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爆炸结束之初,宇宙非常炙热,马约量子应该一直处于热平衡状态?——从大熔炉中不断被生成又不断衰变。然后宇宙很快就冷却下来,随着温度降低,能量会慢慢不足以制造新的马约量子,而那些衰变消失的马约量子就无法得到补充。马约量子慢慢绝迹,无法重现;只有其残留物保存了下来。作为消亡的马约量子的化石遗迹,中微子和反中微子的数量不平衡从这里就形成了。
这是关键的第一步,对于产生中微子非常重要,但是对于之后大块物质的产生有何作用呢?答案来自于之后的宇宙,此时温度继续降低,直到夸克和反夸克、电子和正电子从能量中产生出来。之前描述的过程中,中微子或反中微子碰撞电子和正电子,会一直生成更多的夸克和反夸克。很快宇宙的温度就很低了,此时已经无法产生更多产物,一切准备就绪,大湮灭就要开始了。但是,让我们暂停一下,看看马约量子都做了什么。它的衰亡生成了不等量的中微子和反中微子;在随后的混乱中,中微子和反中微子形成的不对称混合物撞击了各种粒子和反粒子,导致出现的夸克数目超过了反夸克。
现在继续,大湮灭将反物质以及对应量的物质完全摧毁,只留下一道闪光。马约量子的后代形成了一个不均衡的宇宙,使得少量(约百亿分之一)的夸克保留了下来,而反夸克全部消失了。这些幸存者冷却下来,形成了由物质主宰的宇宙,其中质子保持稳定(至少在过去的140亿年是如此),而物质按我们所了解的方式存在着。
这是当今对于物质和反物质不对称来源的最好解释。实验物理学家们不断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上开展新的实验,分析实验数据,以期找到马约量子的证据;同样地,宇宙射线中相关的研究也在进行着。然而,在他们成功之前,这仍然只是一个激动人心但未被证实的理论。有一点是很清楚的,那就是物质和反物质之间的不对称发生时,宇宙还非常年轻非常炙热,超出了我们现有实验条件能够达到的模拟范围。因此,不可能在实验室内通过重现当时的情况来将物质转化成反物质。要想将反物质用作能源,必须通过其他方案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