变得僵硬。不久,他就开始尝试使自己站立,也就是说站立行为是在这种反射出现之后发生的。有很多婴儿在7~8个月,在需要很少的帮助下就可以站直了,并通过抓住某物作为支撑,使自己在短时间内处于站立状态。完成了这一步之后,他又开始了进一步行为动作,抓住某种物体到处走动了,之后开始独立行走,迈出人生第一步。每个婴儿独立行走的时间不同,行走的早或晚,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譬如,婴儿的体重、健康状况、是否有过伤害很大的跌跤经历等。一般情况下,到了一周岁的时候,婴儿都能迈出第一步了,也有一些会延迟一段时间。在我们的观察中,第一步跨出最早的婴儿,是在他出生后的第十个月零三天。当第一步跨出后,接下里还要学会其他的行为,以使得身体保持平衡而不摔倒,就像我们成人学习骑自行车一样。

由此可见,在站立和走路这一过程发展中,有两种因素同时起作用,一个是身体的成长发育,另一个是习惯的形成。而通过训练,也就是积极的条件反射,行为是可以被促进的;但是,训练也可能会使行为在这一阶段的任何阶段,出现明显的停滞现象譬如,因跌倒受伤。

抓物:观察表明,除个别外,大多数新生儿可以用右手或者左手支撑住自己的体重。将一根小棒放在婴儿手里(小棒的直径相当于一支铅笔),再使他的手指合拢,通过这一刺激,婴儿会抓紧小棒,并啼哭。在这一过程中,他能凭借手中紧紧抓住的小棒,而使得自己的身体呈悬挂状态。这种状态持续的时间长短不等,有时很短暂,有时可以持续1分钟以上。

这种反应从出生起会一直持续,直到大约第120天时消失。而其消失时间存在很大跨度,有的婴儿从第80天就开始消失了,而有的会在第150天时消失。而在一些有缺陷的婴儿那里,还会出现另一种情况,即消失以后不久,这种反应又会继续。不过,在7~8月出生的早产儿身上,其反应的表现则正常。

眨眼:据我观察,婴儿最早的眨眼发生在第65天,玛丽·科佛·琼斯夫人发现的最早一例是第40天。其实,在对刚出生的婴儿的观察中我们发现,当眼睛被触及,或者有气流冲击时,他的眼睑会闭起来;而如果当某种物品迅速穿过他的整个视野面时,他则不会眨眼。很多婴儿在第80天时,对他实施刺激也不会眨眼。一般情况下,到了100天时,只要对他实施刺激,他都会眨眼。这种反应一直持续到终老。

而关于习惯使用手这的一反应,我们曾经指可能婴儿在子宫内长期所处的宫内位置有关。通过对手的惯用性的研究,首先从手掌的宽度测量,我们了解到左右手不存在重大差异。而且通过特定时间段内,对右手和左手进行操作的总量测量时,两只手所做的操作之间也很少存在差异。另外,在伸手取物这一动作建立后,通过用呈现物体的方式测试手的惯用性,大量案例表明,从孩子出生150天到1周岁之间,找不到证据可以确定稳定的和一致的手的惯用性。婴儿对于手的使用,有时左手会多一些,而有些则右手会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