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莱克特的创造

时间:2023-11-25 04:19:02

原子内部并没有正电子,至少我们已知的地球上的物质的原子内部没有,那么宇宙射线中的正电子是从何而来的呢?安德森无法回答,不过布莱克特和哈里利却在同年找到了答案:正电子不是来自于外太空,而是宇宙射线自己在大气中创造出来的。

布莱克特就职于剑桥大学的卡文迪许实验室,在卢瑟福的研究小组从事云室电离实验的研究。他喜欢研究一些小玩意儿,还设计出了10秒响应一次、可以用普通的电影摄影机对其录像的云室实验装置。在1921—1924年,他使用放射性核衰变产生的α粒子轰击云室内的氮气,由此累积了超过两万张的α粒子轨迹图。部分α粒子会偶然与氮气原子核相碰,这个过程会使得氮气原子变成另外一种核素。通过这些办法,布莱克特用影像记录下了这些核转化过程,并逐渐在科学界崭露头角。

1931年,哈里利来到了卡文迪许实验室。他的专长是使用盖革计数管探测核辐射。经过交流之后,他和布莱克特认识到联合两人的专长可以改进云室的设计,就此一切才开始进入正轨。

他们的想法神奇而又简单。布莱克特的云室装置可以自动录下其中的图像,因此可以记录下某些事件的发生:大多数的图像都平淡无奇,只有约二十分之一的图像中有径迹。盖革计数管的功用正好和云室互补:当带电粒子穿过盖革计数管时,会产生触发反应,但是它无法分辨到底是哪种粒子触发了它。他们的办法是,将一个盖革计数管放在云室上方,另一个盖革计数管放在云室下方。如果两个盖革计数管同时被触发,就说明一个宇宙射线粒子穿过了云室。将盖革计数管与继电器连接,它们同时放电产生的电脉冲就会触发云室装置,然后将宇宙射线的径迹用胶片记录下来。关键的是,在宇宙射线穿过之后云室才会拍照,此时宇宙射线早跑远了,而径迹还在持续产生,说明有些重要的东西被留在了云室里面。

就此,所有的证据都已经找到,狄拉克应该可以向全世界大声宣称:确实存在正电子,所以他的理论是正确的!但事与愿违,布莱克特和狄拉克没能将相互的工作结合起来。究其原因,可能是狄拉克嗜好进行谨慎的逻辑上的交谈;他不是一个会轻易接受某个理论的人。当然也有可能是布莱克特没能领会到狄拉克理论中的精妙之处,或者压根儿没有认真了解过狄拉克的理论。无论如何,布莱克特和狄拉克各有创见,却都没能意识到珍宝就在眼前。就像斯科贝尔金一样,他们也与这个重大发现擦肩而过。直到听闻安德森的发现,布莱克特和哈里利才终于意识到他们都干了些什么。

但是他们很幸运,斯科贝尔金和安德森先期进行的实验中错过了一些东西,而这次被他们发现了。他们从很多得到的成像中发现,云室顶部铜板上某个点向外发散出多达20条径迹,就像淋浴花洒喷出的水一样。云室内的强磁场偏转了这些径迹,显示大约一半的粒子带正电,另一半带负电。布莱克特和哈里利认识到,由于地球上不会天然产生正电子,那么出现的等量正电子和负电子一定是由某种看不见的高能宇宙射线产生的。他们的结论是:宇宙射线与电离室中的原子相碰,产生了正电子。

云室的边缘是玻璃,然后用铜板将玻璃封装起来;当宇宙射线与金属相碰时就产生了淋浴花洒。此时,宇宙射线中的一个电子就足以产生大量的正电子和负电子。铜原子内部具有强大的磁场,导致电子穿过时会辐射出γ射线,这些高能的γ射线接着产生出很多对正负电子。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为E =mc 2 ,意思是能量E 可以转化成质量m ,即辐射可以转化成物质。布莱克特和哈里利首次证实了辐射可以创造出物质,当然还有反物质;他俩证明了安德森的新粒子并非来自于外星球的入侵者。

这幕大戏里最后一个有趣之处是,他俩的努力最终却成就了安德森。安德森一直苦口婆心地想说服他的老师米利肯:他找到的是一个正版本的电子,不是简单的质子。布莱克特和哈里利的工作证明他的理论是毋庸置疑的,最后米利肯也不得不承认安德森赢了。1933年2月,布莱克特和哈里利将文章投稿到了英国《皇家学会学报》(Proceeding of The Royal Society )上。但是幸运之神眷顾了安德森,因为他在一年前的1932年就将他的试验性结果公诸于众了,完全不顾米利肯的各种怀疑。1932年12月,他的图片发表在了《科学新闻快报》(Science News Letter )上。幸运女神总是眷顾勇敢的人。