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的消极反应与生命的存留

时间:2024-12-02 00:59:06

我现在想跟大家讨论的问题是,当一个人身处逆境时,诸如持续处于饥饿、寒冷状态,被遗弃、被虐待、被误解,以及其他原因造成的悲伤和痛苦,为什么还要继续活着?关于这个问题,社会学是无法回答的,而用积极反应的理由来对此进行合理的说明,显然也是难以做到的,不管这些积极反应是什么,有多少。我认为,人们之所以在那样的环境下依然活着,是因为无条件的和条件的消极反应,不可能让人们在正常的条件下,采取必要的积极的步骤,来终结我们的生命。

我们可能会将自己伪装起来,用一些我们喜欢的感伤的语言,谈论着生活和爱情的乐趣,让我们沉溺其中。然而事实是,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大人就告诉我们,自杀是有罪的。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要远离毒品和利器,也就是说,我们早已树立起了对一切可能伤害到我们身体以及危及我们生命的物体和情境的消极反应。这些是从小就养成的恐惧反应,它与我们讨论的温和的消极反应是不同的。可以说,围绕死亡建立的条件反应非常多,所以看到或听到“死亡”这个词,就会使我们对待死亡的任何一种积极反应都难以运作起来。因此说,任何一个正常人,不论他身处什么情境之中,都不可能选择自杀。当个体处于病患状态,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可能会使机体处于崩溃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自杀的发生是非常有可能的,而且这种概率很高。基于此,我们可以认为,自杀始终是病理性的,是个体组织生活的崩溃。不过也有例外,对于日本人来说,我们的这种观点就不够准确了。日本人非常重视自己的荣誉,因此,一旦丧失了荣誉,他们就可能会立刻自杀。虽然人们一直说“自我保护”是出于人的本能,但事实上,使人类产生“自我保护”定律的,并不是情绪、本能或其他非习得反应。虽然人们从出生起就产生了消极反应,但那只是极少数情况,对于人们而言,这些本能的消极反应太少,不会对保护个体方面起太大作用。至于其他一切反应,它们都是通过社会建立起来的。不过,能够让我们的生命得以保证的,源于许多无条件反应的存在,形成了消极的条件反应的过程。也就是说,是这些内在的消极反应,让人类在身处逆境、遭受痛苦时,依然继续生存下去。

内在的消极反应与生命的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